危害青少年健康第三大疾病 脊柱側彎須引起重視
我國中小學生脊柱側(ce) 彎人數預計超500萬(wan)
每年6月是國際脊柱側(ce) 彎學會(hui) 設立的“脊柱側(ce) 彎喚醒月”,倡議人們(men) 關(guan) 注脊柱側(ce) 彎,更好實現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調查顯示,目前我國中小學生脊柱側(ce) 彎人數預計超過500萬(wan) ,並且還在以每年30萬(wan) 左右的速度遞增。脊柱側(ce) 彎已經成為(wei) 繼肥胖、近視之後,危害兒(er) 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
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富春第七小學,醫生正在對孩子們(men) 進行脊柱側(ce) 彎篩查。去年以來,富陽區中醫骨傷(shang) 醫院對全區五年級學生和八年級學生進行篩查。篩查結果顯示,可疑陽性和確診脊柱側(ce) 彎比例達9.2%,女生跟男生的比例約為(wei) 4:1。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中醫骨傷(shang) 醫院醫生何曉丹:一般的話考慮是姿勢性原因。就是說現在的小朋友課業(ye) 的壓力或者是坐的時間比較長,姿勢又沒有得到很好的糾正,造成局部的一些肌肉的不平衡,然後會(hui) 造成脊柱的側(ce) 彎。
篩查數據顯示,初中女生脊柱側(ce) 彎比例相對較高,除了坐姿、睡姿不正確外,80%以上學過舞蹈。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中醫骨傷(shang) 醫院醫生何曉丹:從(cong) 專(zhuan) 業(ye) 角度講,我們(men) 著重考慮的是一個(ge) 肌肉源性的。可能是用力不平衡,或者是說老師在教小朋友動作的時候,可能發力的問題。有些肌肉發力不是很標準,可能會(hui) 慢慢造成漸行性的脊柱側(ce) 彎。
如何發現孩子脊柱有沒有側(ce) 彎?
針對中小學生脊柱側(ce) 彎問題,國家衛健委去年發布了《兒(er) 童青少年脊柱彎曲異常防控技術指南》,要求將篩查項目納入學生體(ti) 檢內(nei) 容、篩查結果記入健康檔案。脊柱側(ce) 彎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不痛不癢,也看不出明顯的軀體(ti) 畸形,因此常常被忽略。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斷孩子脊柱有沒有側(ce) 彎呢?
北京積水潭醫院脊柱外科副主任醫師肖斌:如果是女孩子,媽媽(給孩子)洗完澡可以注意一下。從(cong) 後麵去看兩(liang) 側(ce) 的肩膀是不是等高的,脖子是不是有一個(ge) 偏斜,兩(liang) 側(ce) 的腰線是不是對稱的,那麽(me) 還有一個(ge)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做前屈實驗,把雙腳並攏與(yu) 肩同寬,雙手指腳尖,彎腰彎90度,那麽(me) 家長可以從(cong) 前方或者從(cong) 後方去看,孩子背部兩(liang) 邊高低是否等高。如果發現了兩(liang) 邊高低不同,那麽(me) 這種情況下,就建議到醫院再做進一步的診斷。
非結構性脊柱側(ce) 彎可通過調整體(ti) 態矯正
脊柱側(ce) 彎會(hui) 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加重,進而影響身體(ti) 平衡,嚴(yan) 重者影響呼吸、心髒功能,甚至癱瘓。那發現青少年脊柱側(ce) 彎後該怎麽(me) 辦?再來聽聽醫生怎麽(me) 說。
脊柱側(ce) 彎分非結構性脊柱側(ce) 彎和結構性脊柱側(ce) 彎兩(liang) 大類。結構性側(ce) 彎是因為(wei) 脊柱本身出了問題,不能通過調整體(ti) 態達到矯正的目的;非結構性脊柱側(ce) 彎可以簡單理解為(wei) “假側(ce) 彎”,是行為(wei) 習(xi) 慣導致的體(ti) 態問題。
北京積水潭醫院脊柱外科副主任醫師肖斌:不正確的坐姿,蹺二郎腿,然後寫(xie) 作業(ye) 的時候這樣左右趴著寫(xie) ,都有可能會(hui) 造成脊柱彎曲的異常。但是這些姿勢往往通過我們(men) 主動或者被動的調整,脊柱是能回到中線的。
結構性脊柱側(ce) 彎包括先天性脊柱側(ce) 彎、後天性脊柱側(ce) 彎以及不明原因的特發性脊柱側(ce) 彎。青少年易患的往往是不明原因的結構性脊柱側(ce) 彎,需要及時治療,因為(wei) 青春期病情會(hui) 快速發展,不僅(jin) 影響體(ti) 型,還可能導致心肺功能異常。
北京積水潭醫院脊柱外科副主任醫師肖斌:一般來說我們(men) 考慮側(ce) 彎的度數,在25度以上45度以下這個(ge) 區間,並且是處於(yu) 生長期的,是有生長潛力的。這個(ge) 階段的孩子,我們(men) 建議做側(ce) 彎矯正支具的治療。如果度數相對來說比較小,在20度以下,這些孩子我們(men) 建議定期觀察。可以做一些康複性的訓練。如果側(ce) 彎的度數大於(yu) 45度了,我們(men) 看外觀畸形明顯,並且身體(ti) 可能會(hui) 有不平衡的表現,並且有的孩子還會(hui) 有加重的趨勢,這種情況我們(men) 就建議手術治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