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字事業十年成果豐碩
普通話普及率超八成
語言文字事業(ye) 十年成果豐(feng) 碩
光明日報記者 柴如瑾
教育部6月28日舉(ju) 辦“教育這十年”係列發布會(hui) 第六場,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語言文字事業(ye) 改革發展成就和經驗。十年間,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從(cong) 70%提高到80.72%,識字人口使用規範漢字的比例超過95%,文盲率下降至2.67%。
推廣普通話,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我國是一個(ge) 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多文字的國家,其中,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居於(yu) 主體(ti) 地位。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我國的基本語言政策,是關(guan) 乎國計民生的基礎性事業(ye) ,是語言文字事業(ye) 的核心任務。
“六納村處於(yu) 大石山區,其地理位置和語言習(xi) 慣導致當地群眾(zhong) 與(yu) 外界交流存在較大的語言障礙,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men) 外出務工增加收入。”發布會(hui) 上,廣西來賓市忻城縣紅渡鎮六納村原駐村第一書(shu) 記吳桂彬介紹了六納村“推普助力脫貧”的情況。該村通過推普公益課堂、農(nong) 民普通話夜校班、“小手拉大手”孩子帶動家長共同學習(xi) 普通話等方式,幫助當地群眾(zhong) 掌握普通話。
“那些經過培訓的群眾(zhong) 很多都走出了大山,他們(men) 在縣外找到了穩定的工作,實現了脫貧致富。據統計,普通話推廣惠及當地群眾(zhong) 1600多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539人次,他們(men) 均實現了脫貧。”吳桂彬說。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周為(wei) 介紹,按照“聚焦重點、全麵普及、鞏固提高”的新時代推普工作方針,“三區三州”國家通用語言培訓實現全覆蓋,中央財政專(zhuan) 項支持986支團隊1.1萬(wan) 餘(yu) 名大學生開展推普誌願服務,輻射帶動數十萬(wan) 高校大學生深入中西部推普一線。目前,民族地區幼兒(er) 園已基本實現了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開展保育教育活動,為(wei) 實現2025年全國範圍內(nei) 普通話普及率85%的目標打下良好基礎。
傳(chuan) 承語言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語言文字是人類社會(hui) 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ti) ,是文化的基礎要素和鮮明標誌。甲骨文等古文字是中華文明的根脈所在,是傳(chuan) 承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ti) 。
自2020年11月“古文字與(yu) 中華文明傳(chuan) 承發展工程”啟動實施以來,16家高校和文博單位組織420多名專(zhuan) 家學者參與(yu) 工程建設。目前已完成首部論文精選《傳(chuan) 承中華基因:甲骨文發現一百二十年來甲骨學論文精選及提要》、首次注明甲骨重量的《吉林大學藏甲骨集》等成果。
“漢字是世界上曆史久遠、唯一使用至今的古典文字,即便從(cong) 殷商甲骨文算起,三千多年來漢字也沒有中斷使用。可以說,每一個(ge) 來源古老的漢字本身都蘊含著非常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內(nei) 涵,是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載體(ti)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yu) 保護中心主任黃德寬教授在發布會(hui) 上介紹,十年來產(chan) 出了一大批基於(yu) 專(zhuan) 業(ye) 研究、可以永續留存、正在走向世界的語言文化成果。
放眼國際,中文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升。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介紹,截至2021年年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nong) 業(ye) 組織、世界旅遊組織等10個(ge) 聯合國下屬專(zhuan) 門機構將中文作為(wei) 官方語言,18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開展中文教育,76個(ge) 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ti) 係,正在學習(xi) 中文的外國人人數超2500萬(wan) ,累計學習(xi) 和使用中文的外國人人數近2億(yi) 。
建設規範標準,服務人民需求
語言文字事業(ye) 具有基礎性、全局性、社會(hui) 性和全民性特點,與(yu) 人民群眾(zhong) 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事關(guan) 國民素質提高和人的全麵發展。
十年來,伴隨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一係列滿足信息時代人民群眾(zhong) 語言生活需求的智能語言產(chan) 品走進大眾(zhong) 。比如包括35款曆代書(shu) 法名家字體(ti) 的“中華精品字庫”,轉換準確率達99%的“漢字簡繁文體(ti) 智能轉換係統”,涵蓋古今各個(ge) 時期8萬(wan) 多個(ge) 漢字的形、音、義(yi) 、用、碼信息的“漢字全息資源係統”,收錄各類語言資源近千項的“國家語委語言資源網”等。
十年來,伴隨社會(hui) 語言文字應用的多元化、數字化,語言文字規範標準覆蓋領域不斷拓展。例如,《通用規範漢字表》第一次在通用層麵明確了“規範漢字”的範圍;《信息與(yu) 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拚寫(xie) 法》國際標準進一步提升了漢語拚音的國際影響和作用;《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國家通用盲文方案》讓聽力和視力殘疾人有了自己的“普通話”和“規範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國家通用手語方案》滿足了聽力殘疾人手語使用者在奏唱國歌場合,規範、統一、嚴(yan) 肅地使用手語表達國歌的願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