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草種關乎生態和糧食安全
草種業(ye) 是草原生態修複與(yu) 草業(ye) 的“芯片”,屬於(yu) 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推動我國草原與(yu) 草業(ye) 事業(ye) 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引擎。為(wei) 此,我國先後出台了“解決(jue) 好種子問題”“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chan) 業(ye) 化”“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guan) ”“大力發展草種業(ye) ”等一係列指導意見和重點任務部署。
6月26日,由中國林業(ye) 科學研究院主辦、國家林草局草原研究中心和中國林業(ye) 科學研究院生態保護與(yu) 修複研究所承辦的第二屆草種業(ye) 高質量發展研討會(hui) 在北京召開。來自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國家林草局以及九三學社的有關(guan) 代表,與(yu) 來自相關(guan) 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專(zhuan) 家一起,以“鄉(xiang) 土草種與(yu) 草原生態修複”為(wei) 主題開展了交流與(yu) 探討。
把草種種源安全提升到戰略高度
我國是草原大國,草原麵積近40億(yi) 畝(mu) ,但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在與(yu) 會(hui) 代表看來,草原健康“重”在保護修複,“要”在高質量草種供給。作為(wei) 國家種業(ye) 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草種業(ye) 健康、安全發展,既是改善我國生態的基礎保障,也是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保障。
國家林草局副局長劉東(dong) 生在發言中表示,從(cong) 我國的糧食安全現狀看,現階段的糧食安全事實上主要是飼料糧和蛋白質供應的安全,而這些主要來源於(yu) 草原,草原健康直接關(guan) 乎優(you) 質安全食物的供給保障能力。他強調,當前主糧種業(ye) 已基本實現95%以上國產(chan) 良種覆蓋,相比之下,草種業(ye) 係統性短板更為(wei) 突出,草種嚴(yan) 重依賴進口,草種業(ye) 仍未形成真正的產(chan) 業(ye) ,科技優(you) 勢遠未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因此,必須把草種的種源安全提升到關(guan) 係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you) 勢、控風險,實現草種業(ye) 種源自主可控、產(chan) 業(ye) 自立自強。”
盡快補上草種業(ye) 這一短板
“科技支撐薄弱,牧草產(chan) 量和質量水平有待提高;牧草育種處於(yu) 較低發展水平,供需矛盾仍舊突出;草種規模化生產(chan) 加工技術落後,導致草種嚴(yan) 重依賴進口……”提到我國草種業(ye) 發展麵臨(lin) 的問題與(yu) 挑戰,中國科學院遺傳(chuan) 與(yu) 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曹曉風院士在主旨報告中一一列舉(ju) 。
近年來,我國草種業(ye) 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但與(yu) 發達國家相比,在基礎科學創新、核心技術攻關(guan) 和產(chan) 業(ye) 化發展等方麵還存在較大差距。綜合業(ye) 界專(zhuan) 家觀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ge) 方麵:
一是草種質資源保護體(ti) 係尚不健全,種質資源精準鑒定明顯不足。我國是世界草種質資源保存大國,但是草種質資源鑒定工作明顯滯後,在保存的8萬(wan) 多份種質資源中,完成精準鑒定的不到1萬(wan) 份。“沒有鑒定也就無法挖掘和利用。由於(yu) 鑒定滯後,我國草種質資源利用率不足3%。”劉東(dong) 生指出。
二是優(you) 良草種培育與(yu) 創新能力不足,缺乏原始創新性技術。目前國審草品種僅(jin) 651個(ge) ,而美國在國際上登記的禾草品種就有5000多個(ge) ,我國與(yu) 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此外,我國在生物育種領域屬於(yu) 技術活躍者,但專(zhuan) 利質量整體(ti) 不高,處於(yu) 技術追隨位置,突破性技術較少。
三是產(chan) 業(ye) 化組織體(ti) 係不完整,遠未形成有效競爭(zheng) 力。我國草種生產(chan) 能力嚴(yan) 重不足,草種進口依賴度長期居高不下,草原生態修複急需的鄉(xiang) 土草種生產(chan) 基本處於(yu) 空白。“我國草種業(ye) 企業(ye) 多以貿易為(wei) 主,與(yu) 國外種業(ye) 企業(ye) 相比存在明顯弱項,亟待形成種質資源利用、基因挖掘、品種研發、產(chan) 品開發、產(chan) 業(ye) 化應用的全鏈條組織體(ti) 係。”劉東(dong) 生指出。
四是草種管理還不完善,需要體(ti) 製機製創新。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有效的草種認證製度,國產(chan) 草種質量得不到保證。此外,草種生產(chan) 和銷售環節還存在漏洞,引進草種來源不明、未進行隔離試種等問題時有發生。
與(yu) 會(hui) 代表與(yu) 專(zhuan) 家認為(wei) ,上述草種業(ye) 發展的滯後問題,嚴(yan) 重影響我國草原生態修複和草業(ye) 高質量發展,必須盡快補上草種業(ye) 這一短板。
實現種源自主可控、產(chan) 業(ye) 自立自強
當前,國際種業(ye) 進入搶占戰略製高點和經濟增長點的機遇期,呈現出高新化、一體(ti) 化、寡頭化的發展趨勢,農(nong) 業(ye) 發達國家邁入以“生物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信息技術”為(wei) 特征的育種4.0時代。“麵對草種業(ye) 發展的蓬勃趨勢與(yu) 複雜環境,全麵了解全球草種業(ye) ,深入分析全球作物種業(ye) 競爭(zheng) 格局,對製定我國種業(ye) 發展戰略、推進生物育種關(guan) 鍵技術突破、前瞻性規劃種業(ye) 的產(chan) 業(ye) 布局具有積極意義(yi) 。”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hui) 副主席印紅在發言中強調。
印紅認為(wei) ,草種業(ye) 是龐大的係統工程,不僅(jin) 包括植物科學、動物科學、微生物學和數據科學等基礎科學和應用基礎科學,還與(yu) 金融服務、高端農(nong) 機裝備、互聯網營銷、數字化農(nong) 資農(nong) 技服務以及相關(guan) 配套的種業(ye) 服務業(ye) 緊密關(guan) 聯,要“通過不同學科專(zhuan) 家的知識互補、專(zhuan) 業(ye) 融合和思想碰撞,充分挖掘科技與(yu) 產(chan) 業(ye) 資源優(you) 勢,完善和優(you) 化草種業(ye) 產(chan) 業(ye) 鏈,搭建草種業(ye) 科技創新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交流平台,占領草種業(ye) 產(chan) 業(ye) 鏈上遊製高點”。
基於(yu) 目前我國種業(ye) 的人才、資源、技術仍聚集在科研機構,企業(ye) 技術研發力量依然薄弱等國情,與(yu) 會(hui) 代表與(yu) 專(zhuan) 家建議,借鑒國家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聯盟在運行機製、“產(chan) 學研”連接模式、主體(ti) 利益分配模式等方麵的成功經驗,構建中國特色種業(ye) 體(ti) 係,選擇科研實力強、研究基礎好的科研機構和高校,與(yu) 種子龍頭企業(ye) 組成創新聯合體(ti) ,針對草種業(ye) 關(guan) 鍵性技術問題開展聯合攻關(guan) ,共同培育高性能品種並實現市場化。
如何利用科技手段進一步推動草種業(ye) 高質量發展?對此,中國林業(ye) 科學研究院院長儲(chu) 富祥認為(wei) ,要突出三點,即:強化科技保障,加快開展草種基礎研究和草種資源本底普查、保存和創新利用,提高我國草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水平——“這是草原科技工作的時代擔當”;強化科技支撐,加快構建符合市場需求的草種育種體(ti) 係,增強國產(chan) 化優(you) 質草種的供給能力——“這是新時代草原科技工作的時代課題”;強化科技服務,不斷規範草種育種、新品種測試和保護、生產(chan) 經營等各個(ge) 環節,發揮草種業(ye) 科技服務在提供就地就近就業(ye) 的巨大潛力,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草原生態文明建設——“這是新時代草原科技工作的時代使命”。(記者 張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