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穩則經濟穩 築牢工業經濟穩定恢複基礎
原標題:築牢工業(ye) 經濟穩定恢複基礎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工業(ye) 經濟在經曆了4月觸底之後,5月增幅實現由負轉正,呈現恢複性增長。在看到積極變化的同時,還要清醒認識到,當前工業(ye) 經濟穩定恢複的基礎尚不牢固,要及時打通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堵點,加快築牢工業(ye) 經濟穩定恢複基礎,提振經濟回升動能,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工業(ye) 是國民經濟的主體(ti) 和增長引擎,工業(ye) 穩則經濟穩。從(cong) 經濟數據來看,工業(ye) 經濟的增長、恢複都先於(yu) 整體(ti) 經濟。5月,多數工業(ye) 行業(ye) 增加值和產(chan) 品產(chan) 量實現回升,高技術製造業(ye) 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工業(ye) 出口交貨值大幅回升,長三角、吉林等受疫情影響較大地區工業(ye) 生產(chan) 也明顯改善。這再次表明,要穩住宏觀經濟大盤,就要充分發揮工業(ye) 的“壓艙石”作用,把工業(ye) 穩增長放在重要位置,著力提升製造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促進工業(ye) 經濟平穩運行、提質增效。
工業(ye) 經濟加快恢複,是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結果。產(chan) 業(ye) 鏈是工業(ye) 經濟的筋骨,供應鏈是工業(ye) 經濟的血脈。此前受疫情影響,我國一些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出現堵點卡點,嚴(yan) 重影響了工業(ye) 經濟穩定運行。5月以來,物流保通保暢政策效果顯現,上海、吉林等地複工複產(chan) 步伐加快,汽車、電子、儀(yi) 器儀(yi) 表、通用設備等重點行業(ye) 保鏈穩鏈有序推進,重點企業(ye) 加快恢複,裝備製造業(ye) 和高技術製造業(ye) 推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同時,中小企業(ye) 紓困解難發力增效,促消費保民生釋放內(nei) 需,有效投資不斷擴大,經濟增長內(nei) 生動力進一步增強。
當前,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世界經濟複蘇動能減弱。從(cong) 國內(nei) 看,消費受疫情影響麵臨(lin) 較大約束,原材料價(jia) 格持續上漲,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還有一些堵點卡點,中小微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困難較大,工業(ye) 經濟下行壓力凸顯,麵臨(lin) 的問題還很多。不少專(zhuan) 家指出,要更多關(guan) 注需求側(ce) 問題,謹防形成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交互的負向循環;要防範製造業(ye) 上下遊利潤分化過大導致的投資內(nei) 生動力不足問題;還要深入研判全球經濟滯脹外溢性進一步加劇帶來的風險。
可以說,工業(ye) 生產(chan) 結構性恢複和邊際改善來之不易,要繼續夯實穩固。
築牢工業(ye) 經濟穩定恢複基礎,政策需繼續靠前發力。要多出台拉動消費需求、加大技術改造投資等政策,為(wei) 中小企業(ye) 紓困解難、穩定暢通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等政策要落實落細,必要時還可通過出台工業(ye) 經濟超常規穩增長政策舉(ju) 措,穩定市場預期和信心。
築牢工業(ye) 經濟穩定恢複基礎,要激發內(nei) 生動力。增強工業(ye) 發展內(nei) 生動力的關(guan) 鍵在於(yu) 揚長補短,提升製造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要鞏固提升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的領先地位,前瞻布局前沿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推進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全球布局,掌握產(chan) 業(ye) 發展主動權。要深入實施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工程,在產(chan) 業(ye) 薄弱環節補齊短板,著力打好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技術基礎、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能力和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三大製造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基礎。
增強工業(ye) 發展內(nei) 生動力的重點在於(yu) 穩企業(ye) 。企業(ye) 強,產(chan) 業(ye) 才能強,經濟才能穩。當前,尤其要穩住中下遊製造業(ye) 企業(ye) 的信心,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堅持紓困解難強幫扶與(yu) 支持創新升級兩(liang) 手抓,鼓勵企業(ye) 技術改造,激發各類市場主體(ti) 的發展活力。同時,加快培育發展優(you) 質企業(ye) ,擴大“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數量和範圍,培育更多中小企業(ye) 成長為(wei) 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jun) ”或“配套專(zhuan) 家”,構建起完善的大中小企業(ye) 融通創新發展產(chan) 業(ye) 生態,為(wei) 我國工業(ye) 經濟發展打造更多動力源。(金觀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