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國好人榜】“森林醫生”王翠紅:守護青山十六載 翻山越嶺不畏難

發布時間:2022-06-29 10:13:00來源: 光明網

  【中國好人榜】

  光明網記者袁晴

  拎著工作箱,一身迷彩服,這是王翠紅日常工作時的裝備和行頭。作為(wei) 一名“森林醫生”,王翠紅已經在現在的崗位上奮鬥了16年。

  今年52歲的王翠紅,如今是江西省南昌市灣裏管理局農(nong) 林辦災害預防股股員、森防站站長。16年來,王翠紅始終以保護森林資源為(wei) 己任,不辭辛苦、兢兢業(ye) 業(ye) ,16年如一日調查監測森林蟲情,走遍了轄區的每一片山林。日複一日的巡山,摔了多少次跤,崴了多少次腳,她早已經記不清了。

  努力耕耘 隻為(wei) 守護灣裏綠水青山

  灣裏擁有國家級森林公園,是南昌“天然氧吧”“綠色之肺”,當地的森林保護工作極為(wei) 重要。王翠紅在灣裏長大,對這裏的山山水水很有感情。

  剛調來森防站時,王翠紅因為(wei) 不懂森防知識和專(zhuan) 業(ye) 術語不敢說話,怕隨便亂(luan) 說被別人笑話。為(wei) 了能夠盡快熟悉業(ye) 務知識,她利用業(ye) 餘(yu) 時間孜孜不倦地學習(xi) ,又在熟記書(shu) 中知識的基礎上頻繁進入林區開展實踐。

  功夫不負有心人,憑借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ye) 心,王翠紅積累了豐(feng) 富的業(ye) 務知識及實踐經驗,提供了大量詳實可靠的測報基礎數據。

  2014年,灣裏管理局招賢鎮首次發現鬆材線蟲病,作為(wei) 老森防員的王翠紅深知疫情的嚴(yan) 重性,必須“防早、防小、防了”。多年來,她一直堅守在鬆材線蟲病防控的第一線,以瘦弱的肩膀擔負起除治害蟲和安全生產(chan) 的雙重壓力,帶領全站人員深入山頭地塊開展疫情普查和除治工作。在王翠紅及其同事的共同努力下,這幾年灣裏鬆材線蟲病的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效。

  “做我們(men) 這個(ge) 工作比較辛苦,哪裏有病蟲害,我們(men) 就要到哪裏去。但是每當看到工作取得的成績時,我們(men) 也蠻開心的,很有成就感。”王翠紅說。

  步履不停 隻因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每年六月,是森林病蟲害的高發期,也是“森林醫生”們(men) 最忙碌的時候。王翠紅將樹木比作自己的孩子,她說看到樹木生病了就像看見自己的小孩生病了一樣心疼。她會(hui) 想方設法地把它們(men) 治好,看到它們(men) 長得鬱鬱蔥蔥,她就會(hui) 很開心。

  治蟲,守林,寒來暑往,四季更迭,循環往複。這項工作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考驗,王翠紅用自己的雙腳走遍每一片林子,用勤勞的雙手與(yu) 各類病蟲“鬥智鬥勇”,她憑借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和專(zhuan) 業(ye) 知識,阻止了一次次的森林災害。

  因為(wei) 經常爬山,山路陡峭,致使王翠紅的小手指受傷(shang) 並彎曲變形。

  “我在灣裏長大,對這裏的山山水水很有感情,這幾年灣裏的遊客越來越多,生態越來越好,感覺自己的付出非常值得,也非常有意義(yi) 。”王翠紅說,每個(ge) 星期她都要到這裏來監測鬆褐天牛的羽化情況,這對於(yu) 防治鬆材線蟲病可以起到關(guan) 鍵作用。她也會(hui) 把自己學到的、積累的所有業(ye) 務知識,毫無保留的傳(chuan) 授給年輕同誌,讓更多人來保護灣裏的綠水青山。“她工作認認真真、勤勤懇懇,手把手地教我業(ye) 務。我要努力向她學習(xi) ,加快成長,爭(zheng) 取將來也像她一樣成為(wei) 一名優(you) 秀的森林醫生。”同事焦挺說。

  近年來國家對林業(ye) 重視力度越來越大,林業(ye) 的科學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工作工具也不斷迭代更新。對於(yu) 52歲的王翠紅來說,學習(xi) 電腦、GIS難度不小,但她沒有退縮,迎難而上,依靠學習(xi) ,現在已能熟練操作各類軟件,她還積極參加培訓學習(xi) ,掌握新的知識。此外,她經常召集當地鎮處農(nong) 技站技術人員、林農(nong) 等,耐心講解防治森林病蟲害的知識,現場指導他們(men) 掌握防治技術,十幾年來開展講座80餘(yu) 場。

  王翠紅在林業(ye) 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戰線上工作了16年,這16年是忙忙碌碌的16年、也是碩果累累的16年。作為(wei) 一名普通的林業(ye) 工作者,她在平凡的崗位上幹著不平凡的工作。同時,她又是一個(ge) 不甘平凡的人,她用對森防事業(ye) 不倦的熱情和飽滿的感情,成為(wei) 森防戰線上的一名忠誠衛士。

  “人蟲大戰”每年都在上演,森林病蟲害防治永遠在路上。王翠紅感慨自己快退休了,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保林護林的隊伍中來。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