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四部委印發《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發布時間:2022-06-29 10:22: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自然資源部和水利部等四部委昨天(6月28日)聯合印發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到2030年,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將明顯改善,生態安全格局初步構建。

  根據《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黃河流域未來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原則是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格局、城鎮空間布局、產(chan) 業(ye) 結構與(yu) 黃河流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守住黃河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在保護重點上,黃河上遊地區以水源涵養(yang) 為(wei) 主,中遊地區重點是水土保持和汙染治理,下遊則以濕地保護修複為(wei) 主。通過推進工業(ye) 綠色發展,強化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強全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等措施,維護黃河生態健康。

  預計到2030年,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將明顯改善,生態安全格局初步構建。到本世紀中葉,重現黃河流域生機盎然、人水和諧的景象。

  黃河流域生態向好 環境脆弱問題依然嚴(yan) 峻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明確了“節水優(you) 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liang) 手發力”的黃河流域治水思路,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明顯向好。《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製定,正是為(wei) 了抓住我國加快綠色發展的新機遇,實現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

  2020年,黃河流域水質優(you) 良斷麵比例比2015年提高了28.1個(ge) 百分點,劣Ⅴ類斷麵比例降低了16.7個(ge) 百分點。黃河流域實現水土流失麵積和強度“雙下降”、水蝕和風蝕“雙減少”。流域用水增長過快局麵得到有效控製,黃河幹流實現連續22年不斷流。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初步建立,三江源等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積極推進,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66處,流域生物多樣性水平明顯提升。

  但與(yu) 此同時,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流域經濟發展模式仍然偏重偏粗。煤化工、焦化、鋼鐵等企業(ye) 沿黃河幹支流集中分布。此外,黃河流域水資源過度開發利用。黃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不到長江的7%,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達80%,生態環境補水占比僅(jin) 為(wei) 7.7%。部分支流生態流量不足,生態環境功能受到嚴(yan) 重影響。三是流域生態環境脆弱。高原冰川、草原植被、濕地生態極易遭受破壞,修複和恢複難度大。

  細化落實“四水四定” 推進產(chan) 業(ye) 綠色轉型

  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提到細化落實“四水四定”。未來黃河流域將推進產(chan) 業(ye) 全麵綠色發展,促進流域高質量發展。

  “四水四定”指的是“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chan) ”。針對黃河流域水資源短缺和過度開發利用的問題,《規劃》提出將科學製定水資源環境承載要求。強化城鎮開發邊界管控,優(you) 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根據水資源承載狀況確定土地用途,支持生態功能區人口逐步有序轉移。構建與(yu) 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

  《規劃》特別強調了推進產(chan) 業(ye) 綠色轉型升級。推進鋼鐵、煤炭等重點行業(ye) 化解過剩產(chan) 能,鼓勵科技含量高的綠色工業(ye) 發展。推進資源產(chan) 業(ye) 深加工。推動汾渭平原化工、焦化、鑄造、氧化鋁等產(chan) 業(ye) 集群化、綠色化、園區化發展。沿黃河一定範圍內(nei) 高耗水、高汙染企業(ye) 將分期分批遷入合規園區。

  堅持節水優(you) 先 加強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

  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強調要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堅持節水優(you) 先,汙染減排與(yu) 生態擴容兩(liang) 手發力。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汙染治理、美麗(li) 河湖水生態保護,努力維護黃河流域水生態係統健康。

  《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強調,建立健全覆蓋全流域省市縣三級行政區的取用水總量、用水強度控製指標體(ti) 係,對黃河幹支流規模以上取水口實施動態監管,合理配置區域行業(ye) 用水,將節水作為(wei) 約束性指標納入當地政績考核範圍。

  加強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開展流域入河排汙口排查溯源,地方政府要製定工作方案,明確入河排汙口責任主體(ti) ,實施入河排汙口分類整治,對於(yu) 保留的排汙口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到2025年,完成所有排汙口排查,基本完成黃河幹流及主要支流、重點湖泊排汙口整治。

  以黃河幹流及主要支流河源區為(wei) 重點,加強水源涵養(yang) 區保護修複,加強天然林、草地保護,以封育保護為(wei) 主,因地製宜實施封禁治理,疏解人類活動壓力,采取適度種植林草措施修複退化植被,盡可能維護生態係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總台央視記者 王晨)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