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推進稅收立法 印花稅法實施受關注
原標題:印花稅法實施受關(guan) 注
《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法》由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於(yu) 2021年6月10日通過,2022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
根據印花稅法,借款合同、買(mai) 賣合同、技術合同、證券交易等稅目維持現行稅率不變;加工承攬合同、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合同、貨物運輸合同的稅率由萬(wan) 分之五降為(wei) 萬(wan) 分之三;營業(ye) 賬簿的稅率由萬(wan) 分之五降為(wei) 萬(wan) 分之二點五。此外,取消對權利、許可證照每件征收5元印花稅的規定。
7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法》施行。這部由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於(yu) 2021年6月10日通過的稅法開始實施,意味著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再邁一步。值得關(guan) 注的是,新法基本維持現行稅率水平,證券交易等稅目維持現行稅率不變。同時,運輸合同等部分稅目的稅率有所降低。
印花稅是對經濟活動中書(shu) 立應稅憑證、進行證券交易行為(wei) 所征收的一種稅,因采用在應稅憑證上粘貼印花稅票作為(wei) 完稅的標誌而得名,在我國稅收體(ti) 係中屬於(yu) “小稅種”,同時又受到社會(hui) 特別是資本市場高度關(guan) 注。1988年8月,國務院發布《印花稅暫行條例》,規定書(shu) 立或者領受合同、產(chan) 權轉移書(shu) 據、營業(ye) 賬簿和權利、許可證照等應稅憑證的單位和個(ge) 人應當繳納印花稅。1992年,國家統一對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股票交易征收印花稅。
統計顯示,2021年我國印花稅收入4076億(yi) 元,同比增長32%。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2478億(yi) 元,同比增長39.7%。今年前5月,印花稅收入2165億(yi) 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7%。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1413億(yi) 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
“從(cong) 實際執行情況看,印花稅稅製要素基本合理,運行比較平穩。製定印花稅法,總體(ti) 上按照稅製平移的思路,保持現行稅製框架和稅負水平基本不變,將《暫行條例》和證券交易印花稅有關(guan) 規定上升為(wei) 法律。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對部分內(nei) 容作了必要調整,適當簡並稅目、降低部分稅率。”財政部部長劉昆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作法律草案說明時表示。
北京國家會(hui) 計學院財稅政策與(yu) 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認為(wei) ,印花稅立法是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重要一步,有利於(yu) 推動完善稅收法律製度,提高稅收製度規範化、法治化水平,減少自由裁量權,穩定市場預期,促進稅收征管更加科學規範。
“雖然印花稅在我國稅收體(ti) 係中屬於(yu) 收入占比較小的稅種,但是由於(yu) 其主要對在經營交易或證券交易中書(shu) 立的應稅憑證征稅,所以影響麵較廣,涉及企業(ye) 、個(ge) 人在日常經營交易中的各個(ge) 方麵。因此,完善印花稅立法對於(yu) 促進我國市場法製環境的完善具有積極意義(yi) 。”李旭紅說。
根據印花稅法,借款合同、買(mai) 賣合同、技術合同、證券交易等稅目維持現行稅率不變。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對證券交易的出讓方征收,不對受讓方征收,稅率為(wei) 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一。
製定印花稅法總體(ti) 上按照稅製平移的思路,但其中一些變化不乏亮點。比如,稅目稅率方麵,在基本維持現行稅率水平的同時,適當簡並稅目稅率、減輕稅負。其中,加工承攬合同、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合同、貨物運輸合同的稅率由萬(wan) 分之五降為(wei) 萬(wan) 分之三;營業(ye) 賬簿的稅率由萬(wan) 分之五降為(wei) 萬(wan) 分之二點五。此外,取消對權利、許可證照每件征收5元印花稅的規定。
李旭紅認為(wei) ,此次印花稅立法基本采取保持稅負平移或適當降低稅收負擔的做法,以減輕市場主體(ti) 負擔、促進市場主體(ti) 交易。
同時,在計稅依據的設計上,進一步規範了計稅依據,避免重複征稅,促進專(zhuan) 業(ye) 化分工。“比如,同一應稅憑證由兩(liang) 方以上當事人書(shu) 立的,按照各自涉及的金額分別計算應納稅額,這樣可以明確交易主體(ti) 各自的稅收負擔,避免重複計稅。又如,應稅合同的計稅依據,為(wei) 合同所列的金額,不包括列明的增值稅稅款,這樣可以減小合同主體(ti) 的計稅基礎,降低稅負。”李旭紅說。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落實稅收法定原則進程加快,一些條例相繼上升為(wei) 法律。目前,現行18個(ge) 稅種中有12個(ge) 完成立法,增值稅、消費稅、土地增值稅等稅收立法也在穩步推進。
“總體(ti) 而言,印花稅由小見大。從(cong) 印花稅法的頒布和實施可以看出,我國加速推進稅收立法,優(you) 化稅收營商環境,創造更有利的投資、交易條件,增強了市場主體(ti) 信心,形成了良好的市場預期,促進宏觀經濟穩定運行。”李旭紅說。(曾金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