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著力點
作者:毛世平、張琳(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農(nong) 業(ye) 經濟與(yu) 發展研究所)
沒有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ge) 國家的現代化。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把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作為(wei) 做好新時代“三農(nong) ”工作的核心目標。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內(nei) 涵延伸至以農(nong) 業(ye) 為(wei) 核心、農(nong) 民為(wei) 主體(ti) 、農(nong) 村為(wei) 載體(ti) 、城鄉(xiang) 協同實現現代化的一體(ti) 化過程,外延拓展為(wei) 農(nong) 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和生態文明五位一體(ti) 全麵推進現代化的有機係統。我們(men) 要立足特殊國情、具體(ti) 農(nong) 情和時代背景,回答好發展什麽(me) 樣的農(nong) 業(ye) 、怎麽(me) 發展農(nong) 業(ye) 等一係列問題,找準著力點,推進中國特色農(nong) 業(ye) 現代化。
審視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依然是“四化同步”的突出短板。我國現有2億(yi) 多戶農(nong) 戶,小農(nong) 戶占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的98%以上,小農(nong) 戶經營耕地麵積占總耕地麵積的70%,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二,水資源占有量僅(jin) 為(wei) 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大國小農(nong) ”的基本國情農(nong) 情和人多地少水缺的資源稟賦特征仍將是長期製約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重要因素,農(nong) 業(ye) 基礎薄弱、競爭(zheng) 力不強,農(nong) 民持續增收動能不足,農(nong) 村發展明顯滯後於(yu) 城鎮,這些仍然是農(nong) 業(ye) 現代化麵臨(lin) 的短板問題。
同時,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發生轉變,經濟社會(hui) 轉型、消費升級等對農(nong) 業(ye) 質量效益和競爭(zheng) 力提出更高需求,但農(nong) 業(ye) 發展方式與(yu) 產(chan) 業(ye) 結構尚未能同步調適,“大而不強”“多而不優(you) ”的問題依然突出,需要加快轉變農(nong) 業(ye) 發展方式。
進一步看,外部環境風險和不確定性不斷增強,給農(nong) 業(ye) 係統安全性和產(chan) 業(ye) 鏈韌性帶來新挑戰。傳(chuan) 統的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利用方式麵臨(lin) 挑戰,供應鏈斷鏈、結構性短缺成為(wei) 國家農(nong) 業(ye) 安全的重大隱患。如何在高水平開放條件下建立更穩定的、有韌性的、可抗衝(chong) 擊的糧食安全保障體(ti) 係,是農(nong) 業(ye) 現代化必須解決(jue) 的重要問題。
麵對新形勢新要求,要以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底線為(wei) 基本前提,以實現食物安全、營養(yang) 健康、綠色低碳、有韌性和包容性發展為(wei) 目標,以提高安全保障力、產(chan) 業(ye) 控製力和市場競爭(zheng) 力為(wei) 核心,重點從(cong) 四個(ge) 方麵推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建設。
築牢糧食安全基本盤,端穩中國人飯碗。糧食安全是國之根本,中國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最大特色和底盤就是立足國內(nei) 確保糧食安全。當前我國糧食安全的重心要在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基礎上,統籌考量口糧、非口糧食物、飼料作物的供需結構關(guan) 係,以及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的有效調配關(guan) 係。要堅持以我為(wei) 主方針,深入推進藏糧於(yu) 地與(yu) 藏糧於(yu) 技,在耕地保護、加大投入、技術支撐等方麵綜合施策,提高糧食及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產(chan) 保供能力。同時,利用好國際市場,探索建立高水平對外開放條件下多源頭、多渠道、多品種的全球農(nong) 業(ye) 資源利用模式和供應體(ti) 係。
推動“三鏈”協同升級,提高農(nong) 業(ye) 質量效益。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實現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重中之重,是解決(jue) 農(nong) 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實現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關(guan) 鍵在推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利益鏈協同升級。延伸產(chan) 業(ye) 鏈,橫向拓展產(chan) 業(ye) 功能,推進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流通業(ye) 、鄉(xiang) 村休閑旅遊業(ye) 、新型服務業(ye) 與(yu) 鄉(xiang) 村信息業(ye) 深入發展,促進康養(yang) 、休閑、電商等業(ye) 態模式創新。提升創新鏈,將科技全方位深度植入產(chan) 業(ye) 鏈,加快生物種業(ye) 、智慧農(nong) 業(ye) 等關(guan) 鍵領域核心技術自主攻關(guan) ,推動現代生物技術、設施裝備、數字化技術等精準化應用與(yu) 示範。完善利益鏈,健全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利益聯結機製,促進小農(nong) 戶與(yu) 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有機銜接。
加快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步伐,促進農(nong) 民農(nong) 村共同富裕。城鄉(xiang) 二元結構問題是我國農(nong) 業(ye) 現代化進程中麵臨(lin) 的現實難題。為(wei) 此,要強化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投入保障,加快補齊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基礎設施短板。把縣域作為(wei) 城鄉(xiang) 融合的切入點,發揮其公共服務和輻射帶動能力,賦予更多資源統籌的自主權,形成縣域內(nei) 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政策體(ti) 係,推動縣鄉(xiang) 村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加快推動城鄉(xiang) 雙向開放,強化新型工農(nong) 城鄉(xiang) 關(guan) 係的製度設計,破除限製城鄉(xiang) 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的體(ti) 製壁壘,促進城鄉(xiang) 要素良性循環。
統籌發展與(yu) 安全,增強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韌性和抗衝(chong) 擊能力。產(chan) 業(ye) 鏈韌性是經濟韌性的關(guan) 鍵,決(jue) 定了農(nong) 業(ye) 抗風險能力。為(wei) 此,要搭建國家糧食安全風險評估預警平台,遵循“精準識別、動態監測、實時預警、分級控製”的思路,全麵構建“全產(chan) 業(ye) 鏈風險—全過程管理—多層級聯動”的風險管控體(ti) 係。同時,建立風險管控聯動和共治響應機製,健全國家、省、市、縣多級協同管控,各區域合作聯動,多部門聯合會(hui) 商的糧食安全風險報告製度、風險研判機製和共治共享機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