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步發展中紮實推進農業現代化
作者:塗聖偉(wei)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chan) 業(ye) 經濟與(yu) 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任何致力於(yu) 實現現代化的國家,都無法回避農(nong) 業(ye) 現代化問題。但是,一個(ge) 國家具體(ti) 走什麽(me) 樣的農(nong) 業(ye) 現代化道路,以什麽(me) 方式來推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往往由其基本國情和發展實際決(jue) 定。與(yu) 西方發達國家以工業(ye) 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的“串聯式”來推進現代化不同,作為(wei) 一個(ge) 人口大國和農(nong) 業(ye) 大國,我國必須依靠“並聯式”發展同步推進,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農(nong) 民共享發展成果的農(nong) 業(ye) 現代化道路。
推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與(yu) 新型工業(ye) 化協同發展
工業(ye) 化與(yu) 農(nong) 業(ye) 現代化彼此依存、互為(wei) 支撐。如果將工業(ye) 化看作生產(chan) 要素組合方式由低級到高級的突破性變化過程,則農(nong) 業(ye) 現代化本身就是工業(ye) 化的重要內(nei) 容。但如果將工業(ye) 化狹義(yi) 理解為(wei) 發展製造業(ye) ,就容易將工業(ye) 化與(yu) 農(nong) 業(ye) 現代化彼此分割而難以同步推進。新中國成立初期,通過提取農(nong) 業(ye) 剩餘(yu) 支持工業(ye) 發展,我國在較短時間內(nei) 就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客觀地看,城鄉(xiang) 二元結構的形成使農(nong) 業(ye) 現代化受到一定影響,這是由當時我國國情所決(jue) 定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農(nong) 關(guan) 係逐步調適,並朝著更加良性互動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家庭聯產(chan) 承包責任製的實施,加速了農(nong) 業(ye) 現代化步伐,同時改革效應不斷擴展,鄉(xiang) 鎮企業(ye) 成為(wei) 生機蓬勃的經濟新生力量,農(nong) 村工業(ye) 化由此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大量農(nong) 村勞動力從(cong) 土地上釋放出來,源源不斷地向非農(nong) 產(chan) 業(ye) 轉移,為(wei) 低成本的工業(ye) 化提供了強有力支撐。工業(ye) 化加快發展,反過來又為(wei) 農(nong) 業(ye) 加快發展創造了條件。進入21世紀後,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一係列重大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工業(ye) 與(yu) 農(nong) 業(ye) 部門之間的要素循環、商品交換更加順暢,工業(ye) 化與(yu) 農(nong) 業(ye) 現代化相互支撐、有效協同的局麵加快形成。
當前,我國正在向新型工業(ye) 化轉型,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勢能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不斷蓄積後,隨著當前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實施,進入加速推進階段。促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與(yu) 新型工業(ye) 化協同發展,一個(ge) 關(guan) 鍵著力點是優(you) 化產(chan) 業(ye) 部門之間的要素配置,特別是將工業(ye) 化理念以及先進技術、物質裝備、社會(hui) 化服務等工業(ye) 化成果更加廣泛地應用到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和價(jia) 值鏈建設中,全麵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率。此外,農(nong) 業(ye) 產(chan) 前、產(chan) 中、產(chan) 後各環節有很大發展潛力,多功能性開發也有很大空間,要將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作為(wei) 協同發展的有效結合點。通過加強融合主體(ti) 培育、有效市場建設、基礎服務體(ti) 係構建,全麵提升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的層次和水平。
促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與(yu) 高質量城鎮化相互協調
在現代化進程中,城的比重上升,鄉(xiang) 的比重下降;非農(nong) 產(chan) 業(ye) 比重上升,農(nong) 業(ye) 比重下降,是一個(ge) 普遍性的趨向。如果就此認為(wei) ,城鎮化與(yu) 農(nong) 業(ye) 現代化是此消彼長的關(guan) 係,甚至認為(wei) 城鎮化會(hui) 消滅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又或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將越來越不重要,就難免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謬誤。作為(wei) 一個(ge) 人口大國,即便城鎮化率達到70%以上,我國仍會(hui) 有大量農(nong) 民留在農(nong) 村、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這決(jue) 定城鎮化建設不能以荒蕪的鄉(xiang) 村、萎縮的農(nong) 業(ye) 為(wei) 代價(jia) ,推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也不能通過簡單地限製城鎮化發展來實現,二者應該並行不悖、相輔相成。
現實地看,如果依然延續傳(chuan) 統城鎮化模式,為(wei) 了追求速度和規模而不斷汲取農(nong) 業(ye) 資源要素,城鎮化與(yu) 農(nong) 業(ye) 現代化也很難協調起來。為(wei) 此,必須加快向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轉型。高質量的城鎮化與(yu) 農(nong) 業(ye) 現代化具有更強的共生關(guan) 係。我國人均耕地麵積遠低於(yu) 世界平均水平,在超小規模經營且麵臨(lin) 資源緊約束條件下推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如果城鎮化質量不能加快提升,農(nong) 業(ye) 人口無法有效轉移、有序落戶,就很難騰出農(nong) 業(ye) 適度規模經營空間,農(nong) 業(ye) 邊際產(chan) 出和收益就難以提高。同時,沒有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基礎保障,高質量的城鎮化也很難推進。無論是有效滿足城鄉(xiang) 居民多層次消費需求,還是保持經濟社會(hui) 穩定運行,“三農(nong) ”的“壓艙石”“穩定器”作用都極為(wei) 重要。
當前,促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與(yu) 高質量的城鎮化協調發展,核心依然在優(you) 化人地關(guan) 係,實現城鄉(xiang) 人口流動與(yu) 土地權益流轉的高效匹配上。一方麵,完善“人地掛鉤”相關(guan) 政策,健全農(nong) 戶“三權”市場化退出機製和配套政策,讓有意願有能力的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沒有後顧之憂地進城落戶,有序有效融入城市;另一方麵,健全城市人才入鄉(xiang) 激勵機製,讓更多人才投身農(nong) 業(ye) 。此外,發揮縣城作為(wei) 城鄉(xiang) 融合紐帶的關(guan) 鍵作用,加快補短板強弱項,為(wei) 城鄉(xiang) 要素跨界配置、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提供重要載體(ti) 。
推動農(nong) 業(ye) 現代化與(yu) 信息化深度融合
主要發達國家是在基本完成農(nong) 業(ye) 現代化後才進入信息化階段,而我國農(nong) 業(ye) 現代化在加快推進階段就迎來信息化大發展,這為(wei) 其趕上工業(ye) 化、城鎮化步伐提供了重要動能。回望曆史,前幾次科技革命最先引發工業(ye) 體(ti) 係的顛覆性變化和城市物質空間結構的巨大轉換,然後再向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領域傳(chuan) 導、滲透。與(yu) 此不同,新一代信息技術改變了時空距離,讓鄉(xiang) 村與(yu) 城市、農(nong) 業(ye) 與(yu) 工業(ye) 幾乎同時、同步享受到技術進步紅利。
從(cong) 實踐看,當前農(nong) 業(ye) 現代化與(yu) 信息化的融合發展,正在深刻改變千百年來我國傳(chuan) 統農(nong) 耕場景。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對農(nong) 業(ye) 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推動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智能化和經營網絡化,促進了農(nong) 產(chan) 品供需精準匹配。甚至在改造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組織方式方麵,信息技術也展現出積極作用。反過來,農(nong) 業(ye) 發展也為(wei) 新一代信息技術提供了廣闊應用場景,包括智慧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電商等已經成為(wei) 農(nong) 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推動農(nong) 業(ye) 現代化與(yu) 信息化深度融合,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率,可以從(cong) 兩(liang) 個(ge) 層麵進一步拓展。一方麵,隻有在促進農(nong) 業(ye) 實體(ti) 要素變革的情況下,新一代信息技術才能真正釋放出巨大生產(chan) 力。為(wei) 此,應加強數字技術對農(nong) 業(ye) 對象、環境和全過程的可視化表達、數字化設計、信息化管理,加快數字化終端設備普及應用,提升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素質素養(yang) ,促進農(nong) 業(ye) 資源空間上的優(you) 化配置和時間上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麵,數字時代的生產(chan) 力需要數字化生產(chan) 關(guan) 係與(yu) 之匹配。應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來革新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關(guan) 係。比如,依托電商“反向定製”等塑造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組織新模式,提高農(nong) 業(ye) 組織化程度。
總體(ti) 看,沒有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就不會(hui) 有整個(ge) 國家的現代化。世界範圍內(nei) ,已經實現現代化的高收入國家,農(nong) 業(ye) 現代化也達到相當水平,而忽視了農(nong) 業(ye) 發展的國家,沒有一個(ge) 真正實現現代化。隻有處理好工農(nong) 關(guan) 係、城鄉(xiang) 關(guan) 係,推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與(yu) 新型工業(ye) 化、城鎮化、信息化同步發展,才能更好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基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