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當京劇與哲學相遇——貴州京劇院創排新編曆史劇《陽明悟道》

發布時間:2022-07-12 09:5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呂慎 陳冠合

  隨著序歌《夜宿汪氏園》響起,新編曆史京劇《陽明悟道》帶領觀眾(zhong) 穿越回明代的貴州龍場驛。這部以明代哲學家王陽明在貴州龍場的學術經曆為(wei) 題材的新戲,探索將京劇和哲學融匯一體(ti) ,近日在貴州貴陽甫一首演就引起業(ye) 內(nei) 外的關(guan) 注。

  讓人坐得住的“大文戲”

  “月亮太陽亮悠悠,不為(wei) 恩來不為(wei) 仇。假如要把恩仇記,天黑不見手指頭。”少女龍珠唱起了一段明快的西皮流水,地道的京劇板腔糅進了山歌的華彩,表現出了苗族飛歌的嘹亮和高亢,贏得台下陣陣掌聲。

  “在創作之初,我們(men) 首先想到的是這樣一出兩(liang) 個(ge) 小時的‘大文戲’,如何讓觀眾(zhong) 坐得住、聽得進、得享受?循著這個(ge) 方向,在唱腔和音樂(le) 設計上盡量做到悅耳動聽,在音樂(le) 素材上選用了古琴曲《平沙落雁》和昆曲《牡丹亭》的元素,並在音樂(le) 和唱腔中反複出現,以陽明的主題和麗(li) 娘的主題為(wei) 劇情經緯,為(wei) 觀眾(zhong) 交織出一幅苗繡般的思想畫卷。”貴州京劇院副院長、該劇音樂(le) 總監張明瑋說。

  今年是王陽明誕辰550周年,而《陽明悟道》已是貴州京劇院將王陽明第三次搬上京劇舞台。此次複排,融入了更多少數民族元素,營造宏大壯觀的戲劇場麵。

  據介紹,該劇采用京劇現代戲的做法,與(yu) 西洋管弦樂(le) 隊合作,使音樂(le) 更富表現力,更加氣勢磅礴。唱腔設計方麵堅持傳(chuan) 統,特別是中心唱段使用了原汁原味的京劇二黃、反二黃板式,確保了全劇豐(feng) 滿的京腔京韻。琵琶、古箏、簫等古典民族樂(le) 器與(yu) 京胡相結合交替使用,讓戲劇音樂(le) 出新而不離本。

  張明瑋告訴記者,該劇還引入了王陽明的多首詩詞作為(wei) 串聯伴唱,由貴州京劇院院長、國家一級演員侯丹梅擔任主唱,唱段設計以京劇戲歌的形式,曲調采用京劇反調的調式出現,旋律優(you) 美,朗朗上口,通過空靈優(you) 雅的演唱,將觀眾(zhong) 帶入沉思般的場景中,對表現戲劇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感性元素“演活”理性主題

  “龍場有靈,吾道成矣!心性大道,知行合一!”極富張力的念白,刻畫出王陽明回首半生遭際、終於(yu) 打開心學之門時的激越之情,也把舞台上下的情緒推向高潮。

  “貴州京劇院排演這出戲具有獨特的優(you) 勢,我多次前往位於(yu) 貴州修文縣的陽明洞、玩易窩等遺跡實地體(ti) 驗、尋找靈感。我們(men) 的劇作通過戲曲、音樂(le) 、舞美等手段,將王陽明在孤獨、寂靜、虛空、困頓的環境中思想得到升華的曆史情景在舞台上重現,這也像是和他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交流。”該劇導演、國家一級編劇鍾海介紹,他對“龍場悟道”這一中國哲學史上的事件很著迷,對王陽明“向內(nei) 求”的心學很認同,因此在編排中努力將典型環境和獨特思想的契合充分表現出來。

  侯丹梅認為(wei) ,雖然這部戲的主題是非常理性的中國古典哲學,但要用京劇來表現就必須調動感性元素。戲曲有其藝術規律,因此我們(men) 在“四十廷杖”等折穿插了一些武戲,優(you) 化劇情進展節奏;而在“悼念吏目”等折利用歌隊抒情演唱,起到了西洋歌劇詠歎調的藝術效果。

  “演出的最大難點在於(yu) 哲學思想的舞台藝術呈現。”扮演王陽明的京劇演員馮(feng) 冠博表示,在傳(chuan) 統京劇演繹方式的基礎上,他還運用了話劇由內(nei) 而外的表演方式和手法。“通過去曆史遺跡采風,實地重構哲學家悟道的情景,聆聽專(zhuan) 家學者講授陽明文化和心學,激發了我深層思考,自己努力通過京劇藝術手段唱出‘內(nei) 心戲’,將陽明先生這個(ge) 角色‘演活’。”馮(feng) 冠博說。

  傳(chuan) 統藝術堅持“兩(liang) 創”生機勃勃

  “此心光明,亦複何言。”在眾(zhong) 人齊唱聲中,《陽明悟道》演出落下帷幕,一位5歲半的“小戲迷”卻久久不願離開。孩子母親(qin) 褚女士告訴記者,從(cong) 3歲開始他就愛上了京劇,經常在幼兒(er) 園給小朋友們(men) 表演,看戲時還一直在模仿馮(feng) 冠博老師的動作和唱腔。

  據了解,為(wei) 推動戲曲文化傳(chuan) 承、保護和發展,多年來,貴州京劇院堅持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戲曲進校園”活動,不僅(jin) 去貴陽、遵義(yi) 、安順等城市中小學,還深入到黔東(dong) 南、黔南等少數民族地區的基層學校,讓同學們(men) 近距離接觸戲曲的魅力,感受戲曲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在校師生的熱烈歡迎。

  傳(chuan) 承普及的同時,貴州京劇院更注重對優(you) 秀傳(chuan) 統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他們(men) 陸續推出了將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苗繡和京劇相融合的大型原創京劇《錦繡女兒(er) 》,講述紅軍(jun) 長征經過貴州與(yu) 少數民族群眾(zhong) 魚水相依故事的實景數字京劇電影《布依女人》等一批優(you) 秀劇目,榮獲了“五個(ge) 一工程”獎等30餘(yu) 項國內(nei) 外大獎。

  侯丹梅介紹,《陽明悟道》作為(wei) 貴陽市推出的“爽爽貴陽八大心體(ti) 驗”係列活動之一,濃墨重彩地重現了王陽明先生“長思頓悟”的曆史瞬間,也充分展現了獨具貴州地域特色的詩意之美,讓觀眾(zhong) 在藝術盛宴中感悟陽明心學的文化內(nei) 核,也是文旅融合發展的階段性成果體(ti) 現。

  貴陽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熊列表示,《陽明悟道》是“爽爽貴陽”爽心之旅中的精品力作,讓老百姓能夠感受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我們(men) 將始終堅持‘兩(liang) 創’方針,讓更多傳(chuan) 統文化作品進景區、進校園、進社區、進基層,在豐(feng) 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同時,提升貴陽城市的文化品牌形象。”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