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線下檢查結果能互認,線上為何行不通?

發布時間:2022-07-12 09:54:00來源: 中工網-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數據孤島”問題也是互聯網醫院發展中的“堵點”之一。數據不互通,容易帶來重複和額外檢查,浪費醫療資源,增加患者看病成本,也不利於(yu) 醫生對病情進行綜合判斷考量。專(zhuan) 業(ye) 人士指出,互聯網醫院應加強頂層設計,定位平台化發展,打破“數據孤島”,同時,還應完善監管製度,保障患者隱私安全。

  遼寧沈陽的郭悅,患有甲狀腺功能減退,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後她一直通過互聯網醫院複診,“線上就診高效便捷,藥品直接從(cong) 醫院藥房送到家,安全可靠”。

  但是,郭悅直言,在互聯網醫院就診也有繞不開的難題,“我在家附近的二甲醫院檢查甲功三項,再到另一家互聯網醫院複診,以前的報告數據是不被認可的,需要重新做檢查。”郭悅在長期跑醫院的過程中還發現,遼寧幾十家三甲醫院互認檢查檢驗結果,但是放在互聯網醫院上卻行不通。

  《工人日報》記者在遼寧、北京、深圳等多地采訪了解到,很多互聯網醫院處於(yu) “數據孤島”狀態,患者的生命體(ti) 征信息、疾病信息、影像檢驗報告、互聯網診療記錄、藥品使用等基礎數據並不能在醫院之間共享,各互聯網醫院幾乎“各自為(wei) 政”。此外,作為(wei) 信息互聯互通的另一麵,互聯網醫院用戶信息安全問題也受到關(guan) 注。

  打破“數據孤島”方便患者線上就診

  “實現患者既往就診信息共享,有利於(yu) 醫生對病情進行綜合判斷考量,還能有效利用各家醫療資源,避免重複和額外檢查,浪費醫生、患者時間。”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醫務部主任張寧波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采訪中說。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診室主治醫師李雅琴表示,與(yu) 麵對麵就診相比,線上問診無法直接觀察患者情況,醫生給出的建議會(hui) 相對保守。“如果進一步完善互聯網醫院係統,讓不同醫療機構共享患者的檢查報告,能有效避免患者口述不準確的情況,讓患者線上就診更加高效便利。”

  據了解,目前,北京市公立醫院建設的互聯網醫院,相互之間也尚未實現全麵的互聯互通。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健康業(ye) 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秋霖指出,公立醫院建設互聯網醫院,要打破“數據孤島”,提高信息溝通效率,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定位平台化發展,采取政府搭建互聯網醫療信息平台或者利用第三方平台的方式,實現醫療健康信息的互聯互通。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醫務處處長、互聯網醫院辦公室主任胥雪冬認為(wei)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患者診療資料共享,這需要醫療機構確保病例資料和檢驗檢查等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和及時性,以及信息接口等做到技術規範統一,完善互聯網醫院與(yu) 共享平台的數據接入和授權機製,保障數據傳(chuan) 輸的安全性,以及患者隱私的安全性。

  既要互聯互通也要保障信息安全

  互聯網醫院就診數據互聯互通的另一麵是患者個(ge) 人信息安全問題。在線上就診過程中,患者的生命體(ti) 征、疾病、診療記錄等個(ge) 人信息都需要在線上進行傳(chuan) 遞,信息安全存在泄露隱患。

  疫情發生以來,深圳市民陳芳玲幾乎每月都會(hui) 在互聯網醫院問診。談起信息泄露,她表示,在大數據時代,這是無法避免的。“但如果在靠譜的線上醫療機構就診,我認為(wei) 信息安全還是能保證的。”

  張寧波指出,正如某些移動應用能通過後台收集數據,了解用戶喜好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廣告推送,互聯網醫院也同樣存在數據安全風險。

  “但是,醫院有明確的網絡安全管理製度保護患者隱私。醫生日常操作也需要設置密碼管理。”張寧波說,“若因診療需要,查詢患者既往就診情況,操作係統會(hui) 嚴(yan) 格對應到每位醫生的工號。”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醫務管理部部長謝誌毅表示,設立互聯網醫院需要經過嚴(yan) 格的安全資質審查,醫院也會(hui) 按照線下診療的隱私保護標準同步要求線上診療。

  在胥雪冬看來,完善監管製度、優(you) 化監管技術手段,以及建立數據泄露應急預案,需要被納入互聯網醫院常態化安全管理體(ti) 係的重點工作範疇。

  根據《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信息係統按照國家有關(guan) 法律法規和規定,實施第三級信息安全等級保護。2022年2月公布施行的《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試行)》也提出,醫療機構應建立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個(ge) 人信息保護、隱私保護等製度,並與(yu) 相關(guan) 合作方簽訂協議,明確各方權責關(guan) 係。

  讓互聯網醫院作用進一步發揮

  據了解,一些地方已經針對互聯網醫院信息互聯互通作出嚐試,有的還針對互聯網醫院患者信息保護出台了更為(wei) 詳細的規定。

  2017年,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印發通知,要求30家試點醫院全部實現電子病曆信息的共享調閱。謝誌毅告訴《工人日報》記者,作為(wei) 此次試點醫院之一,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已經實現了電子病曆信息共享,隻要患者授權同意,醫生可以調閱查看患者在非本醫療機構的相關(guan) 診療資料。

  沈陽一家三甲醫院內(nei) 科主任醫師周雯在采訪中表示,目前,部分地區已經探索成立區域醫療集團,集團內(nei) 部醫院能共享患者信息。

  在患者信息保護方麵,去年,寧夏印發了《寧夏互聯網醫院不良執業(ye) 行為(wei) 積分管理辦法(試行)》,其中包括互聯網醫院發生未妥善保管患者信息,非法買(mai) 賣、泄露患者信息,以及發現患者信息和醫療數據泄露等問題,並未立即采取有效應對措施時,將對涉事醫院進行相應處理。

  互聯網醫院的產(chan) 生順應了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給群眾(zhong) 就醫帶來了切實便利。但記者在多地調查采訪發現,很多互聯網醫院處於(yu) “建而不用”“雷聲大雨點小”狀態,互聯網醫院要想從(cong) “花架子”變成“真把式”,需一一疏通醫保支付尚未普及、醫生積極性不高、數據無法互聯互通等“堵點”。

  張寧波認為(wei) ,互聯網醫院如果利用得好,未來能發揮的作用將不止於(yu) 尋醫問藥,例如,可以充分發揮其整合線上線下診療功能,做好院後管理。“若收費項目適當放開,互聯網醫院還能根據群眾(zhong) 健康情況、需求,配備相應的健康管理師,甚至為(wei) 其製定合適的運動、飲食方案等,助力提高社會(hui) 整體(ti) 健康水平。”(記者 竇菲濤 劉旭 劉友婷)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