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創新研發機製 湖南加快種業產業鏈協同發展

發布時間:2022-07-12 10:17:00來源: 人民日報

  原標題:湖南加快種業(ye) 產(chan) 業(ye) 鏈協同發展

  盛夏時節,俯瞰湖南農(nong) 田沃野,深綠變成了金黃。

  湖南道縣蚣壩鎮,收完油菜又忙早稻,從(cong) 4月底到現在,種糧大戶楊慶華一直沒閑下來,今年有望實現“稻稻油”(兩(liang) 季水稻和早熟油菜)三季豐(feng) 收。

  “早熟油菜品種4月收獲,給雙季稻預留了寶貴的時間。”中國工程院院士官春雲(yun) 介紹,他的團隊培育的“湘油420”等品種,讓湘南地區實現“油菜+雙季稻”三季種植,既收了油菜籽,又產(chan) 了糧食,還鼓起了農(nong) 民的錢袋子。

  近年來,湖南加快種業(ye) 產(chan) 業(ye) 資源整合,既攻堅前沿探索、又注重產(chan) 業(ye) 應用,湧現出一批農(nong) 業(ye) 領域的院士專(zhuan) 家,研發出一係列優(you) 良品種。產(chan) 業(ye) 層麵,湖南擁有種業(ye) 企業(ye) 400餘(yu) 家,商業(ye) 化育種規模居全國前列;在水稻領域,有AAA級種子企業(ye) 24家,占全國總數的1/5,近年來國審水稻品種湖南占比超四成。雜交水稻、雜交油菜、雜交辣椒等種子,市場占有率居全國前列。

  建設種業(ye) 關(guan) 鍵共性技術平台

  去年的水稻收獲季,“超優(you) 千號”超級雜交稻畝(mu) 產(chan) 超1000公斤。這一次經過分子育種技術參與(yu) 改良的“超優(you) 千號”,實現了高產(chan) 和高抗性兼得。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辛業(ye) 芸介紹,原版“超優(you) 千號”產(chan) 量高,但大規模推廣受限。團隊依托嶽麓山種業(ye) 創新中心的關(guan) 鍵共性技術平台,對“超優(you) 千號”進行了定向改良。

  嶽麓山種業(ye) 創新中心董事長田冰川說:“全基因組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技術讓育種選擇的預見性和成功率顯著提高,實現了品種特性精準識別、精準選擇。”

  在嶽麓山種業(ye) 創新中心國家級分子育種創新服務平台實驗室裏,李樂(le) 博士正在進行生物基因標記研究,“我們(men) 按照種業(ye) 企業(ye) 需求,幫助他們(men) 製造檢測工具,當好技術後台。”

  2020年5月,湖南省政府和中信集團聯合成立嶽麓山種業(ye) 創新中心,整合湖南農(nong) 大、湖南省農(nong) 科院、中科院亞(ya) 熱帶研究所、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等多個(ge) 研究機構,依托分子育種技術、生物種業(ye) 智能大數據平台這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共性技術平台,圍繞水稻、油菜、蔬菜等8個(ge) 湖南相對優(you) 勢種業(ye) 建設研發中心。

  以嶽麓山種業(ye) 創新中心為(wei) 先導區,今年3月,湖南開工建設嶽麓山實驗室,計劃到2025年投入100億(yi) 元,建設高標準科研基礎設施,組建一批功能研究部、公共創新平台、品種創製中心、成果轉化中心和科研試驗基地。

  開發利用優(you) 質種質資源

  這幾年,湖南湘陰縣樟樹鎮辣椒產(chan) 業(ye) 協會(hui) 秘書(shu) 長王昌熙接到的訂貨電話越來越多了。樟樹港辣椒近年來的市場需求上升,已成為(wei) 網紅產(chan) 品。

  辣椒品種如何獲得市場認可?“關(guan) 鍵是利用好種質資源庫,進行品種提純複壯。”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nong) 業(ye) 大學校長鄒學校說。

  過去樟樹鎮的辣椒種植戶混合留種,味香肉嫩皮薄特性退化。“鄒院士帶領我們(men) 團隊與(yu) 地方農(nong) 業(ye) 部門一道,在本地進行資源普查,廣泛收集辣椒種子。經過多年的標記、純化,終於(yu) 培育出了現在受市場歡迎的樟樹港辣椒。”湖南農(nong) 大園藝學院劉峰教授說。

  同樣受益於(yu) 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的,還有湘中黑牛養(yang) 殖戶。

  湖南光大牧業(ye) 依托湖南畜牧獸(shou) 醫研究所,為(wei) 湖南婁底的地方特色品種湘中黑牛選育優(you) 質種公牛。“我們(men) 對湘中黑牛進行基因測序,優(you) 中選優(you) 。”光大牧業(ye) 負責人劉海林說,隻有腳踏實地建好種質資源庫,才能最終實現自主品種的長足進步。

  2020年掛牌成立的湖南種質資源庫裏,3萬(wan) 餘(yu) 份農(nong) 作物種質資源組成了一座巨大的種子“圖書(shu) 館”。湖南省提出到2035年,種質資源庫收集各類農(nong) 作物種質資源8萬(wan) 份以上。

  不僅(jin) 要存好種子,更要用好種子。嶽麓山種業(ye) 創新中心和嶽麓山實驗室將建成生物種業(ye) 智能大數據平台。“目前收集的各類種子是一個(ge) 巨大的富礦。未來我們(men) 將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對種質資源庫進行挖掘,形成大數據平台,構建智能育種的數據依托。”田冰川說。

  發揮企業(ye) 種業(ye) 創新主體(ti) 作用

  近千頭的寧鄉(xiang) 花豬“保種群”,是湖南寧鄉(xiang) 楚溈香農(nong) 牧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曾青華的心頭寶貝,“維持這樣一個(ge) 動態種群,既是企業(ye) 發展壯大的根本,也是保護地方品種延續的責任。”曾青華說。

  “科研機構很難維持上千頭的活體(ti) 種群,必須依靠企業(ye) 力量。”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nong) 業(ye) 大學一級研究員印遇龍說。

  2020年,寧鄉(xiang) 花豬研究所成立,整合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ye) 研究人員50多人。2021年起,研究所承擔了寧鄉(xiang) 花豬種業(ye) 創新項目等省級重點支持項目。“想要保持花豬風味的同時提高產(chan) 量,就需要弄清哪些基因決(jue) 定了黑豬不飽和脂肪酸等物質的含量,哪些決(jue) 定了它的生長速度。”印遇龍說,目前團隊已成功繪製了寧鄉(xiang) 花豬的基因組圖譜。

  在湖南,種業(ye) 企業(ye) 已成為(wei) 種業(ye) 創新的一支主力軍(jun) 。

  “在水稻領域,我們(men) 現在有很大的優(you) 勢!”隆平高科董事會(hui) 辦公室主任楊劍很自豪。作為(wei) 一家大規模的種業(ye) 企業(ye) ,隆平高科擁有的親(qin) 本資源中,母本的自主知識產(chan) 權率達82%,父本達78%,種質資源有著深厚的積累。

  “這要歸功於(yu) 工廠化、分段式的育種模式。”隆平高科水稻首席專(zhuan) 家、種業(ye) 科學研究院院長楊遠柱說。目前,隆平高科在長沙、三亞(ya) 等地已建成國內(nei) 最大的水稻試驗基地。未來3年,隆平高科在重大戰略性新品種培育和創新能力建設方麵,預計投入將超過10億(yi) 元。

  位於(yu) 長沙市芙蓉區的隆平高科技園,擁有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省農(nong) 科院等科研院所和眾(zhong) 多種業(ye) 企業(ye) 。“園區發揮整合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完善知識產(chan) 權保護等多重作用。”隆平高科技園黨(dang) 工委書(shu) 記譚雄偉(wei) 說,“園區目前已有4500多家企業(ye) 入駐,其中規上企業(ye) 達138家,成為(wei) 擴大集聚效應、推動種業(ye) 產(chan) 業(ye) 鏈協同發展的孵化器。”(本報記者 吳齊強 何 勇 孫 超)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