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彭陽縣:把特色產業做精做強
夏日六盤,山青水碧。地處曾經“貧瘠甲天下”西海固地區的寧夏彭陽縣,廣大群眾(zhong) 翻越貧困大山後,前行在致富路上。
“脫貧靠產(chan) 業(ye) ,致富更要靠產(chan) 業(ye) ,然而這裏的產(chan) 業(ye) 普遍脆弱。”彭陽縣縣長周浩說。
在優(you) 勢不明顯的情況下,當地如何將特色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如何培育新業(ye) 態?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在彭陽展開了采訪。
“金豆豆”茁壯成長
驅車沿盤山公路前行,隻見遠處是層層的梯田,近處是枝繁葉茂的杏樹。“這就是紅梅杏,采摘期的果實果皮陽麵呈紅色,陰麵呈黃色,直徑約4厘米,每個(ge) 重45克左右。”彭陽縣自然資源局林業(ye) 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陳克斌說。
紅梅杏果實色澤鮮亮,果肉多汁,酸甜可口。上世紀80年代,彭陽就成為(wei) 紅梅杏國內(nei) 主產(chan) 區,彭陽紅梅杏被認定為(wei) 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chan) 品。
1987年,彭陽群眾(zhong) 開始自發地大麵積種植紅梅杏,2010年每斤售價(jia) 達10元。2017年,彭陽縣委、縣政府將紅梅杏確定為(wei) 脫貧攻堅特色產(chan) 業(ye) ,出台了一係列扶持政策,如免費發放苗木、連續3年每畝(mu) 補貼100元,成活100株每戶再補貼1100元等。全縣紅梅杏種植麵積從(cong) 2017年的4萬(wan) 畝(mu) 躍升到2020年的8萬(wan) 畝(mu) ,種植紅梅杏農(nong) 戶的比例也從(cong) 30%增加到65%,全縣122個(ge) 貧困村4.48萬(wan) 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種植紅梅杏不占用耕地,山頭溝地、房前屋後都可種。這一特色產(chan) 業(ye) 規模越來越大,參與(yu) 的農(nong) 戶越來越多,但發展瓶頸也越來越明顯。“標準不一,價(jia) 格不等,銷售出口不同,隻有少數農(nong) 戶有能力把它變成‘搖錢樹’,多數農(nong) 戶麵臨(lin) 賣三分之一、自家吃三分之一、爛掉三分之一的尷尬局麵。”陳克斌說。
枝頭的“紅豆豆”能否成為(wei) 致富奔小康的“金豆豆”?不少人認為(wei) ,這些年互聯網經濟迅速發展,彭陽紅梅杏遠近聞名,早已賣到一線城市。隻要統籌管理好,彭陽這一特色產(chan) 業(ye) 將前景無限。
如何將紅梅杏特色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自2021年開始,彭陽縣委、縣政府轉變以往對紅梅杏的經營理念和營銷模式,規範全流程管理,變“單打獨鬥”為(wei) “抱團取暖”。
“針對這一產(chan) 業(ye) 在銷售、標準和物流包裝等環節的突出問題,去年開始,全縣統籌資金300萬(wan) 元,由18個(ge) 合作社牽頭,實施‘三統一’——統一營銷、統一分級分類、統一包裝物流。”彭陽縣供銷合作社主任黃彥忠告訴記者,首先,統一堅持線上線下“兩(liang) 條腿”走路,實行全網營銷、全年預訂,目前開設網店35家,已預售6萬(wan) 斤;其次,嚴(yan) 格按紅梅杏的大小、重量、色澤、香氣、無蟲、無損等指標,將其分為(wei) 杏王、特等、一級、二級,對應銷售價(jia) 格為(wei) 每斤20元、15元、10元到8元不等;最後,嚴(yan) 格統一執行“紙盒+防撞膜+泡沫箱+隔熱錫紙+冰袋”的包裝要求,與(yu) 京東(dong) 快遞達成底價(jia) 全程冷鏈物流合作,為(wei) 全縣紅梅杏種植戶降低了70%的物流成本。
“政府花大力氣抓‘三統一’。”城陽鄉(xiang) 楊塬村的紅梅杏種植大戶歐陽湧澤告訴記者,以前搞紅梅杏銷售是各顯神通,但由於(yu) 大戶與(yu) 大戶之間、鄉(xiang) 鎮與(yu) 鄉(xiang) 鎮之間競相壓價(jia) ,好產(chan) 品難以賣上好價(jia) 錢,“三統一”有效解決(jue) 了這些問題。“以前不服種植大戶,沒想到種植紅梅杏的學問蠻大。今年鄉(xiang) 政府派技術員來我家手把手培訓指導1個(ge) 月,我家160畝(mu) 地掛果3萬(wan) 多斤紅梅杏,交給合作社統一在網上銷售,今年賺3萬(wan) 多元問題不大。”城陽鄉(xiang) 長城村建檔立卡脫貧戶馬貴福說。
“下一步,彭陽將更好地完善紅梅杏種苗供給、日常管養(yang) 、防治霜凍、種銷分離、營銷創新,促進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黃彥忠說。
數字經濟方興(xing) 未艾
“這幾年我在銀川、西安等幾個(ge) 城市求職,沒想到後來在家門口幹上了直播外包。”畢業(ye) 於(yu) 銀川能源學院的彭陽女孩付永麗(li) 說。
“沒有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彭陽縣委常委、副縣長高雲(yun) 霞告訴記者,在彭陽,與(yu) 這位姑娘一樣實現電商夢想的大中專(zhuan) 畢業(ye) 生還有不少,今年5月10日、30日,第一批380名、第二批300名大中專(zhuan) 畢業(ye) 生先後在彭陽縣寧南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園定崗上線,第三批人員培訓工作正在進行中;到明年5月份,該產(chan) 業(ye) 園將解決(jue) 3500名年輕人就業(ye) 問題。
通過直播電商服務,能把自家土特產(chan) 賣到大江南北。西海固地區能不能引入電商企業(ye) ,發展數字產(chan) 業(ye) ?
“縣委、縣政府將目標鎖定在發展前景好、吸納就業(ye) 能力強的數據外包行業(ye) 。”彭陽縣人社局副局長韓乾告訴記者,去年下半年,縣委、縣政府開始謀劃,成立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發展領導小組,製定印發《彭陽縣數據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發展方案》和《彭陽縣促進數據外包產(chan) 業(ye) 發展暫行辦法》;之後縣委書(shu) 記、縣長帶隊到東(dong) 南、華南、西南等地區進行招商。目前,已引入深圳華融京信法務有限公司、重慶融佳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寧夏凱利鼎數據科技有限公司3家數據外包服務商,又與(yu) 寧波皇氏數智產(chan) 業(ye) 園、合肥航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一批數字經濟企業(ye) 簽訂了合作協議。
在彭陽縣城中心廣場,有一幢大型寫(xie) 字樓,寧南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園就坐落於(yu) 此。“這算是閑置資源利用。”韓乾一邊帶記者走進數字產(chan) 業(ye) 園區一邊說,這裏曾經營著火鍋店、培訓中心等,縣政府通過整合這裏閑置的房產(chan) 資源,使數字化產(chan) 業(ye) 平台建設步入快車道。
“當時是拎包入駐,沒想到我們(men) 能在這裏享受到這麽(me) 多政策紅利。”深圳華融京信法務有限公司彭陽分公司經理朱金鑫告訴記者,彭陽縣給予他們(men) 的紅利包括對前來就業(ye) 上崗的年輕人發放前3個(ge) 月月薪3000元的保底補貼,前來報名者因此絡繹不絕,還有銀川、吳忠和固原的年輕人在網上踴躍報名。
廣東(dong) 深圳、浙江、安徽等地的電商企業(ye) 也來了。“我們(men) 是從(cong) 事人工智能標準化業(ye) 務的。”寧夏凱利鼎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崔健說,盡管數字經濟在西北地區起步晚,但彭陽搭建了這麽(me) 好的平台,發展可期。
“這些年我在線上線下做服裝貿易,折騰多年,月收入不足2000元。到這裏工作後,沒想到第一個(ge) 月就賺了5200元。我們(men) 鄉(xiang) 已有幾十名大中專(zhuan) 畢業(ye) 生前來報名上崗。”來自城陽鄉(xiang) 的商戶梁彩虹說。
不到兩(liang) 年,彭陽縣把村民房前屋後的紅梅杏發展成數億(yi) 元銷售額的致富產(chan) 業(ye) ;半年光景,數字經濟也運作得遠近聞名。“一切隻是剛剛開始。下一步,在紅梅杏產(chan) 業(ye) 方麵,我們(men) 將拉長產(chan) 業(ye) 鏈,走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的發展路子;新業(ye) 態以數字外包板塊為(wei) 重點,將協同推進直播等環節深度融合,並從(cong) 產(chan) 業(ye) 設計、總體(ti) 規劃、數據存儲(chu) 支撐、專(zhuan) 線接入等環節上做好整合提升。”周浩說。 (經濟日報記者 許 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