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聯通賦能協同發展
日前,京杭大運河北京段、河北段聯合舉(ju) 行京冀遊船通航儀(yi) 式。隨著一聲響亮的汽笛聲,來自北京通州、河北香河的遊船,相向駛過船閘,大運河京冀段全線62公裏實現通航。不管是公路鐵路路網聯通,還是水路聯通暢行無礙,越來越多交通基礎設施的建成投用,為(wei) 京津冀協同發展進一步走向深入提供了更多可能。
交通便利能帶動百業(ye) 興(xing) 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棋局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從(cong) 來都先行一步。京杭大運河作為(wei) 聯通京冀的水上通途,京冀遊船互聯互通,標誌著北京首次出現了跨省航道和跨省水上旅遊運輸,為(wei) 京津冀協同發展注入新活力,尤其為(wei) 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
從(cong) 通航本身看,打通京冀水路運輸斷點,並非一日之功。作為(wei) 京冀交界處的重要水利設施,今年5月底楊窪船閘建成,成功打通了大運河京冀段水路運輸最後一個(ge) 斷點。此前,大運河京冀段多處存在較大水位差,北京通過實施北運河綜合治理及北京段內(nei) 沿線3座船閘建設工程,使沿線船閘成為(wei) 船舶戰勝水位落差的擺渡人。
從(cong) 更宏大的視角看,京杭大運河京冀段通航,是兩(liang) 地又一項重要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對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今年4月份,京杭大運河實現百年來首次全線通水,古老運河迎來世紀複蘇。此次通航,為(wei) 運河沿岸攜手挖掘大運河社會(hui) 價(jia) 值、經濟價(jia) 值、文化價(jia) 值和生態價(jia) 值提供了便利,使加強大運河沿線文化遺產(chan) 保護、紮實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落到了實處。
大運河京冀段通航是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利用好大運河寶貴遺產(chan) 的生動實踐,一批大運河文化旅遊的精品線路已呼之欲出。在北京通州,以推動大運河京冀遊船互聯互通為(wei) 契機,有機串聯運河商務區、城市綠心公園及三大建築,構建大運河生態文化景觀廊道。同時,提升沿線景觀,打造生態小鎮,挖掘特色路線,全麵推動大運河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傳(chuan) 承。京冀兩(liang) 地還將整合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河北香河潮白河大運河國家濕地公園等優(you) 質資源,以大運河為(wei) 主線,深入挖掘、保護與(yu) 傳(chuan) 承大運河及其沿岸的自然景觀、民俗風情、文化遺產(chan) 等曆史文化旅遊資源。共同開發“運河遊船+”主題遊線路,構建大運河(京冀段)旅遊帶。
大運河上的一程程水路,不僅(jin) 是地理上的聯通,更使延續千年的運河文脈成為(wei) 京津冀協同發展卷軸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可以預見,以京冀段通航為(wei) 起點,運河沿線各地將進一步挖掘大運河深厚的文化底蘊,開發大運河沿岸優(you) 美的旅遊資源,努力打造協同發展的典範工程,共同繪就大運河高質量發展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篇章。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學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