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熱議:互聯網時代如何做好政務新媒體傳播、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政務媒體(ti) 如何利用自身特點,發揮傳(chuan) 播優(you) 勢,更好地成為(wei) 政府與(yu) 公眾(zhong) 之間的紐帶,成為(wei) 新時代政務媒體(ti) 轉型發展的使命要求。7月16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指導,北京市大興(xing) 區融媒體(ti) 中心主辦,光明網承辦的“新時代、新視野,政務新媒體(ti) 的傳(chuan) 播與(yu) 應用”2022政務新媒體(ti) 座談會(hui) 在京舉(ju) 行。會(hui) 上,多位專(zhuan) 家學者及與(yu) 會(hui) 嘉賓圍繞新時代政務新媒體(ti) 及縣級融媒體(ti) 中心如何更好地服務大眾(zhong) 、服務社會(hui) 建言獻策。
順時應變,積極構建政務媒體(ti) 傳(chuan) 播新格局
“近年來,我國媒體(ti) 融合政策的演進始終圍繞互聯網這個(ge) ‘主戰場’,推動傳(chuan) 統媒體(ti) 和新興(xing) 媒體(ti) 並行向新型主流媒體(ti) 及全媒體(ti) 轉變,‘移動優(you) 先’原則不斷強化,由單純信息服務向‘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的轉變明顯加快。”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媒體(ti) 融合發展處處長榮學良介紹,近年來,北京廣電以中國(京津冀)廣播電視媒體(ti) 融合發展創新中心、中國廣電媒體(ti) 融合發展大會(hui) 、媒體(ti) 融合創新技術和服務應用遴選計劃、區融媒體(ti) 中心能力提升工程、新視聽媒體(ti) 融合創新創意大賽、京津冀新視聽媒體(ti) 融合學院等為(wei) 依托加快推進媒體(ti) 融合進程。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新媒體(ti) 研究院院長趙子忠表示,隨著媒體(ti) 融合的推進,政務傳(chuan) 播不僅(jin) 是製度性優(you) 勢,更是主流媒體(ti) 獨特的資源,這種資源正是媒體(ti) 融合進程中非常重要的製度性資源保障。如何把政務融媒體(ti) 做好,一直是一個(ge) 重要課題。政務傳(chuan) 播的主題怎麽(me) 表達?怎樣讓政務傳(chuan) 播更場景化、內(nei) 容更豐(feng) 富、表達更準確?在趙子忠看來,首先是用好各類信息傳(chuan) 播公共渠道,比如政務微博、政務微信等新媒體(ti) 平台;第二方麵是用好電子政務平台,全麵提升電子政務平台傳(chuan) 播能力。
短視頻時代,政務新媒體(ti) 如何進一步發展?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匡文波認為(wei) ,近年來,短視頻平台已不再是單純的互聯網平台,而是深度連接了多個(ge) 產(chan) 業(ye) 及職業(ye) ,並不斷發揮數字化優(you) 勢賦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在他看來,做好政務新媒體(ti) ,內(nei) 容和形式都很重要,借助短視頻等傳(chuan) 播形式,不僅(jin) 彌補了政務新媒體(ti) 的先天不足,而且提升了與(yu) 網民的互動性。短視頻是一種傳(chuan) 播正能量的很好方式,用戶也比較容易接受,通過短視頻可以更好傳(chuan) 播新觀念、新理念、新內(nei) 容、新技術,從(cong) 而構建新的輿論引導方式。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chuan) 播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閆文捷表示,媒體(ti) 融合是打造適應現代傳(chuan) 播體(ti) 係的新型主流媒體(ti) 的必由之路,新時代媒體(ti) 融合的使命在於(yu) 促進社會(hui) 融合。在他看來,媒體(ti) 融合不僅(jin) 是技術本身的融合,對於(yu) 政務新媒體(ti) 來說,還需要參與(yu) 到推動社會(hui) 融合的進程中。從(cong) “善政”到“善治”,政府不再是單一的治理主體(ti) ,而是一個(ge) 多元合作的過程。除了政府職能部門參與(yu) 到治理過程中,還應當包容私人領域和第三方領域的行動方,比如,基金會(hui) 、非政府組織、企業(ye) 等,這些都可能成為(wei) 多元治理主體(ti) 中的一份子。
“智”惠民生,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zhong) 路線
在座談會(hui) 經驗分享環節,國資委新聞中心新媒體(ti) 處副總監範可,北京市對外傳(chuan) 播交流中心副主任鐵嵐,北京市豐(feng) 台區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豐(feng) 台區融媒體(ti) 中心主任喬(qiao) 曉鵬,北京市通州區融媒體(ti) 中心黨(dang) 組書(shu) 記、主任衛欣,分別介紹了“國資小新”和“北京發布”平台,以及北京市豐(feng) 台區融媒體(ti) 中心、通州區融媒體(ti) 中心的運營實踐經驗。
範可結合“國資小新”運營經驗提到,政務新媒體(ti) 的功能首先是提供政務服務,其次是作為(wei) 媒體(ti) 進行傳(chuan) 播,並以互動參與(yu) 社會(hui) 治理。在媒體(ti) 深度融合趨勢下,政府和國有企業(ye) 要著力成為(wei) 第一信源,當好媒體(ti) 的合作夥(huo) 伴,掌握議題主導權,借助媒體(ti) 平台提升傳(chuan) 播力。
鐵嵐介紹,2022年上半年,“北京發布”平台累計發布稿件11332條,閱讀量達20.24億(yi) 人次;累計直播新聞發布會(hui) 及各類活動178場,在線直播觀看量超2億(yi) 人次。該平台堅持政務發布定位,以權威信息引導網絡輿論;突出民生,注重信息服務的實用性、便利性;同時,創新表達形式和傳(chuan) 播方式,定期組織線上活動,線上線下齊發力。
喬(qiao) 曉鵬提到,豐(feng) 台區融媒體(ti) 中心堅持走好全媒體(ti) 時代的群眾(zhong) 路線,推進全區“社區新聞發聲人”隊伍建設,使群眾(zhong) 從(cong) 被動接受的宣傳(chuan) 受體(ti) ,轉變為(wei) 主動發聲的宣傳(chuan) 主體(ti) 。截至目前,豐(feng) 台區450餘(yu) 個(ge) 社區(村)的近1000名社區群眾(zhong) 參加培訓,“社區新聞發聲人”人數規模已達2000餘(yu) 人。
衛欣也就北京通州區融媒體(ti) 中心融合發展建設作出分享。該中心一手抓新聞宣傳(chuan) 提質增效,一手抓媒體(ti) 從(cong) “相加”到“相融”,在豐(feng) 富拓展“新聞+政務”“新聞+服務”功能的同時,主動向外融合,與(yu) 河北廊坊、天津武清等京津冀區域媒體(ti) 共同打造“協同發展繪新篇”專(zhuan) 欄,積極展示三地協同發展成果。(記者 姚坤森 孔繁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