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農業保險緊迫問題
一段時間以來,我國農(nong) 業(ye) 保險發展雖然很快,但依舊難以滿足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需要,還麵臨(lin) 不少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特別是“農(nong) 民意願不強、企業(ye) 動力不足、政府重視不夠”難題,值得引起重視。
與(yu) 過去相比,如今農(nong) 戶對農(nong) 業(ye) 保險的認知已有所提高。尤其是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種養(yang) 大戶等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發展迅速,對於(yu) 農(nong) 業(ye) 保險的需求比較旺盛。一些小農(nong) 戶對農(nong) 業(ye) 保險缺乏認識和興(xing) 趣,還有一些規模不大的專(zhuan) 業(ye) 化生產(chan) 農(nong) 戶,沒有或者很少有保險費補貼,難以承受較高的保險費,農(nong) 業(ye) 保險的相關(guan) 需求不容易獲得釋放。要調動農(nong) 民,特別是小農(nong) 戶、專(zhuan) 業(ye) 化生產(chan) 農(nong) 戶的投保積極性,除了加強宣傳(chuan) 培訓外,還需要加大中央財政支持的力度,擴大現有中央財政補貼目錄中的標的,增加“以獎代補”的預算額度。
目前,我國的農(nong) 業(ye) 保險業(ye) 務基本上是政策性農(nong) 業(ye) 保險項目。由於(yu) 各級財政提供的保險費補貼的比例很大,農(nong) 業(ye) 風險損失率比一般的財產(chan) 保險大,農(nong) 險經營在年際差別很大,特別是各地瓜果蔬菜水產(chan) 養(yang) 殖等“特色農(nong) 險”賠付率較高。出於(yu) 健康經營的考慮,保險公司可能會(hui) 進行逆向選擇,從(cong) 而造成農(nong) 業(ye) 保險供給的萎縮。比如,農(nong) 戶購買(mai) 的西瓜大棚保險,保險的責任並不涵蓋大棚裏麵的西瓜。在農(nong) 戶看來,這是保險公司對其進行了“套路”,而實際上是保險公司逆向選擇的結果。原因在於(yu) ,西瓜種植的風險大,但這樣的話農(nong) 民恐怕就會(hui) 失去購買(mai) 保險的意願。
綜合來看,要進一步解決(jue) 農(nong) 業(ye) 保險緊迫問題,應在理性認識的前提下多措並舉(ju) 。其一,中央財政應繼續加大對農(nong) 業(ye) 保險的支持力度,對於(yu) 蔬菜、水果、畜禽養(yang) 殖、水產(chan) 養(yang) 殖、農(nong) 業(ye) 機械設施等重要財產(chan) 的保險標的應該納入目錄,使地方政府的補貼能力跟得上;其二,要增強對各省份的農(nong) 業(ye) 保險的配套補貼,進一步實行差異化政策,努力支持本地的農(nong) 業(ye) 保險發展補貼需求;其三,地方政府特別是縣級政府參與(yu) 農(nong) 業(ye) 保險的活動需要規範,杜絕強迫投保、幹預定價(jia) 的行為(wei) ,避免截留、挪用中央和省市撥付的保費補貼等行為(wei) ,防止阻礙農(nong) 業(ye) 保險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情況發生。
(庹國柱 作者係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農(nong) 村保險研究所所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