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責任合力打破青少年溺水事故的悲劇循環
青少年暑期溺亡的悲劇近年來頻頻上演。據公開報道統計,僅(jin) 今年6月至今,全國青少年溺亡事件多達數十起。中國疾控中心2021年公布的數據顯示,溺水是造成中小學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殺手,每年青少年溺亡發生地,80%以上是在野外開放性水域。(7月19日《法治日報》)
又到暑期,又到青少年溺水事故的高發期。令人痛心的是,青少年溺水高發期已經成了一種悲劇的循環。每年暑期,各地都會(hui) 發生青少年溺水甚至溺亡的事故。每次出事,往往是媒體(ti) 予以集中報道,然後是社會(hui) 關(guan) 注、反思以及輿論呼籲采取相關(guan) 防範措施,然而,到了下一個(ge) 暑期,青少年溺水事故又接二連三地出現了……
顯然,我們(men) 不能以應急思維來應對暑期密集發生的青少年溺水事故,而是應該以長視思維建立常態長效的預防青少年溺水事故安全教育和管理機製,充分調動起學校、家庭、政府以及其他社會(hui) 主體(ti) 的責任,合力為(wei) 青少年築牢防溺水“安全網”,打破青少年暑期溺水事故的悲劇循環。
學校應該把防溺水與(yu) 防火、防電、防交通事故等都列入生命安全教育計劃,從(cong) 溺水事故中總結教訓,從(cong) 細節入手,合理設計教學內(nei) 容,保障開課次數和質量,並邀請遊泳教練、溺水急救專(zhuan) 業(ye) 人士等到校給學生授課,讓學生了解遊泳尤其是野泳的風險,看清遊泳以及救人的安全紅線,掌握自救的技巧,提升應對溺水的反應處置能力。學校應結合教學條件加強對學生的遊泳教育,在暑期把學生引導到安全的遊泳場館,讓學生普遍掌握遊泳技能,拓展生存技能包,降低野泳溺水風險。
家庭需要承擔好對青少年(未成年人)的監護責任,關(guan) 心青少年的生活,注意了解掌握青少年的活動信息,鼓勵支持青少年參與(yu) 正規的遊泳學習(xi) 訓練。如青少年到遊泳場館遊泳,父母等監護人應盡量陪同,而對青少年到野外開放水域遊泳的計劃則應進行勸誡、阻止。日常生活中,監護人要多給青少年敲響防溺水安全教育的警鍾,這種家庭警示教育不是空泛模糊的“注意安全”,而是耐心地講解有關(guan) 溺水事故的案例以及野泳的危險、防溺水的經驗等,讓青少年逐漸養(yang) 成防溺水的安全觀,形成遠離危險水域和危險動作的自覺。
政府承擔責任的發力點主要有三個(ge) ——支持學校完善遊泳場地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購買(mai) 遊泳訓練社會(hui) 服務,為(wei) 中小學生學習(xi) 遊泳創造條件;針對留守兒(er) 童或隔代撫養(yang) 兒(er) 童,督促其家庭積極承擔監護責任,並通過村居、社區、誌願者等承擔好監護補位責任,堵住防溺水安全監護的漏洞;推動法律法規的完善升級,健全對野外開放水域的防溺水防範機製,繪製水庫、坑塘、河流等野外開放水域的溺水風險點警示圖,明確履行警示責任的主體(ti) 以及具體(ti) 的警示、巡管、隔阻措施,鼓勵民眾(zhong) 舉(ju) 報青少年的野泳行為(wei) ,打造技防、物防、人防三位一體(ti) 的防溺水安全體(ti) 係。
防溺水應成為(wei) 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必修課”,也應成為(wei) 社會(hui) 各界的安全管理共同責任。除了學校、家庭和政府,其他單位和個(ge) 人也該對青少年防溺水多操操心,多盡盡責任。任何人看見了青少年的高風險野泳行為(wei) 或發現了青少年的高風險野泳傾(qing) 向,都該多勸勸、多吼吼、多“罵罵”,這樣,就能拓寬警示監督的視野,就能把防溺水“安全網”織得更密實更牢靠,起到更好的防溺水效果。(李英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