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紓困政策切實惠及中小微企業(經濟新方位·穩住市場主體)
回應訴求找不足 積極施策尋突破
確保紓困政策切實惠及中小微企業(ye) (經濟新方位·穩住市場主體(ti) )
人民網記者 王 喆 本報記者 黃 超
中小微企業(ye) 量大麵廣,有活力、有靈性,是穩經濟的重要基礎、穩就業(ye) 的主力支撐。本版近期推出係列報道,並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開設意見建議征集專(zhuan) 題頁麵,了解中小微企業(ye) 經營難題。截至目前,收到留言和來信近3000條,多地多部門積極回複辦理,相關(guan) 問題陸續解決(jue) ,幫助一批中小微企業(ye) 克服當前困難、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房租、貸款、補貼是中小微企業(ye) 反映集中的“燃眉之急”
此次征集中,房屋租金減免、普惠金融貸款、補貼足額發放等成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反映集中的“燃眉之急”,在留言和來信中占比分別為(wei) 50%、20%和16%。
在北京市經營一家藝術工作室的徐先生表示,受疫情影響,今年前4月幾乎沒有收入,“員工工資要開、房租要交,壓力很大”。5月底有了轉機,“我去續簽合同時,房東(dong) 告訴我未來半年免租了!”原來,北京市出台助企紓困措施,總計幫他減免了近120萬(wan) 元房租。
江蘇省揚州市的高先生經營一家物流企業(ye) ,為(wei) 天然氣廠家做公路運輸配套服務,但受疫情影響,長三角地區相關(guan) 廠家沒有開工。“每月要償(chang) 還40萬(wan) 元貸款,最近實在拿不出錢。”高先生希望銀行能夠增貸,幫他渡過難關(guan) 。收到留言後,相關(guan) 部門第一時間與(yu) 當地銀行溝通,工作人員當天下午就上門對接,增貸事宜已提上日程。
浙江省麗(li) 水市一家養(yang) 老機構負責人張女士來信說:“受疫情影響,養(yang) 老院一度沒有新客戶入住,工作人員卻長期在院裏吃住。收入減少,運營成本不斷增加。”對此,當地及時向民辦養(yang) 老機構發放一次性紓困補貼。“6萬(wan) 餘(yu) 元到賬,緩解了運營壓力。”張女士說。
承租國有房屋減免3—6個(ge) 月租金,設半年費用緩繳期,堅持用水、用電、用氣“欠費不停供”,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的資金支持比例由1%提高至2%,優(you) 化失業(ye) 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國務院從(cong) 六方麵出台33項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其中14條24處支持中小微企業(ye) ,拿出“真金白銀”幫助市場主體(ti) 。
“降成本,是增強企業(ye) 獲得感的重要一環。減租、增貸、補貼3種舉(ju) 措聚焦經營成本,最直接也最容易出效果。”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晉斌表示,政策瞄準痛點,還需地方相關(guan) 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這3種舉(ju) 措作用機製明確,在保市場主體(ti) 、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中發揮著關(guan) 鍵作用,“由於(yu) 各地財政、金融狀況不同,建議地方結合自身實際,對照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找不足、尋突破,確保紓困政策切實惠及中小微企業(ye) 。”
加大金融對小微企業(ye) 支持力度,提振市場主體(ti) 信心
雲(yun) 南省昆明市網友留言:“我是90後,自己創業(ye) 做糧食貿易,生意不太好做,希望能為(wei) 小企業(ye) 提供低息創業(ye) 貸款”;上海市一家科技型小微企業(ye) 負責人來信反映:“公司規模小,沒什麽(me) 資產(chan) 能抵押,拿不到貸款繼續擴大發展”;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旅遊從(cong) 業(ye) 者謝先生留言建議:“關(guan) 注旅遊業(ye) 發展困難,對企業(ye) 逾期貸款實施有效可行的重組、展期或借新還舊”……上半年,為(wei) 流動資金犯愁的中小微企業(ye) 不在少數。在留言和來信中,個(ge) 體(ti) 零售業(ye) 、服務業(ye) 反映較多,從(cong) 回複和辦結率看,加大金融對小微企業(ye) 支持力度,成效明顯。
在浙江省桐鄉(xiang) 市,嘉凱紡織服裝公司長期服務各大品牌,往年秋冬季營業(ye) 額超700多萬(wan) 元。“今年還不到300萬(wan) 元,縮減了將近60%。”企業(ye) 負責人朱先生表示,“3月份的訂貨會(hui) 因為(wei) 疫情形勢複雜沒有辦成,下單延期,訂單量縮減嚴(yan) 重。當時,我們(men) 的資金鏈就要斷了,銀行貸款也還不上。”
眼看企業(ye) 麵臨(lin) 歇業(ye) 危機,朱先生通過留言反映經營困難。對此,當地梧桐街道經發中心上門了解情況,及時協調相關(guan) 銀行對接。經過協商,為(wei) 朱先生做了50萬(wan) 元的資金調頭。“這相當於(yu) 延期還貸50萬(wan) 元。銀行工作人員告訴我,一年後如果還受疫情影響,會(hui) 繼續幫我周轉資金。”朱先生說,相關(guan) 部門和銀行從(cong) 政策到服務都很給力,“最近疫情形勢有所好轉,營業(ye) 額恢複增長,我更有底氣和信心了”。
數據顯示,6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yu) 額同比增長23.8%,比各項貸款增速高12.6個(ge) 百分點;普惠小微授信戶數為(wei) 5239萬(wan) 戶,同比增長36.8%。“企業(ye) 部門貸款持續增長,是信貸增長的重要拉動力量。”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wei) ,今年以來,金融加大對受疫情影響的行業(ye) 企業(ye) 特別是小微企業(ye) 的支持力度,提振市場主體(ti) 信心。
據了解,上半年,人民銀行強化受疫情影響行業(ye) 企業(ye) 政策支持,聯合相關(guan) 部門出台加力幫扶中小微企業(ye) 等政策措施:一方麵,推動建立金融服務小微企業(ye) 敢貸願貸能貸會(hui) 貸長效機製,進一步優(you) 化資源配置,強化科技賦能和產(chan) 品創新,提升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ye) 的意願、能力和可持續性;另一方麵,推進信用信息共享應用,通過線下主動走訪、線上服務平台推送等,暢通銀企對接渠道。目前,全國共建立包含64.8萬(wan) 家受疫情影響行業(ye) 企業(ye) 和供應鏈核心企業(ye) 的名錄庫,累計發放貸款9.6萬(wan) 億(yi) 元。與(yu) 此同時,上半年發行小微企業(ye) 專(zhuan) 項金融債(zhai) 2155億(yi) 元,有效拓寬中小銀行信貸資金來源。
王晉斌認為(wei) ,下一步應繼續落實落細“鼓勵對中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等實施延期還本付息”“加大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力度”等已出台舉(ju) 措,提高資本市場融合效率,引導金融工具創新,建立小微企業(ye) 、綠色企業(ye) 、“雙創”企業(ye) 綠色通道,為(wei) 重點領域企業(ye) 提供信貸融資支持和政企合作資源。
從(cong) 政策到服務打出“組合拳”,各方參與(yu) 紓困幫扶的氛圍正在形成
中小企業(ye) 好,中國經濟才會(hui) 好。今年以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小微企業(ye) 發展,圍繞中小微企業(ye) 紓困解難作出了一係列決(jue) 策部署,各地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形成從(cong) 政策到服務的“組合拳”。
看政策,針對性強、覆蓋麵廣、協同度高——
國家層麵出台各類政策舉(ju) 措,從(cong) 緩繳養(yang) 老等三項社保費、促進中小微企業(ye) 融資等多個(ge) 方麵,加大對中小微企業(ye) 紓困幫扶力度。各地也出台具體(ti) 措施,讓“真金白銀”落到實處。浙江省溫州市為(wei) 相關(guan) 市場主體(ti) 減免租金4.06億(yi) 元,惠及1.73萬(wan) 承租戶;遼寧省鞍山市為(wei) 1.7萬(wan) 戶企業(ye) 減征失業(ye) 保險費5900萬(wan) 元,辦理緩繳社保費391.81萬(wan) 元……這些政策措施和前期已出台的政策形成合力,推動解決(jue) 中小微企業(ye) 麵臨(lin) 的現金流不足、還本付息壓力較大、市場需求持續不振等實際困難。
看服務,推動不漏戶不漏人、“應享盡享”——
工信部深入實施“一起益企”中小企業(ye) 服務、防範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ye) 賬款、大中小企業(ye) 融通創新“攜手行動”、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賦能等4個(ge) 專(zhuan) 項行動,聚焦短板弱項,組織各類優(you) 質資源進企業(ye) ,提供精準高效服務。全國工商聯會(hui) 同多家行業(ye) 協會(hui) 及金融機構,連續開展“助微計劃”。過去兩(liang) 年,參與(yu) 該計劃的金融機構平均每月服務小微客戶超300萬(wan) 家,累計放貸超4萬(wan) 億(yi) 元……
據此次留言和來信情況看,從(cong) 中央到地方,從(cong) 行業(ye) 到平台,各方參與(yu) 紓困幫扶中小微企業(ye) 的氛圍正在形成。尤其是平台經濟發揮了激活民間投資的作用,為(wei) 重點行業(ye) 中小微企業(ye) “輸血補氣”。比如,一段時間以來,旅遊業(ye) 受疫情衝(chong) 擊明顯。作為(wei) 在線旅遊平台,攜程集團助力地方鄉(xiang) 村品牌建設,線上線下多渠道拓展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品銷售,與(yu) 多地政府共同投資建設度假農(nong) 莊,從(cong) 人才培訓、經驗推廣等方麵帶動當地中小微旅遊企業(ye) 高質量發展。
1.6億(yi) 多戶市場主體(ti) 是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生力軍(jun) ,是擴大就業(ye) 、促進創業(ye) 、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未來,穩住市場主體(ti) 的紓困效果將持續顯現。不少網民和讀者表示,希望各地靠前發力、適當加力,推動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盡快落地見效,盡早對穩經濟和助企紓困等產(chan) 生更大政策效應。
(楊梓岩參與(yu) 采寫(xi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