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端穩綠水青山“金飯碗”(現場評論)

發布時間:2022-07-28 09:39: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高山雲(yun) 霧出好茶,獨特的生態環境讓雲(yun) 南永德大雪山的茶葉遠近聞名。臨(lin) 滄市永德縣烏(wu) 木龍彝族鄉(xiang) 石灰地村村民司軍(jun) 海說:“以前為(wei) 了采茶,有些村民會(hui) 擅闖保護區。現在,保護區給我們(men) 發放茶苗,還請專(zhuan) 家手把手地教。”近年來,雲(yun) 南永德大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巡查執法越來越嚴(yan) ,生態種植的大理茶產(chan) 量也越來越高,茶經濟逐漸壯大起來。生態保護與(yu) 綠色發展找到了平衡點,當地人倍加嗬護綠水青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成為(wei) 社會(hui) 共識。昆明市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烏(wu) 蒙鄉(xiang) 一名幹部說:“隻有守得住青山,才會(hui) 有金山銀山。”對於(yu) 生態保護區而言,如何在守護綠水青山的同時引導群眾(zhong) 走好轉型發展之路,是一道新課題。從(cong) 實踐來看,推動高質量發展不能走老路,而要將生態優(you) 勢變成經濟優(you) 勢,在發展中保護生態環境,以良好生態環境助力可持續發展。

  劃定生態紅線、推動綠色發展,順應了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勢。在永德大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砍柴、放牧曾經是周邊群眾(zhong) 不可或缺的“活計”,一個(ge) 重要原因是“吃不飽,隻能上山放牧、挖點野菜”。如今,當地生產(chan) 生活條件改善,砍柴早已被淘汰,不少群眾(zhong) 外出務工,保護區開發強度也日益降低。特別是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麵勝利,群眾(zhong) 致富有了新路子,生活方式發生了新變化。保護區的一名幹部感慨:“有了經濟基礎,就有了保護能力。”實踐表明,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輔相成,生態環境也是經濟發展的要素。隻有順勢而為(wei) ,良好生態環境才能護航人民的美好生活,成為(wei) 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的有力支撐。

  提升綠水青山的“顏值”,做大金山銀山的“價(jia) 值”,離不開廣大群眾(zhong) 的參與(yu) 。當年,雲(yun) 南轎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wei) 保護環境,決(jue) 定生態移民,一些群眾(zhong) 剛開始不理解,後來,當地推動發展林下經濟、旅遊業(ye) ,群眾(zhong) 實現創收增收,逐漸定下心來。同樣,為(wei) 避免過度放牧、采摘野生古樹茶給保護區帶來破壞,永德大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給周邊群眾(zhong) 免費發放茶苗、開展茶葉種植技術培訓,引導群眾(zhong) 科學有序發展生態經濟。事實證明,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充分發揮生態環境的優(you) 勢,因地製宜選好發展產(chan) 業(ye) ,有利於(yu) 經濟效益、社會(hui) 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

  守護綠水青山,鑄就金山銀山,關(guan) 鍵看行動與(yu) 實效。一方麵,應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讓更多群眾(zhong) 能走出去致富,減少對自然保護區的索取;另一方麵,也應大力發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加強技能培訓,讓人們(men) 有活幹、能增收。近年來,石灰地村的放牧農(nong) 戶減少至六七戶,原因就在於(yu) 茶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群眾(zhong) 在種茶管茶中得到收益。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聚焦重點、精準發力、形成合力,用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就能不斷增強群眾(zhong) 的獲得感。

  (作者為(wei) 本報雲(yun) 南分社記者)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