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結合重大戰略需求完善基礎設施體係

發布時間:2022-08-03 10:26:00來源: 經濟日報

  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支撐。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十一次會(hui) 議研究全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就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作出安排部署。全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保障國家安全,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促進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擴大內(nei) 需,推動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yi) 。

  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既包括傳(chuan) 統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也包括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布局。打造係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堅實基礎和重要支撐,是新發展階段提升國家硬實力、構築國家合作與(yu) 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的必然選擇。在統籌推進生活、生產(chan) 等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需明確目標導向,切實推動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建設與(yu) 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相結合,進一步提升項目規劃的前瞻性、項目布局的合理性和資源利用的效率。

  與(yu) 科技強國戰略相結合,提升基礎設施體(ti) 係的前瞻性和先進性。新型基礎設施是科技創新的基本依托和堅實支撐,基礎設施的層次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jue) 定了科技創新的層次和水平。要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統籌中央和地方投入,布局探索科學前沿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強化公共財政投入的引導作用,暢通社會(hui) 多元投入渠道,建設重大技術攻關(guan) 平台、公共技術創新平台等產(chan) 業(ye) 創新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工業(ye) 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尤其要進一步加大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超高速信息傳(chuan) 輸和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大數據和雲(yun) 計算基礎設施建設,支撐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跨越式發展;前瞻性匹配算力基礎設施,大力培育良好產(chan) 業(ye) 生態,孵化應用場景,提升基礎設施利用效率。

  與(yu) 國家安全戰略相結合,提升基礎設施體(ti) 係的安全性和保障性。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yan) 峻性、不確定性上升,推動側(ce) 重於(yu) 保障安全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僅(jin) 是暢通國內(nei) 循環、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更是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舉(ju) 措。提升基礎設施的安全性要切實關(guan) 注重大基礎設施的安全保障功能,加強交通、能源、水利等網絡型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建設,提高安全預警功能,提升協同效率;進一步強化防災減災、公共衛生等新型應急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對自然災害和疫情衝(chong) 擊的應對能力,提升係統韌性,保障人民生命財產(chan) 安全;在涉及重大科技創新和關(guan) 鍵核心技術突破的領域,要高度重視數據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基礎研究設施投入,助力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提升關(guan) 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水平。

  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相結合,提升基礎設施體(ti) 係的托底性和包容性。鄉(xiang) 村基礎設施不僅(jin) 關(guan) 係農(nong) 村居民生活品質,還關(guan) 乎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基礎設施提檔升級能夠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蓄勢賦能。需圍繞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進一步加大鄉(xiang) 村基礎設施建設,補齊現存短板,重點是加強用水用電、水利、交通、醫療、康養(yang) 、環保、寬帶網絡等方麵的投資,為(wei) 農(nong) 村居民提供更完善的生產(chan) 條件和更美好的生活環境。做好安全托底,完善水庫和防汛排澇設施,有效預防自然災害;高標準建設生態移民安置工程,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生活品質。通過區域性數字農(nong) 業(ye) 技術平台建設,推廣數字農(nong) 業(ye) 新業(ye) 態和建設數字農(nong) 業(ye) 示範區;加快城鄉(xiang) 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推動鄉(xiang) 村智慧物流示範項目落地。推進鄉(xiang) 村文旅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鄉(xiang) 村社會(hui) 文明程度。

  與(yu) 數字中國建設相結合,提升基礎設施體(ti) 係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數字基礎設施是建設數字中國的先決(jue) 條件,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支撐。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水平已經成為(wei) 衡量一國產(chan) 業(ye) 未來競爭(zheng) 力的重要標誌。要加快推進互聯互通的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公共數據開放和共享,構建數字社會(hui) 和數字治理基本網絡架構,推動政務服務數字化和公共管理現代化。通過行業(ye)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nong) 業(ye) 、工業(ye) 、服務業(ye) 數字化轉型。建設產(chan) 業(ye) 大數據平台,夯實數據中台,有效沉澱數據,促進數據價(jia) 值共享,提升油氣、水利、電力等民生保障工程“全國一張網”的智能化水平。通過大數據基礎設施和雲(yun) 基礎設施投資,打造“芯—端—雲(yun) ”生態係統,加快培育智慧農(nong) 業(ye) 、智能工廠、智慧物流等新業(ye) 態。

  與(yu)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相結合,實現基礎設施的標準統一和互聯互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重要根基。對此,需加快推進互聯互通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各地數字基礎設施的聯網、補網工作,加快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標準統一、互聯互通。合理布局數據交易平台等數字基礎設施和全國一體(ti) 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優(you) 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推動東(dong) 數西算,改善資源要素環境,防止區域間數字鴻溝拉大。緊密結合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等,以及自由貿易試驗區、內(nei) 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找準重點領域,謀劃區域數據中心、智慧交通等基礎設施布局,推動區域經濟一體(ti) 化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建麗(li) )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