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產業景氣指數發布:工業經濟企穩回升韌性強
《中經產(chan) 業(ye) 景氣指數(2022年二季度)報告》今日發布。
今年上半年,麵對國際地緣政治衝(chong) 突、國內(nei) 疫情多點散發等諸多風險挑戰,我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及時果斷施策,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有序複工複產(chan) 推動企業(ye) 產(chan) 能釋放,市場需求逐步恢複,企業(ye) 信心增強,工業(ye) 景氣持續回升。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修複 工業(ye) 經濟逐步回升
今年二季度,吉林、上海、北京等地疫情從(cong) 供需兩(liang) 側(ce) 對工業(ye) 經濟形成製約。與(yu) 此同時,地緣政治衝(chong) 突導致全球糧食、能源供應緊張,通貨膨脹上升,全球經濟複蘇步伐放緩。為(wei) 有效應對不利衝(chong) 擊,我國出台穩增長一攬子政策措施,力促經濟回歸正常軌道。穩增長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快速修複,工業(ye) 經濟自5月份以來逐步回升。數據顯示,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0.7%,6月份同比增速進一步回升至3.9%。總體(ti) 看,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3.4%,比1月份至3月份累計增速回落3.1個(ge) 百分點。二季度中經工業(ye) 景氣指數為(wei) 100.8,比上季度回落1.3個(ge) 點,仍高於(yu) 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從(cong) 構成指標看,產(chan) 銷、盈利、出口、投資、用工同比增速均不同程度放緩。
中經產(chan) 業(ye) 景氣指數監測的11個(ge) 具體(ti) 行業(ye) 中,2個(ge) 行業(ye) 景氣指數上升,1個(ge) 行業(ye) 景氣指數持平,8個(ge) 行業(ye) 景氣指數回落。從(cong) 醫藥、IT設備製造業(ye) 等高技術行業(ye) 來看,醫藥製造業(ye) 作為(wei) 國家鼓勵類行業(ye) ,在老齡化、健康需求提升背景下一係列政策措施推動行業(ye) 健康發展,但受疫苗、核酸檢測等疫情防控類醫療物資價(jia) 格持續下調、國際市場對防疫物資需求減弱、藥品集采藥價(jia) 回落等多重短期因素疊加影響,醫藥行業(ye) 景氣度有所下降。數據顯示,二季度中經醫藥產(chan) 業(ye) 景氣指數為(wei) 97.5,比上季度回落2.3個(ge) 點,但比2020年一季度最低水平高3.2個(ge) 點。我國加快做強做優(you) 做大數字經濟,加大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著力推動數字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促進數字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為(wei) 相關(guan) IT設備製造業(ye) 發展帶來廣闊前景。但受突發疫情對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衝(chong) 擊、芯片等關(guan) 鍵零部件價(jia) 格上漲等因素影響,IT設備製造業(ye) 景氣水平有所回落,二季度中經IT設備製造業(ye) 景氣指數為(wei) 99.9,比上季度回落0.6個(ge) 點,比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高0.7個(ge) 點。
從(cong) 汽車、服裝等消費性行業(ye) 來看,穩經濟促消費政策實施,居民消費意願不斷增強,多重利好因素疊加推動相關(guan) 消費品製造業(ye) 市場需求升溫。數據顯示,二季度中經汽車行業(ye) 景氣指數為(wei) 99.0,比上季度下降0.9個(ge) 點,但比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高0.9個(ge) 點。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以及階段性減征乘用車購置稅、新能源汽車下鄉(xiang) 、全麵取消二手車限遷等一係列政策措施落地,6月份汽車產(chan) 銷量快速回升。據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數據,6月份汽車銷量為(wei) 250.2萬(wan) 輛,環比增長34.4%,同比增長23.8%。就服裝製造業(ye) 而言,受疫情影響,國內(nei) 消費尚未完全恢複,市場成交放緩,企業(ye) 業(ye) 績下滑,二季度中經服裝產(chan) 業(ye) 景氣指數為(wei) 99.6,比上季度下降0.8個(ge) 點,但比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高1.4個(ge) 點。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終端零售市場逐步改善,服裝消費需求回升。
從(cong) 能源、原材料等基礎性行業(ye) 來看,全球能源供應緊張,國內(nei) 加大能源供應保障力度,煤炭、石油、電力等行業(ye) 景氣度保持在較高水平,其中,煤炭、電力行業(ye) 景氣度有所上升。二季度煤炭、電力行業(ye) 景氣指數分別為(wei) 106.3、100.2,分別比上季度上升1.2個(ge) 、0.3個(ge) 點,石油行業(ye) 景氣指數為(wei) 101.7,與(yu) 上季度持平。鋼鐵、有色、化工、非金屬礦物製品等行業(ye) 受成本上升、需求減弱等因素影響,景氣度不同程度回落。二季度鋼鐵、有色、化工、非金屬礦物製品等行業(ye) 景氣指數分別為(wei) 99.8、101.5、101.5、99.8,分別比上季度回落0.8個(ge) 、0.1個(ge) 、0.9個(ge) 和1.0個(ge) 點。
在41個(ge) 工業(ye) 大類行業(ye) 中,高技術製造業(ye) 繼續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二季度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5.7%,增速高於(yu) 全部規模以上工業(ye) 5.0個(ge) 百分點。裝備製造業(ye) 快速恢複,二季度裝備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1.0%,增速高於(yu) 全部規模以上工業(ye) 0.3個(ge) 百分點,其中5月份、6月份增速分別較上月回升9.2個(ge) 、8.1個(ge) 百分點。產(chan) 品方麵,與(yu) 新能源、信息化、智能化相關(guan) 的新興(xing) 產(chan) 品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二季度單晶矽、多晶矽、光伏電池等產(chan) 品產(chan) 量分別增長61.3%、50.6%、30.4%,較上季度分別加快37.3個(ge) 、13.0個(ge) 、6.1個(ge) 百分點。
市場需求得到釋放 企業(ye) 銷售明顯改善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改善,市場需求得以釋放,工業(ye) 企業(ye) 銷售逐步好轉,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營業(ye) 收入同比增長6.8%。總體(ti) 來看,1月份至5月份,工業(ye) 企業(ye) 營業(ye) 收入同比增長9.1%,營業(ye) 收入規模以及增速均高於(yu) 2019年疫情前水平,顯示出工業(ye) 經濟強勁韌性。
分行業(ye) 來看,1月份至5月份,41個(ge) 工業(ye) 大類行業(ye) 中有34個(ge) 行業(ye) 營業(ye) 收入同比增長。其中,煤炭、石油、有色金屬等工業(ye) 品價(jia) 格高位運行,受其影響,煤炭開采、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等行業(ye) 營業(ye) 收入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同比分別增長60.8%、48.2%、23.8%、20.2%和19.5%,均高於(yu) 工業(ye) 整體(ti) 增長水平。受疫情影響,國內(nei) 投資受限,與(yu) 之密切相關(guan) 的鋼鐵行業(ye) 短期需求走弱,營業(ye) 收入同比下降2.9%。醫藥製造業(ye) 受藥品價(jia) 格回落、同比高基數等因素影響,營業(ye) 收入同比增長2.3%,比1月份至3月份回落3.2個(ge) 百分點。裝備製造業(ye) 呈分化走勢,受新能源等高成長行業(ye) 帶動,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ye) 營業(ye) 收入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同比增長20.2%;通用設備製造業(ye) 、專(zhuan) 用設備製造業(ye)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ye) 等裝備製造業(ye) 受需求減弱、成本上升、同比基數較高等因素影響,營業(ye) 收入同比出現下降。本輪疫情對長三角地區汽車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產(chan) 生較大衝(chong) 擊,汽車行業(ye) 營業(ye) 收入同比下降9.0%。從(cong) 紡織行業(ye) 來看,一方麵在疫情影響下,國內(nei) 生產(chan) 能力受到製約,另一方麵東(dong) 南亞(ya) 等地產(chan) 能恢複形成供給衝(chong) 擊,相關(guan) 行業(ye) 銷售偏弱,營業(ye) 收入增長有所放緩。
我國積極應對疫情對外貿的衝(chong) 擊,從(cong) 加強外貿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保障、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持等13個(ge) 方麵推動外貿保穩提質。政策效果持續釋放,外貿企業(ye) 有序複工複產(chan) ,出口快速恢複。1月份至6月份,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為(wei) 19.8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4%,比1月份至4月份上升1.5個(ge) 百分點。其中,出口11.1萬(wan) 億(yi) 元,增長13.2%。從(cong) 月度變化看,5月份貨物出口同比增長15.3%,比4月份大幅回升13.4個(ge) 百分點,6月份進一步回升至22.0%。從(cong) 出口結構看,一般貿易出口比重持續提升,對主要貿易夥(huo) 伴出口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數據顯示,1月份至6月份,我國一般貿易出口7.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9.0%,占出口總值的64.2%,比上年同期提升3.1個(ge) 百分點;對美國、歐盟、東(dong) 盟分別出口1.9萬(wan) 億(yi) 元、1.8萬(wan) 億(yi) 元和1.7萬(wan) 億(yi) 元,分別增長14.8%、18.0%和15.7%。
在地緣政治衝(chong) 突和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持續上漲背景下,我國加大保供穩價(jia) 政策實施力度,工業(ye) 品價(jia) 格環比漲幅持續收窄至持平,同比漲幅回落。4月份至6月份,工業(ye) 生產(chan) 者出廠價(jia) 格環比分別為(wei) 上漲0.6%、上漲0.1%和持平,同比漲幅分別為(wei) 8.0%、6.4%和6.1%。其中,生產(chan) 資料出廠價(jia) 格環比分別為(wei) 下跌0.8%、上漲0.1%和下跌0.1%。
分行業(ye) 看,隨著完善煤炭產(chan) 供儲(chu) 銷體(ti) 係、加大國內(nei) 礦產(chan) 資源勘探開發力度、強化進出口調節、增強供給保障能力等一係列保供穩價(jia) 措施實施,煤炭、鋼鐵、有色等大宗商品價(jia) 格環比漲幅逐步回落。4月份至6月份,煤炭開采和洗選業(ye) 出廠價(jia) 格環比分別為(wei) 上漲2.5%、下跌1.1%和上漲0.8%,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ye) 環比分別為(wei) 上漲1.8%、下跌0.5%和下跌3.1%,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ye) 環比分別為(wei) 上漲0.8%、下跌1.3%和下跌2.1%。國際原油價(jia) 格大幅上漲後,二季度繼續波動上行,一度突破120美元/桶,受其影響,國內(nei) 石化產(chan) 品價(jia) 格呈持續上漲態勢。4月份至6月份,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ye) 價(jia) 格環比分別上漲1.2%、1.3%和7.0%,石油加工業(ye) 價(jia) 格環比分別上漲3.5%、0.9%和3.6%。而電子行業(ye) 受芯片短缺、運費上漲等因素影響,相關(guan) 產(chan) 品價(jia) 格有所上漲,4月份至6月份,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ye) 產(chan) 品出廠價(jia) 格環比分別為(wei) 持平、上漲0.8%和上漲0.2%。
監測數據顯示,二季度工業(ye) 企業(ye) 銷售利潤率為(wei) 6.6%,比上年同期下降0.5個(ge) 百分點,但仍處於(yu) 相對較高水平。在中經產(chan) 業(ye) 景氣指數重點監測的11個(ge) 行業(ye) 中,煤炭、醫藥等行業(ye) 銷售利潤率相對較高,分別為(wei) 28.2%、15.6%;化工、石油、非金屬礦物製品等行業(ye) 銷售利潤率也超過工業(ye) 整體(ti) 水平,分別為(wei) 9.7%、9.2%、7.2%;汽車、IT設備製造、服裝、電力、鋼鐵等行業(ye) 銷售利潤率偏低,分別為(wei) 4.7%、4.6%、4.0%、3.6%和2.1%。從(cong) 銷售利潤率變動情況看,煤炭、有色行業(ye) 利潤率分別比上年同期上升11.7個(ge) 、0.5個(ge) 百分點;石油行業(ye) 利潤率持平;其餘(yu) 8個(ge) 行業(ye) 利潤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醫藥、鋼鐵行業(ye) 利潤率下降幅度相對較大,分別下降4.5個(ge) 、3.8個(ge) 百分點。
政策“組合拳”持續發力 全社會(hui) 投資較快增長
本輪突發疫情對經濟形成較大衝(chong) 擊,為(wei) 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國務院出台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助力企業(ye) 降成本、保暢通、拓空間。降成本方麵,通過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力度、推動實際貸款利率穩中有降、降低市場主體(ti) 用水用電用網、延繳緩繳加大補貼等措施多角度減輕企業(ye) 經營負擔;保暢通方麵,通過加大對物流樞紐和物流企業(ye) 支持力度等保鏈穩鏈措施聚焦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 “堵點”“斷點”著力暢通經濟循環;拓空間方麵,加快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發行節奏、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下達進度,推動交通、水利等重大項目工程實施,鼓勵和吸引更多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國家重大工程項目,著力激發投資活力,多措並舉(ju) 促進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釋放消費需求。為(wei) 推動各項政策落地落細,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相繼出台配套措施力促穩增長。政策“組合拳”持續發力為(wei) 工業(ye) 經濟穩步恢複提供了有力支撐。
隨著經濟秩序恢複,我國加快推進“兩(liang) 新一重”領域投資建設,著力盤活存量資產(chan) 、激發民間投資,全社會(hui) 投資保持相對較快增長。受專(zhuan) 項債(zhai) 加速發行帶動,基礎設施、民生補短板領域投資率先發力。數據顯示,1月份至6月份,全國固定資產(chan) 投資同比增長6.1%,與(yu) 1月份至5月份基本持平;基礎設施、民生補短板領域投資分別增長7.1%、14.9%,增速比1月份至5月份分別加快0.4個(ge) 、2.0個(ge) 百分點。高技術產(chan) 業(ye) 仍為(wei) 投資熱點,持續保持在20%以上增長水平,1月份至6月份同比增長20.2%,增速比全社會(hui) 投資平均增速高14.1個(ge) 百分點。工業(ye) 投資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1月份至6月份工業(ye) 投資同比增長11.0%,增速與(yu) 1月份至5月份基本持平。其中,高技術製造業(ye) 、能源電力領域投資快於(yu) 整個(ge) 工業(ye) 投資增長水平,1月份至6月份同比分別增長23.8%、15.1%,分別比工業(ye) 整體(ti) 投資增長水平高12.8個(ge) 、4.1個(ge) 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ye) 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ye) 、醫療儀(yi) 器設備及儀(yi) 器儀(yi) 表製造業(ye) 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分別增長28.8%、28.0%。
隨著經濟形勢好轉,訂單需求明顯回升,企業(ye) 未來預期改善。4月份至6月份製造業(ye) 采購經理指數中的新訂單指數分別為(wei) 42.6%、48.2%和50.4%,重回榮枯分界線之上。從(cong) 出口需求看,國內(nei) 產(chan) 能恢複推動國際訂單需求改善,4月份至6月份新出口訂單指數分別為(wei) 41.6%、46.2%和49.5%,呈現持續回升態勢。
工業(ye) 經濟呈現良好回升勢頭,但也要看到,國內(nei) 疫情仍麵臨(lin) 不確定性,經濟發展仍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從(cong) 外部環境看,全球通脹高企,多國央行跟隨美聯儲(chu) 步伐大幅加息,部分新興(xing) 市場國家麵臨(lin) 債(zhai) 務危機,多個(ge) 國際機構紛紛調低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世界銀行最新發布《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2.9%;經合組織(OECD)最新一期《經濟展望》指出,2022年全球經濟將僅(jin) 增長3.0%,低於(yu) 2021年12月預測的4.5%。世界經濟複蘇乏力,國內(nei) 經濟下行壓力猶存,工業(ye) 經濟回升基礎尚需進一步加固。
鞏固工業(ye) 經濟回升基礎,要積極應對疫情反複對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帶來的挑戰,加快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數智化建設,為(wei) 資源整合、產(chan) 業(ye) 協調、拓寬貨源渠道提供便捷高效信息,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抗衝(chong) 擊能力;要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帶動作用,聚焦關(guan) 聯鏈條長、拉動作用強的領域主動靠前發力,充分調動社會(hui) 投資積極性,帶動社會(hui) 投資增長;要優(you) 化疫情防控政策提振消費信心,完善大宗商品消費政策降低消費門檻,促進居民消費;要加快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發展,優(you) 化創新線上辦展模式,促進跨境電商平台發展,幫助外貿企業(ye) 抓訂單拓市場,推動外貿企業(ye) “走出去”。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經行業(ye) 發展研究課題組 報告由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中國統計信息服務中心聯合編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