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人文主義的覺醒
作者:張錦枝
如果說唐代通過科舉(ju) 製部分打通了平民晉升的通道,那麽(me) 宋代的教育和選拔更加徹底。由於(yu) 民眾(zhong) 素質的提高、信息傳(chuan) 播能力的增強等,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le) 而樂(le) ”的責任情懷得以在民間廣泛流傳(chuan) 。中國傳(chuan) 統的古老智慧總因人類命運和處境的相似性,而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散發出光芒。
根據《東(dong) 京夢華錄》《夢粱錄》所記,兩(liang) 宋節令、民俗、建築、技藝和運動等相當豐(feng) 富。這在近年來的不少曆史普及讀物、熱播影視作品中都有所傳(chuan) 遞和演繹。其實,除了市井煙火與(yu) 生活風雅之外,宋代靜謐而深邃的思想圖景也值得細品。
宋代思想的成就,是其生活美學和意趣的源泉。英國學者蘇立文說:“宋代哲學洞見的深度與(yu) 創造能力及技術改進之間完美的平衡相結合,將10世紀和11世紀造就成中國藝術史上最偉(wei) 大的時代。”
所謂“創造能力及技術改進”,指的是宋代的科技發展與(yu) 先進的製造業(ye) 水平;“宋代哲學洞見的深度”則是融合先秦子學和佛、道、玄諸家發展出的新儒學形式——理學。在這一時期,科學、藝術和思想經曆了各自軌道上的轉進,有了大的創獲,共同締造出一個(ge) 別具一格的時代。法國的謝和耐等學者,將其稱之為(wei) “中國的文藝複興(xing) 時代”。
進一步來看,宋代科學、藝術、經濟與(yu) 思想之間的互相影響,具備某些近代性的特征,可以與(yu) 現代社會(hui) 相接榫。
宋人秉承《大學》格物致知的精神,對物有著廣博精深的探索和研究,涵蓋宇宙萬(wan) 物。一般認為(wei) ,沈括《夢溪筆談》代表當時世界科技的先進水平。宋代各類棋經棋訣、琴譜琴史、書(shu) 錄畫譜及品鑒類著作遠勝於(yu) 前朝,更有博物學意義(yi) 上名目繁多的私人譜錄,如墨譜、香譜、酒譜、糖霜譜、石譜、茶錄、錢錄。
植物學上的“梅蘭(lan) 竹菊”四君子,以及橘、菌、筍、海棠、荔枝等都有譜,內(nei) 容涵蓋物的曆史、品類、習(xi) 性和機理。僅(jin) 牡丹的花譜,就有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王觀的《揚州芍藥譜》、張邦基的《陳州牡丹記》和陸遊的《天彭牡丹譜》。這些譜錄意味著知識門類譜係的初步建立。
宋人對天地萬(wan) 物有著極高的探究熱情。在張載的《正蒙》中,《參兩(liang) 》整篇探討天文學知識;《朱子語類》記載朱子與(yu) 門人討論的內(nei) 容,涉及天文、地理、氣象、化石和算術等。
性理學著作從(cong) 宇宙論開始,討論格物,進而窮究物理以至於(yu) 人倫(lun) 。這是他們(men) 慣常的書(shu) 寫(xie) 方式,也是他們(men) 思考世界的方式。一方麵,源於(yu) 求實的精神和對知識的渴望;另一方麵,探究物理、了解世界並不隻是為(wei) 了物,而是為(wei) 了更好地了解自身,最終窮究宇宙和萬(wan) 物的本源以及生活的理則。
理學相信,一物各有一物的條理。理學家借用華嚴(yan) 宗“月印萬(wan) 川”的譬喻,每一個(ge) 湖泊、溪流都映照著一個(ge) 完整的月影,說明天地萬(wan) 物有一個(ge) 共同的理,各事物的條理都是共理之下一完整的分理。人性亦是合乎天理的一種理則,與(yu) 其他物理同條共貫。
了解事物背後的機理,可以幫助人們(men) 建立整體(ti) 的宇宙觀,克服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宋代理學認為(wei) ,萬(wan) 事萬(wan) 物的現象世界是真實的。這既不同於(yu) 漢代的讖緯災異和天人感應的神秘主義(yi) ,也不同於(yu) 隋唐佛教、道教主張的輪回說和神仙說。本質上,宋代理學的產(chan) 生是先秦以後祛除宗教迷魅和迷信的又一次人文主義(yi) 的覺醒,因而可視為(wei) 中國思想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理學家不倚重算法、壬遁一類的占術,更相信理性的力量;不將迎未知的未來,而專(zhuan) 注於(yu) 現實和當下。這種理性和務實的態度,還表現在理學家不相信鬼神上。張載以氣來解釋鬼神,認為(wei) “鬼和神是一氣的回歸和屈伸”,並沒有什麽(me) 神秘。
徐複觀由此談到中國文化的成就:“在人的具體(ti) 生命的心、性中,發掘道德的根源、人生價(jia) 值的根源;不假借神話、迷信的力量,使每一個(ge) 人,能在一念自覺之間,即可於(yu) 現實世界中生穩根、站穩腳;並憑人類自覺之力,可以解決(jue) 人類自身的矛盾,及由此矛盾而產(chan) 生的危機。”從(cong) 人的自心自性上生發力量,可謂“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
按照理學的看法,天地萬(wan) 物和人的道德是同一個(ge) 根源,天地生物之心就是仁心。人與(yu) 物可以同情共感、相互感通。因而,宋學特別崇尚自然,重視自然帶來的生活啟示。
周敦頤常吟風弄月,不除窗前草,留一窗生生之意,說“與(yu) 自家意思一般”。後學對周敦頤式浪漫欽羨無比,朱熹譽之“風月無邊,庭草交翠”。風和月的自然意象也常被用來形容德性渾然天成,正所謂光風霽月。
萬(wan) 物皆可觀理,萬(wan) 物皆可愛。從(cong) 根源上講,人與(yu) 萬(wan) 物都是天地所生。生命的本能是天機自動,也是天理的流行。人與(yu) 人、人與(yu) 物都是平等的。《中庸》說“天命之謂性”,理學發揮這一句話,確證人人生來就有善的德性,規定了人人生而平等的根源。反過來,善的德性本根於(yu) 天,神聖又莊嚴(yan) ,需要人用一生來護持和堅守。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人對自身善性的修養(yang) 是責任,亦是權利。內(nei) 在的自由,從(cong) 平等衍生而來。
從(cong) 理學開始,修養(yang) 功夫真正麵向每一個(ge) 人,大大淡化了等級和階層。如果說唐代通過科舉(ju) 製部分打通了平民晉升的通道,那麽(me) 宋代的教育和選拔更加徹底,“士農(nong) 工商的子弟都能讀書(shu) ”。
宋代民間性質的書(shu) 院興(xing) 起不完全是應對科考,而更多是麵向人的自我教育。與(yu) 之相伴,宋代的民間新聞業(ye) 興(xing) 盛。半官方半民間性質的小報發行不僅(jin) 塑造了輿論場域,而且客觀上建立了一種公共的空間。由於(yu) 民眾(zhong) 素質的提高、信息傳(chuan) 播能力的增強等,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le) 而樂(le) ”的責任情懷才得以在民間廣泛流傳(chuan) 。
在宋代的風氣中,一方麵是物的富庶帶來更優(you) 質的生活水準,另一方麵則是思想上對由此產(chan) 生的奢靡之風的反思與(yu) 警惕。理學的一大啟蒙意義(yi) 正在於(yu) ,通過理性的行為(wei) 和節製的生活,確證生命的尊嚴(yan) 和價(jia) 值。人相對於(yu) 萬(wan) 物有著更大的使命,需經由德性的完成來實現。越是在物質豐(feng) 富、商業(ye) 繁榮和城市生活發達的社會(hui) ,越要求充實、飽滿的內(nei) 在精神世界與(yu) 之對應。
理學並不反對個(ge) 人的自然情感,但強調適度收攝個(ge) 人的情感,防止陷入泛濫,這正是對個(ge) 體(ti) 生命和精神的救治。喜怒哀樂(le) 愛惡欲,要中節而不放縱,平衡而不偏激,發乎情止乎禮。
曆史與(yu) 實踐一再證明,適當節製的生活,更能啟發人的自我要求。以外在世界的枯槁來激發生命的內(nei) 在力量,有助於(yu) 找到本真的自我,重獲精神自由。真正的自由是自我主宰,不屈服於(yu) 欲望,不沉淪於(yu) 情感,不偏塞於(yu) 意見,獨立不懼而不隨波逐流。
宋代理學通過克己、收斂和敬畏的態度,力圖在自我與(yu) 他人、自然與(yu) 人文之間保持平衡。這對於(yu) 當今世人的精神生活仍具積極的啟示意義(yi) 。
中國傳(chuan) 統的古老智慧總因人類命運和處境的相似性,而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散發出光芒。
孔子代表中國曆史上人文主義(yi) 的第一次覺醒,也意味著人類“軸心時代”的總體(ti) 覺醒。他的仁愛思想以及“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的忠恕思想,是人類思想的共同財富。老子隨順自然的學說、莊子萬(wan) 物與(yu) 我為(wei) 一的平等思想、魏晉玄學在名教與(yu) 自然的討論中呈現的自由問題等,仍然切中時弊,啟迪現代生活……
中國傳(chuan) 統的思想是流動的,看似平平無奇,缺乏觀念的飛躍,卻在各個(ge) 不同的時代曆久彌新。它蘊含觀念卻不持有觀念,因而不為(wei) 任何觀念所拘囿。
(作者為(wei) 上海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所副研究員、宋明理學研究中心主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