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紀實觀察類綜藝中女性主體意識的建構
作者:肖輝馨 郭靜
縱覽婚姻紀實觀察類綜藝節目,多采取“星素結合”的模式,選取明星嘉賓和素人嘉賓同時參與(yu) 節目,構築棚外婚姻戀愛紀實與(yu) 棚內(nei) 觀察推理的雙重敘事空間,以探討當代年輕人的戀愛觀和價(jia) 值觀問題。這些婚姻紀實觀察類綜藝的出現,是觀念進步、內(nei) 容製作與(yu) 受眾(zhong) 需求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所蘊含的女性主體(ti) 意識的呈現和真實情感訴求,更成為(wei) 該類節目所追求的重要價(jia) 值之一。
在國內(nei) 情感社交類選秀節目不斷湧現的當下,一係列婚姻紀實觀察類綜藝節目受到熱捧。這類節目聚焦離婚或者婚姻情感存在危機的男女,通過設置相處場景和共同任務,最終彼此決(jue) 定情感的最終去向。其中,《怦然再心動》聚焦有過婚史的熟齡女性再戀愛;《再見愛人》聚焦三個(ge) 正在(或已經)經曆婚姻危機的典型婚姻樣本;《春日遲遲再出發》聚焦離異單身男女的治愈性陪伴。不久前,山東(dong) 衛視也播出以離婚和再婚人士為(wei) 敘事主體(ti) 的婚姻紀實觀察類綜藝《遲到的戀人》。
縱覽婚姻紀實觀察類綜藝節目,多采取“星素結合”的模式,選取明星嘉賓和素人嘉賓同時參與(yu) 節目,構築棚外婚姻戀愛紀實與(yu) 棚內(nei) 觀察推理的雙重敘事空間,以探討當代年輕人的戀愛觀和價(jia) 值觀問題。這些婚姻紀實觀察類綜藝的出現,是觀念進步、內(nei) 容製作與(yu) 受眾(zhong) 需求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所蘊含的女性主體(ti) 意識的呈現和真實情感訴求,更成為(wei) 該類節目所追求的重要價(jia) 值之一。
直麵痛點,觀照真實的情感需求
在傳(chuan) 統的社會(hui) 氛圍中,公眾(zhong) 習(xi) 慣將他人的離異現象話題化。《怦然再心動》中的五位女性藝人王子文、王琳、黃奕、白冰、蔡卓宜,都褪去了明星光環,還原為(wei) 勇於(yu) 追求愛情的普通女性,在21天的時間內(nei) 完成與(yu) 陌生男性素人嘉賓的相親(qin) 、約會(hui) 與(yu) 合住的全過程;《再見愛人》中的三位女性嘉賓既有習(xi) 慣於(yu) 丈夫嗬護的選秀歌手朱雅瓊,也有經曆過一次失敗婚姻、性格獨立的模特佟晨潔,還有年少成名卻因為(wei) 婚姻和家庭而自願放棄工作的郭柯宇;《春日遲遲再出發》中的女性嘉賓聚焦在年齡“30+”的熟齡女性,該群體(ti) 多數已褪去了衝(chong) 動思維,但麵臨(lin) 著時間消磨愛情等諸多困境。特別是在《春日遲遲再出發》中,觀察嘉賓傅首爾關(guan) 於(yu) “女性為(wei) 了孩子在婚姻中妥協”所表達的“明明犧牲了自己,還不會(hui) 被理解,總有人說你為(wei) 什麽(me) 不灑脫一點、為(wei) 什麽(me) 不離婚,我們(men) 要理解一些人的懦弱”,更是對處於(yu) 婚姻困境中的女性的情緒撫慰。
婚姻紀實觀察類綜藝節目中,看起來光鮮亮麗(li) 的女嘉賓,與(yu) 普通的離異女性所麵對的痛點是一致的:被處於(yu) 道德製高點的男性所挑選,被評頭品足;不敢再次進入婚姻,怕受到二次傷(shang) 害;不知道如何與(yu) 孩子或父母討論自己的婚姻狀態……接近紀錄片的影像技術手段,複現明星“脫冕”後的真實呈現,是觀察類綜藝節目成立的首要條件。同時,也傳(chuan) 遞給其他受眾(zhong) 一個(ge) 重要的觀點支撐——不管是什麽(me) 職業(ye) 、什麽(me) 年齡,都可能在感情和婚姻裏“觸礁”,要重建對婚姻的信任,勇敢邁出新的一步。
自我認同,強化女性多元化價(jia) 值
在婚姻紀實觀察類綜藝節目中,女性嘉賓通過言行所體(ti) 現出的女性價(jia) 值具有多元化趨向,其中主要集中於(yu) 自身形象、情感認知與(yu) 價(jia) 值觀念的塑造、審視和反思上。《再見愛人》中郭柯宇將前一段婚姻關(guan) 係概括為(wei) “我的世界他進不來,他的世界我也不太想去”,區別於(yu) 以往女性在家庭中屈從(cong) 於(yu) 男性的價(jia) 值取向,具有鮮明的自我價(jia) 值凸顯;《春日遲遲再出發》中觀察室女性嘉賓的觀點輸出是充滿智慧的,如“不討好冷漠不辜負熱情”“勇敢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等;《怦然再心動》最後一期的告別會(hui) 上,王琳總結說“每一個(ge) 人的眼睛裏麵都透著一種戀愛的感覺,不管承認或者不承認”,這是對自身情感渴求的確認及觀望。女性通過敘述向受眾(zhong) 表達情感體(ti) 驗,產(chan) 生價(jia) 值判斷從(cong) 而影響受眾(zhong) 的心理變化。
雖然大眾(zhong) 對離婚的寬容度越來越高,但不可否認,“離婚汙名化”的現象依然存在。該類綜藝節目正視這些痛點,走近和正視她們(men) 的內(nei) 心矛盾與(yu) 現實困境,真正實現了對女性群體(ti) 情感需求的現實觀照,搭建起了婚姻生活的多方位討論場域。比如《再見愛人》在播放過程中,竟然打破了傳(chuan) 統的“寧拆一座廟,不破一樁婚”觀念,出現了“勸離不勸合”的評論偏向,網友一邊倒地鼓勵三位女性嘉賓堅持“姐姐獨美”“一心搞事業(ye) 就好了”,這無疑是內(nei) 容創作與(yu) 社會(hui) 輿論結合產(chan) 生的微妙效果,更是女性強化自我價(jia) 值後的社會(hui) 反饋。
守望相助,延展女性覺醒的力量
“姐妹情誼”是女性在男性話語鏡像下的話語回歸,伴隨著女性意識的覺醒而結下的情誼。女性共通的生理隱秘、言說方式和書(shu) 寫(xie) 樣式,為(wei) 自己所在的“圈層”代言,成為(wei) 建構“姐妹情誼”的基石。婚姻紀實觀察類綜藝節目中,女性嘉賓、觀察室中的女性代表、節目製作團隊中的女性與(yu) 女性受眾(zhong) ,成為(wei) 彼此的支撐,這種女性間的精神同盟聯結隱秘且微妙,有時候表現為(wei) 默默的注視和看似漫不經心的善意。
《怦然再心動》中倪萍和宋丹丹十幾年“心結”的解開,倪萍對宋丹丹的傾(qing) 訴為(wei) “我覺得我們(men) 倆(lia) 是世界上最好的朋友,現在也這麽(me) 覺得”;《春日遲遲再出發》中,女嘉賓陸瑩因為(wei) 身體(ti) 疾病無法生育而導致離異,女嘉賓吳雅婷遞來紙巾並表達了“傷(shang) 疤永遠都會(hui) 是傷(shang) 疤,傷(shang) 疤會(hui) 愈合,但是永遠不會(hui) 消失”的“金句”;《再見愛人》中的一次晚餐,有過多次離婚想法的魏巍和佟晨潔仍然處於(yu) 此前吵架的情緒裏,二人再次爭(zheng) 執時,朱雅瓊對魏巍發問“她已經發自內(nei) 心地向你道歉了,是不是可以考慮一下原諒”,而觀察嘉賓孫怡也以一句“人間清醒”讚同女嘉賓的發言。此時,女性嘉賓間的關(guan) 係不僅(jin) 僅(jin) 停留在單一角色的傾(qing) 訴中,還在主題上進行了升華:與(yu) 傳(chuan) 統的等待被男性拯救有所不同,這次是女性群體(ti) 的自我救贖與(yu) 緊密團結、互相幫助,這傳(chuan) 遞的是女性群體(ti) 覺醒的力量。
從(cong) 受眾(zhong) 群體(ti) 上看,甜寵劇和婚姻紀實觀察類綜藝節目的用戶高度重合,都集中在20-40歲的女性群體(ti) 。如果說甜寵劇用單純和美好營造出了戀愛中的“世外桃源”,那麽(me) 婚姻紀實觀察類綜藝節目則實現了從(cong) “獵奇”到“共情”的進階:直麵婚姻破裂前後的現實問題。隻是,“離婚議題”不應該隻作為(wei) 節目“包裝”的手段,如何聚焦女性覺醒的自我意識和不斷強大的社會(hui) 價(jia) 值,持續挖掘這一群體(ti) 更為(wei) 現實的訴求,才是婚姻紀實觀察類綜藝節目的生命力所在。
(作者單位:山東(dong) 女子學院,本文係山東(dong) 女子學院通識選修課“影視傳(chuan) 播與(yu) 女性形象”立項研究階段性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