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教培班?“雙減”之下暑假的變與不變
中新網北京8月10日電(韋香惠)暑假已經過去一半,這也是“雙減”落地後的第二個(ge) 暑假。從(cong) 繁重的校內(nei) 作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中解脫出來後,過去家長操心的假期安排,孩子們(men) 現在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與(yu) 此同時,還有一些培訓班打著暑期托管名義(yi) 繼續經營,而該現象已經引起有關(guan) 部門關(guan) 注。
孩子自己定暑期計劃表
張秋月和女兒(er) 張雨萌生活在江蘇某縣城,距離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高鐵一個(ge) 多小時,接近優(you) 質教育資源。獨生子女家庭居多,經濟收入穩定,家長們(men) 對孩子的教育重視程度並不低。
暑假開始前,幾個(ge) 家長拉著張秋月商量怎麽(me) 安排。一位朋友打算讓孩子提前學五年級的課程內(nei) 容,她問對方為(wei) 什麽(me) 要提前,對方回答,怕跟不上。
孩子爸爸也打算讓女兒(er) 在學科上再下點功夫。張秋月卻想著,報班隻是因為(wei) 暑假沒人帶,而不是為(wei) 了拔優(you) 。一家人商量後,決(jue) 定尊重孩子的意見。
張雨萌給自己製定了一張暑期計劃表,除了完成假期作業(ye) 外,每周二、四、六安排了素描和寫(xie) 作課。“我喜歡挑戰新鮮事物,沒學過的都想去試一試。”她喜歡畫畫,對素描產(chan) 生了興(xing) 趣。其他的時間,張雨萌給自己安排了閱讀和體(ti) 育鍛煉。
這份計劃表讓張秋月和丈夫都感到很滿意。現在,張雨萌每天會(hui) 按照計劃表執行,和媽媽微信打卡。上午八點多起床,十點看書(shu) ,下午練習(xi) 素描,和小夥(huo) 伴打球,空閑時期還會(hui) 去圖書(shu) 館。
告別教培機構?
2021年7月24日發布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減輕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學生過重作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1年內(nei) 有效減輕、3年內(nei) 成效顯著,人民群眾(zhong) 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
今年2月,教育部一組數據顯示,“雙減”後,原12.4萬(wan) 個(ge) 線下校外培訓機構壓減到9728個(ge) ,壓減率為(wei) 92%;原263個(ge) 線上校外培訓機構壓減到34個(ge) ,壓減率為(wei) 87%。
7月,據新華社報道,根據第三方對全國各省份75萬(wan) 名師生及家長的調查,79.42%的學生未參加學科類培訓;93%的家長表示學科類培訓支出減少,其中76%的家庭培訓支出減少一半以上。
告別教培機構,家長們(men) 把更多注意力轉向家庭教育。“雙減”要求,家長要積極與(yu) 孩子溝通,關(guan) 注孩子心理情緒,幫助其養(yang) 成良好學習(xi) 生活習(xi) 慣。
張秋月和班上幾位獲得過“三好學生”榮譽的學生家長建了一個(ge) 微信交流群,“我們(men) 幾個(ge) 小孩,平時自我管理能力還可以,這方麵顧慮就不多。”
張秋月一直希望孩子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xi) 和成長,隻讓女兒(er) 按要求完成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ye) ,並按照“小考小玩,大考大玩”的心態對待考試。
披上托管“外衣”的培訓班來了
今年6月,教育部印發通知,部署做好2022年暑期校外培訓治理有關(guan) 工作,強調要嚴(yan) 防暑期學科類培訓機構隱形變異違規開班、麵向3至6歲學齡前兒(er) 童的培訓機構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非學科類培訓機構超範圍開展學科類培訓等問題發生。
為(wei) 了躲避監管,一些隱形托管班在課程名稱上體(ti) 現素質教育,但課程內(nei) 容依然圍繞學科輔導,讓孩子提前學更高年級的課本,並安排課外作業(ye) 和教輔資料。比如張雨萌上的寫(xie) 作課也叫“小記者班”,宣稱培養(yang) 孩子與(yu) 人溝通、自我表達的能力。正式上課後,老師會(hui) 安排當堂寫(xie) 作,授課內(nei) 容也是圍繞應試作文。
托管班之外,家長們(men) 也成了家庭教師。放學後,張秋月身邊許多朋友會(hui) 給孩子布置額外的課外作業(ye) 。考試前一個(ge) 月,張雨萌每天作業(ye) 也寫(xie) 到晚上9點多。“學校給他們(men) 準備了兩(liang) 本作業(ye) 記載本,一本用於(yu) 供檢查,一本給家長看。”她說。
但這些“擦邊球”現象並沒有讓家長感到排斥。張秋月記得,“雙減”政策剛下來的時候,一些機構按照政策把學科培訓班變成興(xing) 趣班,招生率立刻下降了一半。等到“換湯不換藥”後,招生名額又滿了,而且主要依靠家長相互介紹。
“大部分家長就是希望孩子成績好,以後有更多選擇機會(hui) ,這一點不會(hui) 變。”張秋月說。(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wei) 化名)(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