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西安一東漢墓發現11塊刻銘鋪地磚
光明日報西安8月9日電 記者李潔、張哲浩從(cong)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該院近日對一項目用地發現的6座東(dong) 漢磚券多室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為(wei) 研究東(dong) 漢時期墓葬營建、家族叢(cong) 葬及隨葬用器等喪(sang) 禮製度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
根據墓葬形製、模型明器和陶動物組合及隨葬品特征初步判斷,這6座墓葬係東(dong) 漢中早期家族叢(cong) 葬墓地,雖遭盜擾破壞,但仍出土有陶、石、銅等質地文物140餘(yu) 件組,其中最重要的是在發掘中發現了11塊刻銘鋪地磚。
這6座東(dong) 漢磚券多室墓的發掘區域位於(yu) 新築街道賀韶北村東(dong) 北(紡渭路東(dong) )、潘羅村西側(ce) 的塬地上,墓地東(dong) 眺驪山,西瀕灞水,距灞河流域下遊約6.8千米,西南距新寺遺址(西漢長門宮建築遺址)約4.2千米,屬於(yu) 西安市灞橋區古墓葬及古遺址分布範圍。
6座墓葬大小形製基本相同,全長17.05米至24.2米不等,深4.55米至6.2米。墓葬結構皆係長斜坡墓道,墓道兩(liang) 側(ce) 壁帶有單重或雙重台階,墓室以磚砌“前堂後室”或帶左、右側(ce) 室為(wei) 主,整體(ti) 平麵多似“十”字形。
“現存券頂和部分磚牆毀塌,部分可能因盜洞盜擾。”該項目的考古工作人員介紹,葬具人骨也基本不存,僅(jin) 存少量殘顱骨、肢骨或棺釘位於(yu) 後室或側(ce) 室。除編號為(wei) M1的墓葬位於(yu) 墓地最東(dong) 北處外,其餘(yu) 墓葬均集中分布於(yu) 墓地西北部,以墓葬方向不同可以分為(wei) 三組,其中M1和M4坐北朝南,M5坐東(dong) 朝西,M2、M3和M6坐西朝東(dong) 。
在這6座墓葬中,出土了很多隨葬品。M1在前堂東(dong) 北部近地麵及後室地麵清理中發現有大麵積厚約0.5厘米的草木灰跡及零星白灰層,在前堂填土及西南壁下殘存有“五銖”銅錢及陶器殘片等;M2在前堂填土及墓底殘存有“五銖”銅錢、銅環及陶案、碟、耳杯等少量器物;M3發現數件陶碟、銅環首刀(柄)、銅錢及骨飾等數件隨葬品;M5發現有擺放有序的陶器、石握及玉劍彘等40餘(yu) 件組。
另外,在M3南側(ce) 室還出土了一件保存完整的灰陶朱書(shu) 鎮墓解除瓶,該瓶倒置於(yu) 地口朝東(dong) ,瓶內(nei) 淤土夾雜一塊白色碎石,其應屬刻意放置,疑為(wei) 瓶身朱書(shu) 所謂“精石”。據考古工作人員介紹,所謂“精石”,是道教用來鎮壓鬼怪邪魅所用之物。灰陶朱書(shu) 鎮墓解除瓶上書(shu) 寫(xie) 的應為(wei) 解除文,也稱“鎮墓文”。解除,有謝過之意,又說有解除驅鬼之意。解除文多書(shu) 寫(xie) 在陶瓶之上,一般為(wei) 朱書(shu) 或墨書(shu) ,東(dong) 漢魏晉時期流行於(yu) 墓葬中,文字內(nei) 容多為(wei) 求福辟邪,應與(yu) 早期道教的興(xing) 起有關(guan) 。
本次發掘最重要的發現出土於(yu) M6墓葬,考古工作人員在揭開墓底鋪地磚時發現,北側(ce) 室前端中部有3塊紅磚背刻銘文,南側(ce) 室中部偏北有8塊紅磚背刻銘文,且銘文磚排列規律,刻銘有紀年及龍紋圖案等。結合北側(ce) 室“永元三年”磚銘及南側(ce) 室“永元四年”磚銘可知,M6係東(dong) 漢中早期墓葬,主體(ti) “前堂後室”結構營建或稍早,北側(ce) 室建造早於(yu) 南側(ce) 室。
這些刻銘鋪地磚的刻銘內(nei) 容有“永元三年”“永元四年”“龍門伊闕”“陵存恤弟守陵存血弟尊存血”“鬥二升半”等及龍紋等圖案,字體(ti) 隸、行、草書(shu) 兼有。
磚背刻銘在漢墓發掘中甚為(wei) 少見,M6發掘的這11塊刻銘鋪地磚對於(yu) 研究東(dong) 漢墓葬的葬製葬俗等具有重要意義(yi) 。
“在漢代墓葬中,不論是墓壁還是隨葬器物中經常會(hui) 出現跟龍有關(guan) 的紋飾或器物,龍紋圖案在漢代多與(yu) 升天觀念相關(guan) ,有的也有鎮墓辟邪的作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相關(guan) 專(zhuan) 家介紹,此次發現的龍紋形象似騰飛捕獵狀,身體(ti) 呈細長彎曲的蛇形,嘴大張,整體(ti) 造型簡潔明快,生動活潑且動感十足。但由於(yu) 單體(ti) 形象出現未見仙官或墓主形象,升仙意味不明,且因為(wei) 背刻銘磚反鋪於(yu) 墓室底部,結合銘文內(nei) 容看,鎮墓辟邪的意義(yi) 更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