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興國山歌,唱響時代傳奇

發布時間:2022-08-10 10:0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一線講述】

  興(xing) 國山歌,唱響時代傳(chuan) 奇

  講述人:興(xing) 國山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省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 郭德京

  興(xing) 國山歌曆史悠久,有“唐時起,宋時興(xing) ,唐宋流傳(chuan) 到至今”的說法。它是革命時期有力的戰地宣傳(chuan) 武器,也為(wei) 讚頌新中國留下了美好歌聲。2006年,興(xing) 國山歌被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項目名錄,成為(wei) 中華民族民間傳(chuan) 統藝術瑰寶。

  小時候,為(wei) 緩解艱辛生活帶來的壓力,父親(qin) 和不少村民總是唱山歌解悶。受他熏陶,我心中也埋下了山歌的種子。1976年,我初中畢業(ye) ,因為(wei) 家裏缺勞力而放棄了學業(ye) ,去生產(chan) 隊掙工分補貼家用。勞作之餘(yu) ,我認真學唱山歌,慢慢成為(wei) 一名文藝骨幹。1977年5月,我成功考入興(xing) 國山歌隊,從(cong) 此成為(wei) 一名正式的山歌手學徒,開始拜師學唱山歌,並隨師父到各鄉(xiang) 村巡回演出。通過三年的學習(xi) ,我成為(wei) 一名職業(ye) 山歌手。

  一直以來,我們(men) 縣都非常重視對興(xing) 國山歌的傳(chuan) 承保護。縣裏組建了山歌表演小分隊,也就是現在的興(xing) 國山歌理論宣講隊,常年活躍在農(nong) 村鄉(xiang) 鎮。我們(men) 用通俗易懂的歌謠宣傳(chuan) 黨(dang) 的大政方針,讓黨(dang) 的政策方針和政府的政策法規隨著歌聲深入人心。

  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不斷推進,興(xing) 國縣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men) 山歌手也創作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精準扶貧新山歌,並在興(xing) 國紅土地上廣為(wei) 流傳(chuan) 。

  我常年下鄉(xiang) 演出。2014年春季,我曾騎摩托車去興(xing) 國縣楓邊鄉(xiang) 西林村開展山歌巡演。這個(ge) 村子位置非常偏遠,有部分通組路沒有硬化,山高路陡。當時正值雨季,泥濘難行,有幾次我都差點滑倒在地,後來不得不推著車徒步進村。5年後,我又來到這個(ge) 村巡演,水泥硬化路四通八達,居民住房煥然一新。為(wei) 此,我們(men) 山歌理論小分隊特地創作了一首興(xing) 國山歌《脫貧大勝仗》:眼前風景嚇啀驚,精準扶貧成效大,新鮮事物看唔贏,水泥公路環村過……

  興(xing) 國山歌的繁榮發展也為(wei) 紅色旅遊增添了色彩。近年來,我們(men) 縣精心創作編排了一批紅色文藝作品,在興(xing) 國的各個(ge) 紅色旅遊場所,遊客們(men) 聆聽革命故事的時候都能夠欣賞到獨具特色的興(xing) 國山歌。有不少遊客雖然是第一次聽,也不太能聽得懂歌詞,但卻深深沉浸於(yu) 美好的歌聲中。

  興(xing) 國山歌既“釀造”了古老文化的芬芳,也閃耀著紅色記憶的光芒。作為(wei) 一名興(xing) 國山歌非遺傳(chuan) 承人,我將繼續傳(chuan) 承和發揚好興(xing) 國山歌,為(wei) 振興(xing) 鄉(xiang) 村文化事業(ye) 盡一份力量。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陳之殷、郭超、周仕興(xing) 、胡曉軍(jun) 、張勇、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陳鵬)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