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育成肉牛新品種“華西牛”
9日,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北京畜牧獸(shou) 醫研究所正式發布優(you) 質肉牛新品種“華西牛”。2021年12月1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發布第498號公告,經國家畜禽遺傳(chuan) 資源委員會(hui) 審定,由該所主導培育的“華西牛”獲得了國家畜禽新品種證書(shu) ,成為(wei) 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專(zhuan) 門化肉牛新品種。該品種的育成打破了當前我國肉牛主導品種核心種源嚴(yan) 重依賴進口的局麵,標誌著我國主導品種自主供種難、隻能依賴國外的時代一去不複返。
這項成果來之不易。為(wei) 了選育“華西牛”,我國科學家整整花了43年的時間,曆經雜交探索階段(1978—1993年)、種質創新階段(1994—2003年)和選育提高(2004年—至今)3個(ge) 階段。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北京畜牧獸(shou) 醫研究所副所長、牛遺傳(chuan) 育種科技創新團隊首席李俊雅告訴記者,“華西牛”培育工作起始於(yu) 1978年,經過43年的雜交改良和持續選育,形成了當前體(ti) 型外貌一致、生產(chan) 性能突出、遺傳(chuan) 性能穩定的專(zhuan) 門化肉用牛新品種——“華西牛”。
到2022年,全國“華西牛”核心場戶達41家,聯合育種企業(ye) 總數達60餘(yu) 家。主要集中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的錫林郭勒盟、興(xing) 安盟、通遼、赤峰,以及河南、湖北、吉林、雲(yun) 南、新疆等省(自治區)。目前,“華西牛”已開始第5世代的選育工作。
李俊雅表示,“華西牛”品種驗收通過後,預計到2025年,每年可提供進站采精公牛400頭左右,我國肉牛自主供種率提升到70%。到2027年,每年提供優(you) 秀種公牛將達到500頭以上,自主供種率將達到80%,實現核心種源自主可控。按照當前遺傳(chuan) 進展推算,“華西牛”再經過5—10年選育提升,其生長速度、產(chan) 肉性能和屠宰性能等主要肉用指標將媲美美國、澳洲等發達國家優(you) 秀肉用西門塔爾牛群體(ti) 。“華西牛”優(you) 秀個(ge) 體(ti) 凍精可以對外出口,直接參與(yu) 國際市場競爭(zheng) 。
記者馬愛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