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味十足的“村BA”為何火出圈
現場:能站住腳的地方都是觀眾(zhong) 場下:外交部發言人點讚關(guan) 注
“農(nong) ”味十足的“村BA”為(wei) 何火出圈
沒有電子屏幕,沒有商業(ye) 廣告,沒有賽前造勢和新聞發布,僅(jin) 一塊村委會(hui) 門口紅綠配色作底的籃球場;場內(nei) 球員不停地奔跑、傳(chuan) 球、上籃,場外人頭攢動,歡呼呐喊……一場看上去並不專(zhuan) 業(ye) 也不高端的鄉(xiang) 村籃球比賽卻極具感染力。
“現場氛圍真的太讚了!”7月底,貴州台江縣台盤鄉(xiang) 台盤村的一場鄉(xiang) 村籃球賽引起了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趙立堅的關(guan) 注。在推特上,他發文並配視頻進行了點讚。
這輪由當地少數民族群眾(zhong) 自發組織的“六月六”吃新節籃球賽一開打,就吸引十裏八鄉(xiang) 的群眾(zhong) 前來圍觀,因其熱烈的氛圍而迅速走紅網絡,火爆出圈。由於(yu) 場地在農(nong) 村、比賽由村民組織、參賽者以村民為(wei) 主,甚至獎品都是黃牛、香豬等地方農(nong) 產(chan) 品,網友親(qin) 切地稱其為(wei) “村BA”。
為(wei) 了延續賽事氛圍,7月30日至8月2日,貴州省“美麗(li) 鄉(xiang) 村”籃球聯賽黔東(dong) 南州半決(jue) 賽在台盤鄉(xiang) 台盤村舉(ju) 行。架梯子、站房頂、爬圍牆,現場觀眾(zhong) 人山人海,網絡直播累積觀看人數則超過一億(yi) 。
貴州“村BA”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采訪發現,鄉(xiang) 村籃球賽的火爆是偶然中的必然,折射出農(nong) 村地區對高質量精神文化生活的強烈需求。
“鄉(xiang) 裏的梯子都賣空了”
8月2日下午3點,烈日當空。88歲的牙爺爺打著傘(san) 坐在球場的露天看台上,等待即將開始的籃球賽。他從(cong) 30公裏外的凱裏市趕來,為(wei) 了防止座位被占,上廁所時隻能和老伴輪流著去。
不少觀眾(zhong) 從(cong) 河南、廣西等地慕名而來,就是為(wei) 了看一場接地氣的“村BA”。
等到比賽開打,球場內(nei) 人山人海、座無虛席,球場外的山坡上、屋頂上,隻要能站住腳的地方都是觀眾(zhong) ,“鄉(xiang) 裏的梯子都賣空了”,村民笑著說。
一些村民從(cong) 家裏帶來鐵鍋、鐵盆等為(wei) 場上的球員加油助威,籃球入筐,四處傳(chuan) 來鐵器撞擊的助陣聲響。
現場解說員在普通話、貴州話和苗語之間不斷切換。中場休息時的“籃球寶貝”表演換成了少數民族特色歌舞,比賽獲勝者的獎品是黃平黃牛、榕江塔石香羊、從(cong) 江小香豬、榕江西瓜……“村BA”從(cong) 頭到尾“村”味十足。
台盤鄉(xiang) 政府初步統計,在4天的比賽時間裏,場均觀眾(zhong) 超過1.5萬(wan) 人。因場地限製,每天未能進入現場而在外圍徘徊的群眾(zhong) 超過1萬(wan) 人。不少群眾(zhong) 在距離球場幾十米的遠處拍照“打卡”,“就是為(wei) 了證明自己來過”。
4天時間27場比賽,有的場次進行到次日淩晨4點。從(cong) 天亮打到天黑,從(cong) 天黑又打到天亮,鮮有觀眾(zhong) 提前離席,當地稱之為(wei) “天亮文化”。
在抖音等網絡平台,對貴州“村BA”的直播以及相關(guan) 短視頻多達數百個(ge) ,網絡直播累積觀看人數超過一億(yi) ,關(guan) 鍵詞“村BA”連續多天進入熱榜,引發廣泛關(guan) 注和討論。
有網友說:“我看了三天三夜,球賽精彩,場麵壯觀,觀眾(zhong) 精神抖擻!”有網友分析貴州“村BA”火爆的原因:“沒有資本的比賽得人心,實打實,接地氣。”“球員們(men) 都是在為(wei) 了各自的家鄉(xiang) 拚搏,不為(wei) 金錢,隻為(wei) 名譽。”
當地基層幹部表示,體(ti) 育文化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不可缺席,既能讓村民們(men) 擁有良好的身體(ti) 素質和精神麵貌,也為(wei) 當地帶來經濟效益。
台盤村村民、“村BA”解說員王再貴說,比賽這幾天,球場周邊專(zhuan) 門劃定幾十個(ge) 攤位讓村民賣小吃,賽事組織方隻收取幾百元的攤位衛生費,大量的人流湧進台盤村,帶火了當地的小吃和農(nong) 產(chan) 品,村裏有的小攤位每天能賺1萬(wan) 到2萬(wan) 塊錢。
“辦了幾十年,不能到我們(men) 這一代就斷了”
因為(wei) 籃球,不少在外打拚的年輕人回來了。
組織這場比賽的,是包括王再貴在內(nei) 的台盤鄉(xiang) 二三十個(ge) 年輕人。今年26歲的王再貴是退役軍(jun) 人,目前是台江縣的一名輔警。為(wei) 了村裏舉(ju) 辦籃球賽,他特意請了一周的假。
“辦了幾十年了,不能到我們(men) 這一代就斷了。”王再貴說這話時,比賽已經落幕,但村委會(hui) 門口臨(lin) 時搭建的觀眾(zhong) 席還沒有撤下,幾十個(ge) 孩子正在球場上追逐搶球。
台盤村舉(ju) 辦籃球賽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936年。從(cong) 那時候起,台盤村的村民在每年“六月六”吃新節時,都會(hui) 舉(ju) 辦一些諸如“鬥牛”“鬥鳥”等體(ti) 育賽事,而籃球作為(wei) 一項參與(yu) 度最廣,群眾(zhong) 最認可的賽事被傳(chuan) 承下來。
“聽村裏的老人們(men) 說,1936年至今,台盤村一年一度的籃球賽從(cong) 來沒有間斷過。沒有籃球,村民就用布料捆紮成球,沒有籃板,村民用兩(liang) 根柱子加一塊木板,再搭上一個(ge) 鐵圈。”台盤村村支書(shu) 張壽雙說。
隨著時間的推移,台盤鄉(xiang) “六月六”吃新節籃球賽聲名逐漸遠播,從(cong) 剛開始的十裏八鄉(xiang) 的群眾(zhong) 參與(yu) ,到近幾年整個(ge) 黔東(dong) 南州各個(ge) 縣都會(hui) 參賽。
直到現在,每年農(nong) 曆六月六前,為(wei) 了舉(ju) 辦籃球賽,台盤村家家戶戶出資,少則幾十元,多則幾千元。
“也曾有人想過放棄,但村裏的老人不允許。”王再貴說,一句“你們(men) 年輕人還不如我們(men) 當年‘雄’了”就能徹底激發起台盤村年輕人的鬥誌。
“村BA”火爆背後是美好生活的共鳴
台江縣有“天下苗族第一縣”的美稱,當地民族節慶比較多,而籃球賽作為(wei) 團體(ti) 運動,能凝聚村民團結意識,激發正能量,因此當地村民一直以來都將籃球比賽作為(wei) 節慶中的固定項目。“每逢籃球比賽開打,十裏八鄉(xiang) 的村民都會(hui) 蜂擁而至,為(wei) 了參加和觀看籃球比賽,甚至外出務工的人都會(hui) 趕回來。”台江縣縣長楊德昭說。
張壽雙介紹,台盤村有270多戶1100多人,三分之二的村民有打籃球的習(xi) 慣,籃球運動在村裏有良好的群眾(zhong) 基礎。在農(nong) 閑和傳(chuan) 統節日都會(hui) 舉(ju) 辦大大小小的籃球賽事,賽事氛圍濃烈,群眾(zhong) 體(ti) 育參與(yu) 度很高。
除了少數民族的曆史傳(chuan) 承和籃球運動的群眾(zhong) 基礎,“村BA”火爆背後,還體(ti) 現了農(nong) 村地區對高質量精神文化生活的強烈需求,其火爆出圈是偶然中蘊藏著的必然。
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鞏固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持續推進,老百姓得到了極大的實惠,物質生活水平提高,有了更多的精力和經濟實力參與(yu) 到體(ti) 育和文化活動。“我們(men) 受此啟發,將進一步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理念,群眾(zhong) 喜歡的我們(men) 就要幹,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讓他們(men) 成為(wei) 參與(yu) 者而不是旁觀者。”楊德昭說。
黔東(dong) 南州文體(ti) 廣電旅遊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常海說,鄉(xiang) 村籃球賽包含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在比賽中,無論輸贏,都有觀眾(zhong) 的鼓勵,從(cong) 來不喝倒彩,賽場上每個(ge) 人都是勇者,線上線下聯動,大家一起歡樂(le) 。
不過,從(cong) 現場也可以看出,目前鄉(xiang) 村體(ti) 育還存在競賽隊伍技術差、裁判員緊缺、組織能力不足等短板。黔東(dong) 南州文體(ti) 廣電旅遊局競技體(ti) 育科科長楊家華說,可進一步加大對鄉(xiang) 村體(ti) 育愛好者、運動員、裁判員的選拔培養(yang) ,逐步將賽事規範化、常態化。
常海建議,繼續挖掘民族競技項目,努力拓展民族體(ti) 育競技表演、休閑體(ti) 驗等活動,開展好賽龍舟、鬥牛、獨竹漂、武術等傳(chuan) 統體(ti) 育項目,釋放鄉(xiang) 村體(ti) 育賽事的持續影響力。
■采訪劄記
“村BA”要長長久久還須補短板
貴州台盤村“村BA”走紅並非孤例。近年來,隨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穩步推進,這種從(cong) 頭到腳“村”味十足的鄉(xiang) 村體(ti) 育活動也在勃興(xing) 。在甘肅平涼,一場籃球比賽讓找不到座位的觀眾(zhong) 爬上樹梢觀賽;在廣西、福建等地,類似的以村為(wei) 單位的體(ti) 育賽事也非常火爆;在一些經濟較發達地區,鄉(xiang) 村體(ti) 育賽事還“賽”進了縣體(ti) 育館。除了豐(feng) 富農(nong) 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鄉(xiang) 村體(ti) 育活動還以賽事舉(ju) 辦帶動鄉(xiang) 村休閑旅遊產(chan) 業(ye) ,進一步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不過,雖然整體(ti) 上鄉(xiang) 村體(ti) 育設施正在改善,但仍要補短板。黔東(dong) 南州文體(ti) 廣電旅遊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常海認為(wei) ,目前黔東(dong) 南州的鄉(xiang) 村籃球場都是露天的風雨球場,僅(jin) 能滿足基本需求,下一步要量力而行增加燈光、遮雨棚等配套設施。台盤村“村BA”雖然大獲成功,但賽事舉(ju) 辦中的一些安全隱患,如過於(yu) 擁擠,架梯子、站房頂、爬圍牆的觀眾(zhong) 有跌落的風險,等等。要長長久久火下去,成為(wei) 遠近村民的嘉年華,采取措施確保賽事安全、增設更多觀眾(zhong) 席位、增設公共衛生間等,須提上日程。(記者蔣成、田德豐(feng) 、趙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