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教育基地成為國防大課堂
【愛我國防】
光明日報記者 張勇
這兩(liang) 天,在雲(yun) 南騰衝(chong) ,滇西抗戰紀念館和國殤墓園的參觀人群明顯增加。在專(zhuan) 業(ye) 講解員之間,經常有小小講解員的身影。這些小小講解員,都是騰衝(chong) 市各小學的學生。滇西抗戰紀念館通過考核招募到110位優(you) 秀小小講解員,利用周末及假期到館為(wei) 遊客提供誌願講解服務,成為(wei) 館內(nei) 一道亮麗(li) 的風景線。通過講解,國家、國土、國界等國防意識的種子,在孩子們(men) 心中生根發芽。
暑假期間,滇西抗戰紀念館還組織小小講解員現場表演《萬(wan) 人送糧》和《小戰士》兩(liang) 部抗日情景劇,反映滇西各族群眾(zhong) 積極參與(yu) 抗擊日寇的場景。
“我們(men) 紀念館是國防教育基地,每年接待遊客60餘(yu) 萬(wan) 人。每逢‘七七事變’、抗戰勝利日、騰衝(chong) 收複日等重要日子,我們(men) 都要請抗戰老兵來參加抗戰紀念活動。”滇西抗戰紀念館副館長馬娟告訴記者。
在雲(yun) 南麻栗坡縣天保鎮芭蕉坪中越邊境附近有一所“帳篷小學”,學校大門上那頂迷彩帳篷格外引人注目,校園裏時常響起孩子們(men) 合唱的一首歌:“老山腳下,盤龍江邊,我們(men) 的帳篷小學,披上戰爭(zheng) 硝煙。親(qin) 人解放軍(jun) 教我們(men) 學文化,親(qin) 人解放軍(jun) 保衛我們(men) 的家園……”
1984年12月,參加老山作戰的解放軍(jun) 某部用兩(liang) 頂帳篷當教室,用炮彈箱當桌椅,建起“帳篷小學”。兩(liang) 名士兵老師將9名失學孩子召集在帳篷裏上課,成為(wei) 戰地獨特的風景。如今,“帳篷小學”在校生增加到100多名,曆屆畢業(ye) 生有900多名。“學校把國防教育納入校本課程,每周三下午開展國旗下演講,每周請部隊官兵作為(wei) 校外輔導員普及國防知識,增強孩子們(men) 的愛國意識。”“帳篷小學”現任校長馬發燕說。
近年來,麻栗坡縣通過建立老山、八裏河東(dong) 山、扣林山、者陰山4所少年軍(jun) 校,增強少年兒(er) 童國防意識。以麻栗坡烈士陵園、老山作戰紀念館、天保口岸、老山神炮遺址、“排雷英雄”杜富國負傷(shang) 的壩子雷場等地為(wei) 現場教學點,力爭(zheng) “一個(ge) 現場教學點就是一部活教材,一次現場教學課就是一次精神洗禮”。
“帳篷小學”、少年軍(jun) 校、滇西抗戰紀念館是雲(yun) 南省依托教育基地開展國防教育的縮影。雲(yun) 南是護國運動發起地、紅軍(jun) 長征經過地、滇西抗戰主戰場。多年來,雲(yun) 南重點建設好一批國防教育基地,有效挖掘和豐(feng) 厚了全民國防教育資源。為(wei) 增強國防教育基地吸引力、影響力,雲(yun) 南省政府2015年重新命名了67個(ge) 省級國防教育基地,加強了示範基地的建設、宣傳(chuan) 和推介。
今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前後一周,迪慶紅軍(jun) 長征博物館攜手迪慶州博物館在香格裏拉中學舉(ju) 辦《興(xing) 盛番族之光——紅軍(jun) 長征過迪慶》流動展覽進校園活動,增強同學們(men) 愛黨(dang) 、愛國、愛家鄉(xiang) 的情感,將紅色傳(chuan) 統、愛國主義(yi) 厚植於(yu) 學生心中。
1936年4月,紅二、六軍(jun) 團渡過金沙江進入迪慶境內(nei) 並作休整,召開了重要的“中甸會(hui) 議”,而迪慶紅軍(jun) 長征博物館是收藏、研究、陳列和展示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長征經過涉藏地區爬雪山過草地的博物館。“迪慶紅軍(jun) 長征博物館已成為(wei) 全州黨(dang) 政幹部、駐地部隊、學生、各族群眾(zhong) 等接受紅色文化和國防教育的實踐大課堂。開館至今,前來參觀的青少年就超過100萬(wan) 人次。”迪慶紅軍(jun) 長征博物館館長潘高原說。
雲(yun) 嶺大地上的一個(ge) 個(ge) 國防教育基地,正成為(wei) 國防教育的實踐大課堂,國防意識的種子正在孩子們(men) 心中生根發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