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遊“野生”景點要提防著點

發布時間:2022-08-17 09:51:00來源: 經濟日報

  戶外旅行安全是老生常談的話題。近日,四川彭州龍漕溝區域一處“野生”網紅打卡點突發山洪災害,造成人員傷(shang) 亡,引發輿論廣泛關(guan) 注。戶外之旅,本該其樂(le) 融融,卻發生意外釀成悲劇,讓人痛惜不已。

  從(cong) 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消息中不難發現,造成此次災害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既有遊客安全意識淡薄、不聽勸阻的原因,也有當地政府管控力度不足和社交媒體(ti) “重流量輕安全”的傳(chuan) 播效應。每一個(ge) 問題看似都不是致命因素,但疊加在一起就引發了聚合效應。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說,安全防範工作必須貫徹到各個(ge) 領域各個(ge) 環節,不能有一絲(si) 一毫的麻痹大意和僥(jiao) 幸心理,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wan) 一。

  需要看到,“荒野求生”類的野外露營、徒步、登山等活動原本是非常小眾(zhong) 的運動項目,有著特定的圈子,對參與(yu) 者的身體(ti) 素質、自救能力、安全意識都有較高的要求。但是近年來,隨著社交媒體(ti) 的興(xing) 起,一些人跡罕至同時又缺少必要遊覽設施和安全保護措施的自然景觀,不斷暴露在公眾(zhong) 的視野中,再加上不斷有博主前去遊玩體(ti) 驗,上傳(chuan) 照片、視頻,分享“種草”筆記,相關(guan) 宣傳(chuan) 誘導行為(wei) 極大激發了不少旅遊愛好者的興(xing) 趣,也讓一些缺乏安全意識的普通遊客跟風前往,這無疑為(wei) 災害事故埋下了隱患。

  對於(yu) 社交平台來說,在“博眼球”“賺流量”的同時,要牢牢守住安全底線,對信息內(nei) 容的審核把關(guan) 要更嚴(yan) 格。對於(yu) 未經安全風險評估的“野生”景點,要對相關(guan) “種草”筆記和推薦視頻做下架處理,同時做出必要的安全提示。

  今年,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將完成主體(ti) 工作,未來可根據普查情況對現有的、新增的旅遊景點以及自然災害風險點進行風險等級劃分,並在平台醒目位置增加必要的安全提示和風險警示,讓人們(men) 在出行之前就掌握安全知識,減少意外發生的可能。

  統計顯示,每年洪澇災害死亡失蹤人數中60%以上是由山洪和泥石流造成的。對地方相關(guan) 主管部門來說,要進一步加強對山洪災害的防範應對工作,加強預警體(ti) 係建設,探索建立專(zhuan) 群結合的山洪災害防禦模式,加大科普宣傳(chuan) 力度,增強基層幹部群眾(zhong) 防災避災意識和自防自救互救能力,做到“測得準、方向對、跑得快”,切實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生命安全。

  對遊客自身來說,出遊時也要對旅遊景區或旅遊項目的安全性有基本了解,同時嚴(yan) 格遵守景區的安全規定,對於(yu) 一些未經開發的區域要謹慎前往,最大限度保護好自身安全。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常 理)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