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廣州南沙發布外經貿“1+3”政策 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

發布時間:2022-08-18 10:26:00來源: 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我公司從(cong) 泰國曼穀出發的新洋浦輪搭載150個(ge) 40尺冷櫃進口榴蓮貨物掛靠南沙港,因為(wei) 有‘提前申報、船邊分流’的措施,加上無紙化為(wei) 客戶辦理放貨放箱手續,這些貨物最快的2個(ge) 小時就到達了廣州江南水果市場。”華南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毛文駿說。

  進口水果新鮮抵達背後體(ti) 現的是南沙口岸營商環境的“軟實力”。今年上半年,廣州南沙外貿進出口總值1163.3億(yi) 元,其中,進口567.7億(yi) 元,同比增長9.4%,實際利用外資17.23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79.24%,服務貿易進出口額94億(yi) 萬(wan) 美元,同比增長16.36%。

  為(wei) 進一步優(you) 化南沙的對外經貿合作營商環境,8月17日,廣州市南沙區舉(ju) 辦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了《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guan) 於(yu) 廣州南沙個(ge) 人所得稅優(you) 惠政策的通知》,並在會(hui) 上發布了《廣州南沙開發區促進外商投資企業(ye) 發展扶持辦法》、《廣州市南沙區 2022年穩外貿政策措施》、《廣州市南沙區建設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的政策措施》等政策措施(以下簡稱“‘1+3’政策”)。

  廣州南沙是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的重要交匯點,既有世界大港南沙港,又有綜合保稅區、進口貿易創新促進示範區等重大外經貿平台,以及RCEP和CPTPP(全稱為(wei) “全麵與(yu) 進步跨太平洋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等重大政策利好。《南沙方案》發布兩(liang) 月之際,“1+3”政策以更大力度、更實舉(ju) 措推進南沙開發開放,助力協同港澳擴大開放。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南沙全力推動與(yu) 港澳在科技創新、重大載體(ti) 平台、經貿領域、青年創業(ye) 就業(ye) 等領域的務實合作。截至目前,南沙區存續港澳資企業(ye) 超2700家,累計投資總額超1000億(yi) 美元;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將於(yu) 今年9月開學。

  這次在南沙落地的港澳居民個(ge) 人所得稅優(you) 惠政策服務對象覆蓋全體(ti) 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在廣州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其個(ge) 人所得稅稅負超過港澳稅負的部分予以免征。也就是所謂的“港人港稅”“澳人澳稅”。

  南沙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魏敏介紹,2021年,南沙外貿進出口總值2600.3億(yi) 元,同比增長14.7%,實現九年持續正增長。但受貿易環境波動及新業(ye) 態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今年外貿進出口企業(ye) 承受較大壓力。

  這次出台的穩外貿政策,著重從(cong) “暢”“穩”“降”“保”“拓”五方麵打出組合拳,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為(wei) 暢通物流堵點痛點,穩外貿政策設置最高200萬(wan) 元的粵港跨境運輸通道補貼,最高50萬(wan) 元的粵港澳跨境貨運作業(ye) 點疫情防控補貼,以及最高200萬(wan) 元的航空貨站進出口補貼。同時,設置最高超200萬(wan) 元的引鏈補鏈獎,一次性20萬(wan) 元的“全國供應鏈創新與(yu) 應用示範企業(ye) ”稱號獎勵,以穩住生產(chan) 鏈供應鏈。

  同時,這次出台的促外資政策,也從(cong) 入資、經營貢獻、服務等方麵給予支持。在入資方麵,對新設企業(ye) 年實際外資100萬(wan) 美元以上、存續企業(ye) 年增資1000萬(wan) 美元以上,給予入資額1%獎勵,高端製造業(ye) 外資企業(ye) 增資門檻500萬(wan) 美元,獎勵比率提高到1.5%,單個(ge) 企業(ye) 就入資最高可獲得1億(yi) 元獎勵,疊加“省外資12條”入資最高可獲得2億(yi) 元獎勵。

  此次發布的《廣州市南沙區建設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的政策措施》則出台了有關(guan) 全球溯源中心政策措施,鼓勵支持企業(ye) 積極應用溯源公共基礎設施,一方麵是對於(yu) 經區內(nei) 口岸通關(guan) 並有全球溯源中心標識的商品給予補貼;另一方麵,對於(yu) 進行工廠級溯源的企業(ye) 給予一次性獎勵。

  南沙海關(guan) 副關(guan) 長陳曦介紹,今年6月南沙海關(guan) 進口整體(ti) 通關(guan) 時間31.84小時,較2017年壓縮61.77%;出口整體(ti) 通關(guan) 時間為(wei) 0.92小時,較2017年壓縮91.81%。南沙海關(guan) 正致力將南沙港打造成為(wei) 聯通海、陸、空、鐵的立體(ti) 物流網絡中心,切實增強南沙港國際航運樞紐功能。開展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zhuan) 項行動,不斷提升口岸營商環境“軟實力”,南沙跨境貿易營商環境指標成績位於(yu) 全國國家新區的前列。(經濟日報記者 張建軍(jun) )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