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電視文藝節目的黃金十年

發布時間:2022-08-19 10:12: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冷 凇 郭 菁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電視文藝節目發展走入黃金十年,也是創新十年。十年來,電視文藝節目從(cong) 大眾(zhong) 普及、博采眾(zhong) 長,走向自主創新與(yu) 文化複興(xing) ,以人民為(wei) 中心,打造出一係列審美普及與(yu) 提高兼具的文藝精品。

  深耕文化 守正創新

  十年來,我國電視文藝界致力於(yu) 文化振興(xing) 與(yu) 美學複興(xing) ,不僅(jin) 努力傳(chuan) 承和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與(yu) 中華美學精神,而且做到守正創新。守正不僅(jin) 是在價(jia) 值觀層麵守正,更是創新成功的保證。在本土文化資源中尋找創新源泉,在選題策劃中聚焦非遺等文化載體(ti) ,使傳(chuan) 承文化基因成為(wei) 一種趨勢,是近年來我國電視文藝節目最大的亮點。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的《典籍裏的中國》《中國考古大會(hui) 》《中國詩詞大會(hui) 》,北京衛視的《上新了故宮》,浙江衛視的《萬(wan) 裏走單騎——遺產(chan) 裏的中國》,河南衛視的“中國節日”係列節目,廣東(dong) 衛視的《國樂(le) 大典》《技驚四座》等,把古代典籍、建築、非遺等作為(wei) 文藝節目的創作載體(ti) 進行資源研發;在節目形態上,從(cong) 一開始引進西方節目模式、借鑒海外的節目題材和形態,逐漸轉變為(wei) 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核心的自主原創。此外,敢於(yu) 觸碰新題材也成為(wei) 現象級電視文藝節目的共同特點,詩詞變成益智題目,厚重難懂的古籍變成戲劇,這些在之前的電視文藝節目中都是未曾出現的。傳(chuan) 承中華文化,不是簡單複古,也不是盲目排外,洋為(wei) 中用、中西合璧、融會(hui) 貫通,才是中國特色電視文藝節目發展之路。

  聯通圈層 雅俗共賞

  新媒體(ti) 時代的優(you) 秀電視文藝節目,都做到了節目質量與(yu) 傳(chuan) 播效果的雙豐(feng) 收。這其中,創新與(yu) 匠心是其品質基礎,可親(qin) 與(yu) 可愛是其氛圍調性,“四端聯動”是其破圈保障,青年觸達是其未來目標。這些節目將“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理念觸達每一個(ge) 垂直細分圈層,利用電視的超級宣推、網絡的前沿探索、微信微博的輿論觸發和短視頻的精準到達,形成“四端聯動”的破圈矩陣。文藝節目借助媒體(ti) 融合的力量與(yu) 網絡傳(chuan) 播的翅膀,飛入尋常百姓家。

  成功的電視文藝節目不能不談傳(chuan) 播,成功的傳(chuan) 播不隻有新聞熱點,還有讓文藝抵達大眾(zhong) 心靈的助推力。《萬(wan) 象回春》的“萌”,《唐宮夜宴》的“美”,《古韻新春》與(yu) 《隻此青綠》的“雅”,幾個(ge) 現象級海外傳(chuan) 播作品各有特色,通過畫麵語言的美學升級,這些電視文藝節目對選題進行二度創作,達到了從(cong) “潤物細無聲”到“無聲勝有聲”的海外傳(chuan) 播效果。

  十年來,許多電視文藝節目得到了年輕人的喜愛。這些節目的特點,歸根結底是以自信為(wei) 根本,愛國為(wei) 靈魂,國風為(wei) 底色,時尚為(wei) 韻味,形式為(wei) 入口,想象為(wei) 動力,社交為(wei) 手段。優(you) 秀電視文藝節目影響了青年一代,而且曲高不再和寡。

  重視實踐 創研調研

  社會(hui) 效益與(yu) 節目內(nei) 容的協調發展也是電視文藝節目這十年的特色之一。十年前的電視文藝節目中,單一展示型節目居多,體(ti) 現出媒體(ti) “建設行為(wei) ”的相對較少。近十年來,具有文藝特性與(yu) 社會(hui) 效益的電視文藝節目增多,文藝節目更重視價(jia) 值觀的體(ti) 現,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比如電視節目注重與(yu) 文化旅遊、生態文明、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融合,提升了社會(hui) 效益。

  創研與(yu) 調研成為(wei) 現象級電視文藝節目誕生的前提。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guan) 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很多創作單位都秉承長時間、躬身入局式的深度調研與(yu) 創作原則,他們(men) 說:“沒有8個(ge) 月調研,就沒有80天拍攝。”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的《中國詩詞大會(hui) 》首季經曆了兩(liang) 年多的籌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的《魅力中國城》對入選的每一個(ge) 城市都進行了嚴(yan) 格把關(guan) 與(yu) 實地考察。精心製作才有電視文藝節目的沉澱與(yu) 破圈,這已經成為(wei) 業(ye) 內(nei) 共識。

  融合科技 技術革新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文插上了科技的翅膀,電視文藝節目進一步騰飛。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智能化、數字化手段讓影視製作流程再造,效率大大提升,短視頻、算法濃縮了時間與(yu) 空間,更為(wei) 精準地推送到觀眾(zhong) 麵前;AR、VR、XR、區塊鏈、元宇宙方興(xing) 未艾——這些技術讓電視文藝節目創新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平麵化、單一展示型的傳(chuan) 統文藝節目在進行立體(ti) 式、穿越式的升級再造,虛擬穿梭、時空交互、沉浸式欣賞成為(wei) 關(guan) 鍵詞。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的《國家寶藏》以虛擬技術、奇幻視效對國寶的故事進行場景化演繹,實現了沉浸式的視覺效果與(yu) 最大化的傳(chuan) 播效果。

  在擁抱技術革新的同時,電視文藝節目更強調堅守人文精神,避免技術奢華、過度包裝、形式大於(yu) 內(nei) 容。在日新月異的新媒體(ti) 環境下,電視文藝節目一方麵迭代變革,另一方麵始終把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作為(wei) 不變的追求,更加重視文藝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文學性、審美性,讓技術為(wei) 思想和內(nei) 容服務。因此,十年來,社會(hui) 效益與(yu) 市場效益並重、審美提質和通俗表達並存、創意升維和融合傳(chuan) 播並進、題材挖掘和樣態開拓的文藝精品不斷湧現。

  未來,我們(men) 要發展大眾(zhong) 化的電視文藝節目,也要走文化的內(nei) 涵式發展道路,內(nei) 容不斷創新與(yu) 精品化將成為(wei) 我國電視文藝節目發展的新常態,從(cong) 而產(chan) 生更好的社會(hui) 效益與(yu) 經濟效益。文藝永遠追求高峰,引領我國電視文藝節目走向下一個(ge) 黃金十年。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