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湖南長沙:打造“從書本到農田”的勞動課堂

發布時間:2022-08-29 09:3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趙嘉偉(wei)

  “插秧的時候,赤腳踩在泥裏,走路都不穩,還不停流汗。這一次的經曆,讓我更加珍惜糧食和現在的美好生活。”8月24日,一檔記錄來自全國各地的小朋友們(men) 學習(xi) 插秧、認識水稻、製作米粉的勞動故事的節目播出後,相關(guan) 話題視頻在網絡平台迅速突破3.3億(yi) 次播放量。

  跟著湘菜大廚學做菜,尋覓“英雄菜”背後的故事,長沙市通過打造一批主題化綜合勞動課程,因地製宜拓展勞動教育空間,帶領孩子從(cong) 課堂走向自然,從(cong) 書(shu) 本走到農(nong) 田,在廣闊天地中領悟勞動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

  把采來的新鮮薄荷曬幹,輔以十幾味中草藥,在長沙市桂花坪小學的綜合實踐勞動體(ti) 驗課上,顏色各異的小香包擺在桌上。“每個(ge) 香包都是同學們(men) 根據不同的配方特製而成的,可以實現助眠、提神等不同功效。”指導老師曾娉介紹說。

  “勞動課程體(ti) 係一直存在,但是如何保證勞動課質量成了最大難題。學校將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整合,設計出‘走近桂花 四季芬芳’‘清新薄荷 歡樂(le) 勞動’等多主題的係列課程。”桂花坪小學執行校長林誌仁表示,主題活動引導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chan) 勞動和服務性勞動項目,進而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yang) 和探究能力。

  目前,長沙市利用本地資源、結合校園文化,跨學科開發了100多個(ge) 主題化綜合勞動課程,每個(ge) 主題課程都融入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科學探究、創意設計等多能力模塊,通過循序漸進、學科融合的勞動教育項目設計,發揮勞動教育獨特的育人作用。

  “我們(men) 屋頂農(nong) 場有7000平方米。”隨著長沙金橋小學校長趙華登上教學樓屋頂,記者看到有的作物剛衝(chong) 破土壤,正冒著綠苗。“麵對1261名學生,學校麵積還不到五個(ge) 足球場,勞動實踐場地不夠怎麽(me) 辦,我們(men) 通過巧妙布局,把屋頂、牆角、牆壁、辦公室等邊邊角角都利用了起來,打造勞動教育的立體(ti) 空間。這屋頂上就是種植著白菜、蘿卜等作物的小菜園。”

  城市空間勞動場地普遍不足,很難像農(nong) 村學校一樣,大麵積建設勞動實踐基地。針對這一困難,長沙各學校充分利用現有空間資源,打造勞動教育的立體(ti) 校園。

  在周南梅溪湖中學,停車場“化身”種植園,成了“物聯網+現代勞動教育基地”;芙蓉區朝陽小學、雨花區桔園小學,校園裏隨處可見的灌木叢(cong) 改建成了種植基地;五一中路小學沒有可以改造的區域,就把教室的窗台變成了開展無土蘑菇的“試驗田”。

  “揮起鋤頭刨地、彎下腰插秧、紮起褲腳捉魚。”長沙市教育保障服務中心主任陳珍坤說,校外勞動拓展建設實踐基地的建立,給勞動教育提供了更加廣大的空間。

  隆平水稻博物館、簡牘博物館、長沙圖書(shu) 館……目前,長沙市100多個(ge) 公益場館麵向中小學生免費開放,在這些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中,隨處可見“小小圖書(shu) 管理員”“博物館講解員”亮相登台。在農(nong) 村地區,長沙市整合農(nong) 村學校及周邊農(nong) 田、土地資源,建成鄉(xiang) 村少年宮171個(ge) ,為(wei) 中小學生提供充足的戶外勞動資源。

  “每個(ge) 縣(市、區),基本上都建立了不同類型的集中勞動實踐基地。”長沙市教育局黨(dang) 委書(shu) 記、局長孫傳(chuan) 貴說,長沙市通過“課程+實踐”豐(feng) 富勞動教育內(nei) 容,憑借“校園+基地”結合拓展勞動教育場所,打造的“立體(ti) ”勞動教育模式正在發揮綜合育人價(jia) 值。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