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醫學科技創新與醫學教育進步顯著

發布時間:2022-08-29 09:4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在國家衛健委8月25日舉(ju) 行的“一切為(wei) 了人民健康——我們(men) 這十年”係列發布會(hui) 上,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胡強強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an) 力。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醫學科技創新與(yu) 醫學教育工作取得了顯著進步,為(wei) 國家衛生健康事業(ye) 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千人口醫師數達到3.04人,數量接近發達國家醫師配置水平

  醫學教育水平關(guan) 乎人民健康。國家衛健委科教司監察專(zhuan) 員劉登峰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建立了住院醫師規範培訓重大製度,製定了基地標準、培訓標準,遴選培訓基地,嚴(yan) 格基地入口關(guan) 。目前,培訓基地有1118家,實現省域全覆蓋;設立專(zhuan) 門培訓項目,累計培訓師資23萬(wan) 人;麵對區域不平衡的情況,為(wei) 新疆、西藏、貴州等西部地區代培住院醫師,提升培訓“均質化”水平。

  住培質量是住培製度的重中之重。據劉登峰介紹,為(wei) 了確保培訓質量,國家加大了對製度落實的監管力度,對全國培訓基地和專(zhuan) 業(ye) 基地進行了抽查評估,其中33家培訓基地和185家專(zhuan) 業(ye) 培訓基地被亮“黃牌”,限期整改;23個(ge) 專(zhuan) 業(ye) 基地被亮“紅牌”,撤銷資格,5家培訓基地退出。

  劉登峰表示,我國推動醫學教育納入法治化保障,已累計培訓住院醫師83萬(wan) 人。同時,持續加強全科、兒(er) 科、精神科等緊缺人才培養(yang) ,截至2021年底,全國醫師數量已達到428.7萬(wan) 人,千人口醫師數達到3.04人,數量接近發達國家醫師配置水平。其中,全科、兒(er) 科、精神科醫生分別達到43.5萬(wan) 人、20.6萬(wan) 人和6.4萬(wan) 人,分別較2012年增長了295%、102%和173%。

   醫院人才評價(jia) 更傾(qing) 向於(yu) 臨(lin) 床研究

  臨(lin) 床研究的成果可以直接應用於(yu) 患者疾病的預防、診斷、控製、治療、康複和健康促進。對此,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介紹,中國醫學科學院作為(wei) 唯一一個(ge) 國家級醫學綜合研究機構,在國家為(wei) 該院所設置的醫學與(yu) 健康科技創新工程中,專(zhuan) 門設置了臨(lin) 床與(yu) 轉化醫學研究專(zhuan) 項,以此推動臨(lin) 床研究。在臨(lin) 床醫學發展之外,該院19個(ge) 研究所從(cong) 不同角度進行了臨(lin) 床和轉化醫學研究,共同支撐了醫學研究的體(ti) 係。

  醫院的人才評價(jia) 體(ti) 係,是醫務人員非常關(guan) 心的問題。對此,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劉新民表示,2021年,從(cong) 頂層設計方麵,多部委印發了針對衛生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職稱製度改革的意見。首先做的就是破除“唯論文”,提倡重臨(lin) 床。從(cong) 事臨(lin) 床工作的醫務人員,應該重點評價(jia) 他的臨(lin) 床工作數量、創新成果、實際貢獻。“如果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做一些臨(lin) 床研究,我們(men) 還是要鼓勵的,重點評價(jia) 論文的創新水平和科學價(jia) 值,不能說為(wei) 了論文而論文。此外,醫德醫風也是我們(men) 評價(jia) 的重要標準之一。”

  衛生健康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

  十年來,我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不斷取得重大進展。劉登峰表示,這為(wei) 衛生健康事業(ye) 發展、保障人民健康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國家重大事件處置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

  他介紹,國家衛健委牽頭組織實施了國家科技重大專(zhuan) 項、新藥創製和傳(chuan) 染病防控兩(liang) 個(ge) 重大專(zhuan) 項,支持獲批上市一類新藥達80個(ge) ,是專(zhuan) 項實施前的16倍,有力推動我國新藥研發由仿到創、醫藥產(chan) 業(ye) 由大到強的跨越式發展,帶動我國傳(chuan) 染病預防診斷治療和控製水平跨越式提升;麵對新冠肺炎疫情,依托重大專(zhuan) 項長期部署積累的研發能力、人才團隊和優(you) 勢的技術平台,迅速確認病原,並開展科學溯源,研發係列診斷產(chan) 品,開展疫苗和藥物研發攻關(guan) 等。

  劉登峰指出,我國還在20個(ge) 常見病、多發病領域中,建成了50家國家臨(lin) 床醫學研究中心;在生物醫藥領域建成75家國家重點實驗室,這在各學科領域中居首位;在北京協和醫院等5家醫療機構建設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建設109家委級重點實驗室,省級行政區域實現全覆蓋;啟動實施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yu) 健康科技創新工程,建立科研院所穩定支持的資源配置新機製,健全完善臨(lin) 床研究、倫(lun) 理審查、科研誠信、成果轉化等醫學研究管理政策,有力促進醫學研究規範健康發展。

  為(wei) 了貫徹落實生物安全法,強化病原微生物實驗室體(ti) 係建設,為(wei) 維護和塑造國家生物安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全國已有從(cong) 事人間傳(chuan) 染病原微生物實驗室活動的P3、P4實驗室63個(ge) ,P2實驗室4.6萬(wan) 個(ge) ,為(wei) 科學研究、疾病防控和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劉登峰介紹。

  相對於(yu) 成人,兒(er) 童不同年齡生理狀態差別比較大,臨(lin) 床試驗也很難做,很多企業(ye) 研發沒有動力。這個(ge) 難題如何解?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建東(dong) 表示,國家對此非常重視,專(zhuan) 門組織了兒(er) 童藥研發專(zhuan) 項,國家衛健委通過新藥創製重大專(zhuan) 項投入了6個(ge) 多億(yi) 的經費,公布了105個(ge) 藥物的研究計劃;成立了國家兒(er) 童醫學中心,組織了23個(ge) 全國兒(er) 科相關(guan) 的單位,建立“中國兒(er) 科人群藥物臨(lin) 床試驗協作網”,推進藥物臨(lin) 床研究;國家衛健委聯合國家藥監局、工信部、國家醫保局,共同推進兒(er) 童用藥的研發和生產(chan) 。“目前,兒(er) 童用藥有了很明顯的提高,2021年全國一共有47個(ge) 兒(er) 童用藥被批準上市,其中14個(ge) 被納入優(you) 先審評審批,極大促進了兒(er) 童用藥上市進程。據悉,還有更多兒(er) 童用藥在申報過程中。”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