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麵對孩子體態異常,我們該怎麽辦

發布時間:2022-08-29 09:4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編者按

  少年強則國強。魯迅先生曾用“脊梁”比喻民族之魂,其實,挺直的脊梁不僅(jin) 事關(guan) 精神風貌,更事關(guan) 兒(er) 童青少年的體(ti) 質健康。隨著科技發展,孩子們(men) 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較大變化,脊柱側(ce) 彎已成為(wei) 繼近視、肥胖之後,中國兒(er) 童的第三大健康問題,且檢出人數逐年增加。鑒此,光明日報記者會(hui) 同國家體(ti) 育總局體(ti) 育科學研究所身體(ti) 姿態與(yu) 脊柱健康課題組,在全國六省(市)展開調查研究,梳理出兒(er) 童青少年身體(ti) 姿態異常的現狀、特點及問題,並提出了改善相關(guan) 問題的對策建議。

  生活在天津的80後小王回憶起自己的童年:“那時候沒有這麽(me) 多車、馬路,放學做完作業(ye) 後,就和小夥(huo) 伴們(men) 在胡同裏扔沙包、跳皮筋、翻花繩……”這些簡單而美好的遊戲是屬於(yu) 70後、80後的集體(ti) 記憶。如今,此類珍貴的童年片段漸行漸遠,孩子們(men) 的生活更多地被手機、平板電腦、電視所環繞。屏幕“壟斷”了這一代孩子的快樂(le) ,更嚴(yan) 重威脅著他們(men) 還未完全長成的“脊梁”。

  近幾年,“網課”“居家學習(xi) ”成為(wei) 孩子們(men) 的學習(xi) 常態。《青少年藍皮書(shu) :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2021)》顯示,91.9%的未成年人有使用互聯網的經曆,大幅高於(yu) 我國國民的總體(ti) 觸網率。值得警惕的是,長時間坐著麵對屏幕,會(hui) 給兒(er) 童青少年身體(ti) 帶來巨大的負荷和挑戰。人類用了幾百萬(wan) 年進化到直立行走,但今天,我們(men) 的骨骼肌肉係統正被超長時間麵對屏幕和久坐行為(wei) 再次“改造”。

  當前,事關(guan) 兒(er) 童青少年健康的近視、肥胖等問題備受社會(hui) 關(guan) 注,但身體(ti) 姿態與(yu) 脊柱健康問題卻時常被忽視。事實上,與(yu) 身體(ti) 姿態高度相關(guan) 的脊柱側(ce) 彎已成為(wei) 威脅健康的重大隱患。今年6月,國家兒(er) 童青少年脊柱側(ce) 彎防控工作組組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劉海鷹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據估計,我國中小學生脊柱側(ce) 彎發生率為(wei) 1%~3%,側(ce) 彎人數已經超過500萬(wan) ,並以每年30萬(wan) 左右的速度遞增。

  我國兒(er) 童青少年身體(ti) 姿態異常的現狀究竟如何?有何特點?應該如何盡快改善他們(men) 的身體(ti) 姿態與(yu) 脊柱健康問題?

  現狀 身體(ti) 姿態與(yu) 脊柱健康問題難以量化、認知程度低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ei) ,北京學生家長王女士都覺得孩子站不直,但也說不出來哪裏不對勁。在偶然聽了一場關(guan) 於(yu) 身體(ti) 姿態的講座後,她才明白:“原來孩子體(ti) 態有這麽(me) 多問題,難怪總看著站姿有些別扭。”

  其實,這樣的案例並非少數。當前不少家長對身體(ti) 姿態的認知還停留在“駝背”“高低肩是由於(yu) 背單肩包”“身姿好不好隻是事關(guan) 氣質”等局限性範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兒(er) 童青少年身體(ti) 姿態與(yu) 脊柱健康問題受關(guan) 注度不足。

  身體(ti) 姿態異常問題隱蔽性強。身體(ti) 姿態是指全身各部位的位置關(guan) 係。正確的身體(ti) 姿態是指身體(ti) 在直立或坐姿狀態下可以長期保持穩定狀態,且能維持各組織器官的正常功能,各關(guan) 節、韌帶、肌肉處於(yu) 適當緊張程度的一種正常身體(ti) 狀態。常見的異常身體(ti) 姿態包括頭部前伸、高低肩、駝背(胸椎後凸)、骨盆前傾(qing) 、平板腰(腰椎曲度變直)等。然而,對於(yu) 大部分學生和家長來說,以上問題可能都比較陌生,也難以甄別,甚至不以為(wei) 意。

  身體(ti) 姿態異常發生率較高。調研發現,我國68.7%的青少年存在2項及以上的身體(ti) 姿態問題,80%的青少年至少存在1項身體(ti) 姿態問題。

  調研組曾在北京市西城區某高中開展身體(ti) 姿態調研,需要一些身體(ti) 姿態較好的學生配合拍攝科普視頻,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負責學校體(ti) 育與(yu) 衛生工作的老師反饋道:“當時帶著科研人員從(cong) 高一(1)班到(12)班進行篩選,最後才勉強找到一個(ge) 基本符合良好身體(ti) 姿態要求的學生。”由此可見,身體(ti) 姿態異常已經不是一個(ge) 鮮見問題。

  身體(ti) 姿態相關(guan) 的健康教育內(nei) 容極度缺乏。調研組發現,現行的體(ti) 育與(yu) 健康課程很少有涉及兒(er) 童青少年身體(ti) 姿態的教學內(nei) 容,無論健康教育還是針對性鍛煉,均處於(yu) 嚴(yan) 重缺失狀態。“正確的身體(ti) 坐、立、行姿勢,預防脊柱彎曲異常及正確的讀寫(xie) 姿勢”是《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僅(jin) 有的與(yu) 身體(ti) 姿態相關(guan) 的內(nei) 容要求。在校園環境中,一方麵,脊柱健康教育精細化不夠。關(guan) 於(yu) 身體(ti) 姿態隻有“坐如鍾”“站如鬆”等粗獷定性描述,並不能指導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數行為(wei) ;健康教育僅(jin) 包含脊柱側(ce) 彎,不足以涵蓋當前社會(hui) 環境下新出現的多種學生脊柱健康相關(guan) 姿態問題。另一方麵,脊柱健康教育內(nei) 容不具有連貫性。僅(jin) 僅(jin) 是小學1年級和小學4年級分別用1個(ge) 課時來教授相關(guan) 內(nei) 容,課程內(nei) 容彼此不相銜接,課程間隔時間過長,不利於(yu) 學生習(xi) 得知識。

  此外,脊柱健康教育還缺乏實踐性。學生從(cong) 課程中獲取的知識僅(jin) 包括坐姿、站姿等少數內(nei) 容,而如何正確完成從(cong) 地麵拾物、裝書(shu) 包、移動物體(ti) 等與(yu) 脊柱健康息息相關(guan) 的日常行為(wei) ,如何發現自身存在的姿態異常問題,如何通過鍛煉維持良好的身體(ti) 姿態等脊柱健康技能等,學生均無法從(cong) 學校教育中獲得。健康教育內(nei) 容的缺乏,讓作為(wei) 健康主體(ti) 的兒(er) 童青少年難以正確認知和重視護脊知識,難以形成健康的第一道屏障。

  缺乏足夠的保健與(yu) 教育專(zhuan) 業(ye) 人才。目前,青少年兒(er) 童健康工作從(cong) 業(ye) 人員普遍缺乏關(guan) 於(yu) 身體(ti) 姿態與(yu) 脊柱健康的專(zhuan) 業(ye) 知識,缺乏對於(yu) 身體(ti) 姿態異常與(yu) 脊柱健康問題的幹預能力。雖然不少學校設有專(zhuan) 職衛生保健人員,但因相關(guan) 崗位編製少、工資待遇低、工作強度大等,依然難以滿足新時代兒(er) 童青少年健康工作的要求。此外,教育部將體(ti) 育課正式更名為(wei) “體(ti) 育與(yu) 健康課”,但教授健康相關(guan) 知識的任務通常由體(ti) 育教師承擔,而體(ti) 育教師普遍存在健康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知識儲(chu) 備不足的情況,缺乏有針對性地解決(jue) 兒(er) 童青少年身體(ti) 姿態問題的能力。

  特點 身體(ti) 姿態問題複雜化、低齡化、進展快的趨勢突出

  在中國兒(er) 童中心,有這麽(me) 一節課——“姿態氣質提升課”,深受家長和學生青睞。課程老師在與(yu) 家長交流過程中發現,“駝背”“小小年紀”是他們(men) 口中的高頻詞。一位7歲小女孩的奶奶向老師訴苦:“我家孩子總是低頭駝背站著,怎麽(me) 說也不改。”

  事實上,這樣的問題不容忽視。近年來,我國兒(er) 童青少年發生的身體(ti) 姿態異常種類多,有的孩子剛進入小學就出現了異常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總體(ti) 發生率也在快速增長。

  身體(ti) 姿態異常問題複雜且低齡化。調研組數據顯示,兒(er) 童青少年常見的身體(ti) 姿態異常問題中,頭前伸、高低肩、胸椎曲度異常、腰椎曲度異常、骨盆側(ce) 傾(qing) 的發生率分別為(wei) 47.2%、49.5%、31.5%、27.1%和40.1%。自從(cong) 今年3月調研組與(yu) 中國兒(er) 童中心聯合開設“身體(ti) 姿態氣質課”後,大部分孩子進行檢查時均發現不止一個(ge) 身體(ti) 姿態問題,有的孩子“從(cong) 頭到腳”出現了很多身體(ti) 姿態異常,形成了連鎖反應。

  除此以外,身體(ti) 姿態異常也呈現一定的低齡化趨勢,調研組發現,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就存在一定比例的身體(ti) 姿態異常,如“頭前伸”在小學生中的發生率為(wei) 21.3%。

  身體(ti) 姿態異常的進展較快。調研組數據顯示,頭前伸、高低肩、駝背、骨盆側(ce) 傾(qing) 的幅度和發生率隨著學段的升高而顯著上升。例如,頭前伸在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平均幅度分別為(wei) 1.20cm、1.96cm和2.56cm,發生率分別為(wei) 21.3%、35.9%和48.7%;雙肩高度差異在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平均幅度分別為(wei) 0.92cm、1.08cm和1.19cm,高低肩發生率分別為(wei) 56.2%、62.2%和69.7%;駝背在小學、初中和高中的發生率分別為(wei) 35.1%、46.0%和56.6%;骨盆側(ce) 傾(qing) 在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平均幅度分別為(wei) 0.56cm、0.68cm和0.89cm,發生率分別為(wei) 20.1%、33.9%和52.4%。

  同時,調研組還為(wei) 國家體(ti) 育總局體(ti) 育科學研究所的在讀研究生拍攝了全脊柱X光片,發現所有研究生都至少存在1種身體(ti) 姿態異常,且25%的研究生存在脊柱側(ce) 彎陽性,87.5%的研究生存在脊柱矢狀麵曲度異常,如頸椎反弓、胸椎後凸角和腰椎前凸角過大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身體(ti) 姿態和脊柱健康問題在成年後也有進一步發展。

  另外,隨著年齡增長,兒(er) 童青少年表現出的身體(ti) 姿態問題也會(hui) 隨之增多。完全沒有任何不良身體(ti) 姿態的學生占比由小學階段的8.6%下降至高中階段的2.5%;56.2%的小學生存在至少2個(ge) 身體(ti) 姿態問題,而這一比例到高中上升至79.6%。可見,需要盡早對兒(er) 童青少年的身體(ti) 姿態問題進行幹預,以避免身體(ti) 姿態問題種類增長、程度加深。

  身體(ti) 姿態異常造成的危害多。除了較易理解的“外觀不好看”“看起來沒精氣神”等問題,長期身體(ti) 姿態異常還會(hui) 造成較多的後續危害,比較常見的是頸肩腰背疼痛及脊柱相關(guan) 疾病(如脊柱側(ce) 彎、椎間盤突出等)。

  小李是湖北省十堰市的一名初中生,最近有時感覺腰背部有點疼,但當他把這個(ge) 問題反映給母親(qin) 時,母親(qin) 卻總覺得“小小年紀哪會(hui) 腰疼”。這一論調並不罕見,甚至能代表不少家長的觀點。調查數據顯示,北京和天津的初中、高中生在一個(ge) 月內(nei) 非特異性腰背疼痛(即沒有任何特定疾病導致的疼痛)的發生率分別為(wei) 28.7%和34.5%。根據國內(nei) 外流行病學研究,雖然兒(er) 童青少年腰背疼痛大部分可自愈且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1周,但其成年後發生脊柱相關(guan) 疾病的風險會(hui) 增大2至6倍。除了腰背疼痛,身體(ti) 姿態長期處於(yu) 異常狀態會(hui) 提升出現其他脊柱相關(guan) 疾病的風險,例如腰椎間盤突出、脊柱側(ce) 彎等,進而可能會(hui) 影響內(nei) 髒器官、心肺功能的正常發育,以及兒(er) 童青少年的心理狀態。

  應對 建設全社會(hui) 協同參與(yu) 的護脊環境

  現代化生活導致的靜態生活方式、日益下降的身體(ti) 活動水平、整體(ti) 欠佳的體(ti) 質現狀……均成為(wei) 威脅兒(er) 童青少年身體(ti) 姿態健康的重要因素。及時發現並改善兒(er) 童青少年身體(ti) 姿態異常,是預防更嚴(yan) 重的脊柱相關(guan) 疾病、促進健康關(guan) 口前移的必要措施,是提倡“治未病”的重要舉(ju) 措。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體(ti) 育強國建設綱要》《關(guan) 於(yu) 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的意見》等各類文件的出台為(wei) 促進兒(er) 童青少年健康提供了方向。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ti) 育法》明確提出“要實施青少年和學校體(ti) 育促進計劃”,但圍繞身體(ti) 姿態異常問題仍需要更多具體(ti) 措施保障。

  定期篩查,建立常態化監測機製。摸清我國兒(er) 童青少年身體(ti) 姿態與(yu) 脊柱健康的“家底”,才能為(wei) 各級政府製定相應政策、社會(hui) 各界持續關(guan) 注與(yu) 支持提供先決(jue) 條件。2021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兒(er) 童青少年脊柱彎曲異常防控技術指南》,該指南關(guan) 注了病理性的脊柱疾病,而對於(yu) 脊柱健康的前置性問題——身體(ti) 姿態異常,沒有作出進一步規範和應對。近年來,隨著各類文件的出台,各地教育部門陸續將脊柱彎曲異常納入中小學生體(ti) 檢範圍,例如北京市教委、市衛健委、市財政局聯合發布的《北京市中小學生健康體(ti) 檢管理辦法(2022年版)》要求,“將超重、肥胖、營養(yang) 不良、脊柱彎曲異常、視力不良、齲齒、貧血作為(wei) 報告單指導的重點”。但需要注意的是,脊柱彎曲異常僅(jin) 僅(jin) 是身體(ti) 姿態異常所導致的諸多問題中最為(wei) 嚴(yan) 重的一小部分,更多的異常問題仍難以通過學生的常規體(ti) 檢及時發現。

  2022年7月,國家體(ti) 育總局發布的《兒(er) 童青少年身體(ti) 姿態測試指標與(yu) 方法》正式實施。調研組建議體(ti) 育部門、衛健部門以及教育部門共同製定相應政策,不僅(jin) 僅(jin) 要緊盯“脊柱側(ce) 彎”疾病,還要做好脊柱健康前端的預防工作。要將兒(er) 童青少年身體(ti) 姿態納入《國家學生體(ti) 質健康標準》、青少年體(ti) 育俱樂(le) 部的常規工作中,並加大《兒(er) 童青少年身體(ti) 姿態測試指標與(yu) 方法》宣傳(chuan) 推廣力度,統一兒(er) 童青少年身體(ti) 姿態的測試方法。麵向各級各類教育機構、衛生機構、青少年體(ti) 育俱樂(le) 部等開展標準的宣傳(chuan) 、推廣與(yu) 培訓,使其具備進行身體(ti) 姿態異常篩查的能力。同時,各級政府或相關(guan) 科研機構定期發布權威數據,形成年度公報製度,提高社會(hui) 知曉率。

  家校協同,推廣身體(ti) 姿態與(yu) 脊柱健康的綜合幹預方案。梳理國內(nei) 外關(guan) 於(yu) 改善身體(ti) 姿態的研究發現,單純通過運動幹預的方法產(chan) 生的效果通常不可持續,隨著運動幹預結束,其效果會(hui) 逐漸衰退。因此,身體(ti) 姿態異常幹預需要從(cong) 測試評估、健康教育、科普宣傳(chuan) 、校園支持性環境建設、家校聯合以及運動幹預技術推廣等多角度開展綜合防控工作。調研組前期在北京市西城區進行了綜合防控方案的研究,結果顯示,綜合防控能較為(wei) 有效地改善青少年頭部前伸、高低肩、駝背問題,其發生率分別從(cong) 幹預前的100%、45.5%、13.6%下降到78.9%、31.0%和0.0%。前期的經驗提示,基於(yu) 校園環境開展防控工作的同時,建立一整套家校協同的防控方案,對於(yu) 改善我國兒(er) 童青少年高發的身體(ti) 姿態異常問題比較有效。建議在更大範圍內(nei) 開展綜合防控方案試點工作,進一步探索並驗證適合在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學校中開展身體(ti) 姿態異常防控的方法。最終,引導教育、體(ti) 育、衛生等行政主管部門建立“身體(ti) 姿態異常與(yu) 脊柱健康”聯合工作機製,盡快製定並實施《兒(er) 童青少年身體(ti) 姿態健康校園幹預規範》的國家級或行業(ye) 標準,以期最大限度地為(wei) 兒(er) 童青少年開展身體(ti) 姿態異常的防控提供規範的操作指南,調動各級各類學校按照指南盡快開展身體(ti) 姿態異常的防控工作,從(cong) 而快速降低兒(er) 童青少年身體(ti) 姿態異常的發生率。

  加大體(ti) 育健康從(cong) 業(ye) 人員的覆蓋麵與(yu) 培訓力度。調動全體(ti) 教師尤其是衛生與(yu) 體(ti) 育教師的積極性,鼓勵其起到促進學生健康的重要作用。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ti) 育法》中明確提出要“保障體(ti) 育教師享受與(yu) 其他學科教師同等待遇”,應積極貫徹落實,從(cong) 而讓學生的健康工作真正成為(wei) 教育、教學中的重點。建議教育和體(ti) 育行政部門出台相應政策,夯實對體(ti) 育教師、校醫的職後培訓製度,妥善安排專(zhuan) 項資金,在體(ti) 育骨幹教師的國培、省培工作中,依托現有各級各類體(ti) 育與(yu) 衛生科研機構、社會(hui) 團體(ti) 開展針對身體(ti) 姿態異常的培訓。同時,將培訓後的考核與(yu) 職稱評審掛鉤,探索長效激勵機製。體(ti) 育部門應發揮體(ti) 育科技的引領帶動作用,研發適合國情的身體(ti) 姿態異常幹預“技術包”與(yu) “工具箱”,並在社會(hui) 機構層麵,麵向青少年體(ti) 育俱樂(le) 部從(cong) 業(ye) 人員開展兒(er) 童青少年身體(ti) 姿態培訓。

  將身體(ti) 姿態相關(guan) 的健康知識編入教材。教育部門應盡快組織力量將身體(ti) 姿態與(yu) 脊柱健康的內(nei) 容納入教材編寫(xie) 規劃,編製適合不同學齡學生的教材教輔,讓更多的兒(er) 童青少年能夠掌握良好身體(ti) 姿態與(yu) 健康的知識,養(yang) 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加強身體(ti) 姿態與(yu) 脊柱健康的科普與(yu) 宣傳(chuan) 。應鼓勵體(ti) 育、衛健和教育科研機構研發身體(ti) 姿態與(yu) 脊柱健康相關(guan) 的科普圖書(shu) 和視頻。調動媒體(ti) 廣泛宣傳(chuan) 身體(ti) 姿態異常的危害及解決(jue) 方案,鼓勵利用全媒體(ti) 平台,發起各類線上活動,通過全民互動參與(yu) 科學引導、喚醒受眾(zhong) 對身體(ti) 姿態與(yu) 脊柱健康的意識。推動身體(ti) 姿態科普進學校、進社區、進鄉(xiang) 村,拓寬公眾(zhong) 接受相關(guan) 科普教育的渠道。

  未來,應著力構建兒(er) 童青少年脊柱健康友好型環境,逐步將兒(er) 童青少年身體(ti) 姿態和脊柱健康篩查“身邊化”“常態化”“實時化”,讓兒(er) 童青少年享有“身體(ti) 姿態有評估、測試結果有跟蹤、運動方案有指導、健康知識常更新”的全方位保障。

  如何及早發現脊柱側(ce) 彎

  據估計,我國中小學生脊柱側(ce) 彎發生率為(wei) 1%~3%,測彎人數已經超過500萬(wan) ,並以每年30萬(wan) 左右的速度遞增。

  當父母看到以下症狀時,一定要盡快帶孩子前往醫院檢查,以盡早確定其是否患有脊柱側(ce) 彎

  ●兩(liang) 側(ce) 肩膀高度不一致

  ●後背一側(ce) 有隆起現象

  ●腰部兩(liang) 側(ce) 其中一側(ce) 有褶皺

  ●雙側(ce) 胸廓不對稱時

  (作者:國家體(ti) 育總局體(ti) 育科學研究所與(yu) 光明日報聯合調研組調研組成員:馮(feng) 強、周譽、王富百慧、何衛、餘(yu) 歡、王珂、田玉傑、吳鍵)

  (記者 晉浩天)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