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校規,要約束言行更要尊重學生

發布時間:2022-08-30 09:5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教育隨想】

  在自由與(yu) 紀律的博弈之間找到平衡——

  校規,要約束言行更要尊重學生

  作者:陳立武(安徽滁州開放大學校長、教授)

  最近有兩(liang) 則報道引發關(guan) 注:一則是某中職學校要求學生放學“像軍(jun) 人一樣排著整齊的隊伍,邁著統一的步伐,安靜地去食堂吃飯”;另一則是某小學規定學生“課間上廁所不得奔跑,隻能走著去”。對於(yu) 這兩(liang) 條校規,人們(men) 普遍認為(wei) 沒有尊重學生,不夠以人為(wei) 本。此類校規背後的動因,值得我們(men) 仔細思考:學校到底該有怎樣的紀律要求,如何製定合理的校紀校規?

  在實施人本管理、創建和諧校園的今天,我們(men) 需促進學生個(ge) 性發展,確保學生人格健全,需要營造寬鬆的環境空間,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理解、信任。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不要紀律,沒有紀律的約束是絕對不行的。但校紀校規應符合法律法規,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也不能為(wei) 了學校的管理方便和“麵子好看”而隨意設定。

  如何在自由與(yu) 紀律的博弈中找到平衡呢?且看一則高中校規。某市屬中學為(wei) 保證校園交通安全,明確規定學生上學隻能騎自行車或電瓶車,不得騎摩托車或駕駛汽車進校。校規得到了認可,執行效果不錯。不料新學年剛開學,一位新生騎著摩托車進校,停放於(yu) 公用車棚之下,告知學生校規後,沒想到第二天學生又將摩托車騎來了。老師和學生父親(qin) 溝通,結果他先說住家距離遠,孩子無法騎自行車來回,又質問“不讓騎摩托是哪家的規定”,後揚言到市教育局告狀……果然,校長很快接到教育局領導電話,要求學校就這一校規召集家長進行論證,確保宣傳(chuan) 到位,讓每一位家長知曉。於(yu) 是,學校邀請家長代表、學生代表與(yu) 學校教師三十多人(那位父親(qin) 也在被邀之列)座談,讓大家就學生能不能騎摩托車上學進行分析討論,各抒己見。結果很明確,除了那位家長,無人讚同學生騎行摩托車。理由很簡單——學校裏師生高度聚集,自行車、電瓶車都無法避免磕碰傷(shang) 害,何況體(ti) 型大、速度快、難以控製的摩托車。麵對眾(zhong) 人的一致意見,那位家長也不再堅持。於(yu) 是,校方印發了“告學生家長書(shu) ”,經過論證而發布的這條校規,合情合理合法,凝聚了大家的共識,體(ti) 現了開放和民主,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廣泛認可。

  再看一則爭(zheng) 議話題——學生課堂發言要不要舉(ju) 手?多少年來我們(men) 一直要求並強調,學生課堂發言需先舉(ju) 手,老師同意後才可站起來發言。但幾年前,上海市明確規定“中小學生課堂發言,不需要舉(ju) 手,可以直接站起來發言”。這無疑是簡化程序、提高效率、打造高效課堂的舉(ju) 措。仔細研究我們(men) 也會(hui) 發現,這裏也有紀律約束,那就是要學生“站起來”。其目的是維持課堂的正常秩序,防止學生在台下自由發言,各說各話而引起無序和混亂(luan) 。

  回到文章開頭說到的兩(liang) 條校規。

  對於(yu) 前一則,校園不同於(yu) 軍(jun) 營,對學生進行適度的嚴(yan) 格要求是必要的,能夠促使他們(men) 養(yang) 成良好習(xi) 慣,但過於(yu) 苛刻的要求會(hui) 引起學生逆反心理,造成對立和反抗。更重要的是,學生發展是第一位的,中職生處於(yu) 人生的起步階段,年齡尚小,彼此個(ge) 性不同、特點各異,需要自主選擇、多元發展,決(jue) 不可統一模式,強製要求。

  小學生“課間上廁所不得奔跑”,本意是好的——為(wei) 了防止匆忙奔跑中摔倒、磕碰造成自身傷(shang) 害;避免與(yu) 人相撞,危及他人。但校長有沒有想過,學生內(nei) 急嚴(yan) 重怎麽(me) 辦?課間時間不夠用怎麽(me) 辦?麵對生源驟增、學校資源不足,學生如廁要長時間排隊等候又該怎麽(me) 解決(jue) ?顯然,我們(men) 不能因為(wei) 怕出安全問題而妨礙學生的生理需求,限製學生的應有權利。麵對頻繁出現的因奔跑而致的傷(shang) 害,豈能用一句口號式的校規簡單應對?校長真正要做的是:引導學生認識奔跑可能造成的傷(shang) 害,教育學生“輕聲慢步靠右行”,課間主動帶領教師走向室外走到學生中間,給予奔跑中的學生以溫暖的提醒和必要的警示;同時,切實解決(jue) 好學生如廁難等問題。

  自由與(yu) 紀律的博弈就像玩蹺蹺板遊戲,需要兩(liang) 端重力均衡、彼此相當,如果失衡,就會(hui) 出現“嚴(yan) 管死、放開亂(luan) ”的現象。因此,校規的出台要根植於(yu) 認同,要找到擁有廣泛共識的平衡點。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