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秋老虎” 處暑養生這樣做
8月23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據了解,處暑的“處”即躲藏、終止之意,顧名思義(yi) ,處暑有炎熱即將過去,暑天將近結束的意思。然而這個(ge) 節氣廣州天氣依舊炎熱,“暑處寒來”之際,氣候待變之時,有哪些養(yang) 生的要點需要注意?羊城晚報記者專(zhuan) 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醫師高三德,請他給讀者談談處暑的養(yang) 生之道。
對抗“秋老虎”,補水潤肺少不了
暑氣漸退,秋意漸顯,正是“爭(zheng) 秋奪暑”之時。但嶺南天氣還沒出現真正意義(yi) 上的秋涼,甚至此時晴天下午的炎熱不亞(ya) 於(yu) 暑夏之季,這也是人們(men) 常說的“秋老虎,毒如虎”之意。高三德介紹,“秋老虎”的蠻橫在於(yu) 炎熱回燒,高溫之下人體(ti) 仍然出汗較多,陰液容易消耗,且溫燥氣候易傷(shang) 陰津,人們(men) 容易出現頭發枯燥、皮膚緊繃、眼睛幹澀、口唇及鼻咽黏膜幹燥、大便幹結難解等問題,此皆肺主皮毛、燥氣傷(shang) 肺之象。
“此時,人體(ti) 應適當補充水分,以避免燥邪傷(shang) 肺。”高三德說道,處暑時節,人體(ti) 飲入水分以少量頻次,甜鹹搭配為(wei) 宜,在飲用水中加入少量食鹽可減少體(ti) 內(nei) 水分流失,而淡糖水或蜂蜜水有潤肺養(yang) 陰的作用,故“朝朝鹽水,晚晚蜜糖”可謂秋季的飲水養(yang) 生之道。
秋氣應肺,肺喜潤惡燥,飲食養(yang) 生當注重“清”“潤”二字。清涼潤燥宜多吃黃瓜、西紅柿、胡蘿卜、蓮藕、馬蹄、葡萄、梨、柿子、柑橘、甘蔗等甘潤多汁的瓜果,除了能補足機體(ti) 缺失的水分以外,亦富含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yang) 物質。
高三德提醒,處暑時節日常飲食應當戒除辛燥,食用辛辣、燒烤、煎炸等食品容易上火,損傷(shang) 陰液,易加重秋燥症狀,應當盡量避免。
秋乏怎麽(me) 辦?保證休息,運動消困!
秋乏是一種自然生理現象,是人體(ti) 為(wei) 補償(chang) 夏季超常消耗的一種保護性反應。處暑節氣處在由熱轉涼的氣候交替時期,由於(yu) 夏季高溫人體(ti) 出汗多、睡眠少、食欲差、體(ti) 力消耗大,且高溫還會(hui) 使神經係統興(xing) 奮性增高,新陳代謝加速,能量支出過大,這時人體(ti) 便會(hui) 欠下很大一筆“債(zhai) ”。隨著秋天的到來,氣候變涼,各係統也隨之發生變化,從(cong) 活躍狀態轉入生理性休整期,於(yu) 是秋乏就發生了。
“應對秋乏,要保證休息,早睡多睡。”高三德介紹,處暑節氣天氣轉涼,我們(men) 就應該改變夏季晚睡的習(xi) 慣,盡量提前1小時上床休息,隻有保證充足的睡眠才能夠消除疲乏,恢複精力,為(wei) 第二天的工作積蓄能量。同時,適當午睡也利於(yu) 化解困頓疲勞,特別是睡眠相對不足的“上班族”。“應注意的是,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不宜超過1小時。”他強調,過度深睡往往不利於(yu) 午後覺醒,反而影響下午的工作狀態。
“此外,運動消困、伸腰醒神也是對付秋乏的妙招。”高三德說道,處暑時節南方地區濕熱仍盛,中醫建議早上、午後清涼之時人體(ti) 應適當運動,揮汗祛濕,泄汗除熱,能夠有效消除體(ti) 內(nei) 濕熱之困,讓人一身輕鬆,困乏全消。不能外出鍛煉的“上班族”也可在辦公室裏多伸懶腰,同樣有消除疲勞的效果。(記者 薛仁政 通訊員 王雯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