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乳製品冰品消費供需兩旺

發布時間:2022-08-31 10:08:00來源: 經濟日報

  凱度消費者指數中國城市家庭樣組數據顯示,上半年乳品市場銷售總體(ti) 保持平穩增長,其中,上半年冰品銷售額同比增速為(wei) 14.7%,高於(yu) 液態乳品銷售額同比增速。

  “乳製品冰品消費需求快速增長有多方麵原因。”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產(chan) 業(ye) 經濟室主任、國家奶牛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產(chan) 業(ye) 經濟室主任劉長全分析說,近年來,隨著人們(men) 生活水平提高,特別是在外就餐等休閑活動增多,乳製品冰品的消費場景、消費渠道更加多元,乳製品冰品消費的季節性防暑降溫功能有所下降,休閑與(yu) 時尚等多種功能進一步擴展。

  在此過程中,網絡新媒體(ti) 的宣傳(chuan) 帶動,進一步促進了熱銷時尚單品出現。同時,各大乳製品企業(ye) 積極布局乳製品冰品生產(chan) 經營,產(chan) 品更加豐(feng) 富、種類更加多元。伊利“須盡歡”冰淇淋等乳製品冰品深受消費者歡迎。

  “當前冰淇淋行業(ye) 呈現出健康、強化體(ti) 驗、品類跨界三大趨勢。”伊利集團副總裁張軼鵬告訴記者,首先,消費者追求健康的產(chan) 品,關(guan) 注產(chan) 品的營養(yang) 成分表、配料表;其次,有新意的包裝、獨特的造型和多變的口味,也是影響消費者體(ti) 驗的重要因素;最後,品類跨界在食品行業(ye) 越來越普遍,冰淇淋行業(ye) 已呈現出聯合甜品烘焙、街飲、糖果巧克力的跨界。“今年伊利新推出的綺炫黑巧和綺炫炫玲瓏,就是在有趣有顏維度上的創新品種。”

  可以說,如今乳製品冰品的消費場景,已從(cong) 過去的防暑降溫轉為(wei) 不分季節的習(xi) 慣性消費,市場規模也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中國冰淇淋雪糕行業(ye) 趨勢報告》顯示,我國冰淇淋市場保持增長態勢,2020年達到1470億(yi) 元,2021年超過1600億(yi) 元,市場規模穩居全球第一位。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擁有冰淇淋相關(guan) 企業(ye) 4.5萬(wan) 家,其中2021年新增注冊(ce) 企業(ye) 4720多家,同比增速達12.5%。

  消費者對新風味、新形象的偏好加快了乳製品企業(ye) 在冰品上的創新速度。近年來,市場上的冰淇淋產(chan) 品不斷從(cong) 糖果、咖啡、酒等飲料中汲取創新元素,口味也趨向多樣化,一些跨界合作更是讓品牌形象趨向豐(feng) 富化、年輕化。比如,伊利“須盡歡”3D團扇鮮牛奶冰淇淋,在品牌原有國潮風概念上進行升級,添加了3.8倍蛋白厚乳。

  冰淇淋雪糕成為(wei) 消費熱點已是乳製品企業(ye) 的共識。張軼鵬認為(wei) ,麵對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乳品企業(ye) 要把握住這一變化趨勢,在品質與(yu) 創新這兩(liang) 項基本功上持續發力。一方麵,推動產(chan) 品不斷增強品質,抓住品質升級,就抓住了消費者選擇的關(guan) 鍵;另一方麵,以創新為(wei) 核心,將創新作為(wei) 一項係統性、全方位的工作來推動。

  “乳製品冰品消費供需兩(liang) 旺反映了國內(nei) 乳製品消費結構的變化,特別是對新鮮產(chan) 品、更多種類、更多功能的乳製品的需求在增長,這一變化趨勢使得成本以外的因素對競爭(zheng) 力產(chan) 生更大影響,比如因貼近消費者對國內(nei) 市場動態變化的把握能力、本土新鮮奶源供給保障能力等。”劉長全表示,在飼料飼草供給不足、成本居高不下、國內(nei) 原料奶成本將長期高於(yu) 國外的情況下,這一變化對提升中國奶業(ye) 特別是奶源競爭(zheng) 力以及奶業(ye) 長期發展有重要影響。

  乳品企業(ye) 又該如何把握這一機遇實現更好發展?劉長全認為(wei) ,首先,要進一步深入把握這一變化背後的趨勢性因素,特別是消費行為(wei) 變化趨勢,圍繞增長性消費需求加快產(chan) 品創新;其次,要加強數字化技術在生產(chan) 、銷售等各個(ge) 環節的應用,尤其是要發揮數字技術對產(chan) 業(ye) 鏈的整合作用。比如,充分收集市場需求數據,據此掌握需求動態變化並指導生產(chan) ;發揮數據的生產(chan) 要素作用,提高生產(chan) 效率;利用數字技術讓消費者更多了解奶業(ye) 產(chan) 業(ye) 鏈,提高消費者對國產(chan) 乳製品的信心。此外,還要繼續完善奶業(ye) 產(chan) 業(ye) 鏈的利益聯結機製,讓本土優(you) 質原料奶供給成為(wei) 我國奶業(ye) 競爭(zheng) 力的重要支撐,也讓產(chan) 業(ye) 增值收益反哺奶牛養(yang) 殖業(ye) ,提升奶業(ye) 產(chan) 業(ye) 基礎。(經濟日報記者 吉蕾蕾)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