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31省份今啟動教師資格考試報名 這些政策要了解

發布時間:2022-09-02 09:3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9月2日電(記者闞楓)今起,31省份將啟動2022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的報名工作,筆試將於(yu) 10月29日舉(ju) 行。這次教資考試有哪些政策需要考生掌握?近年來的“教資熱”現象原因有哪些?

  下半年教資考試筆試時間確定

  近日,教育部教育考試院發布消息,2022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報名工作將於(yu) 9月2日開始。

  此次筆試在31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舉(ju) 辦,教育部教育考試院稱,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要求考生誠信參加考試,並在報名前通過報名係統進行“誠信考試承諾”確認,否則拒絕報考。

  按照現行的教師資格考試辦法,該考試在多數省份一年舉(ju) 行兩(liang) 次,近3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都安排在10月底進行。

  記者發現,目前,31省份均發布了2022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報名公告,按照各地發布的報名公告,2022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將於(yu) 10月29日舉(ju) 行。

  教資考試,這些政策要了解

  今年4月,教育部等多部門聯合下發《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再次明確嚴(yan) 把教師入口關(guan) ,全麵推開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注冊(ce) 製度改革。教師必須取得相應教師資格,持教師資格證上崗任教。

  6月,人社部聯合教育部發布了《關(guan) 於(yu) 做好2022年中小學幼兒(er) 園教師公開招聘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統籌謀劃中小學幼兒(er) 園教師公開招聘工作,穩定招聘規模,促進高校畢業(ye) 生在中小學幼兒(er) 園就業(ye) 。

  按照通知要求,對於(yu) 在2021年及2022年中小學(含幼兒(er) 園、中等職業(ye) 學校)教師資格考試中受疫情影響考生,可以參加教師招聘,通過教師招聘的可以先上崗從(cong) 事輔助性教育教學工作,再參加考試並取得教師資格。

  中小學幼兒(er) 園凡在2022年12月31日前招聘受疫情影響高校畢業(ye) 生的,不得將取得上述教師資格作為(wei) 限製性條件。

  規模不斷擴大的“考證大軍(jun) ”

  近年來,每逢教師資格考試報名季,“教資”相關(guan) 話題都能登上熱搜榜。

  2019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網報第一天,由於(yu) 報名人數過多,導致報名端口擁堵,報名官網服務器因壓力過大一度崩潰。從(cong) 數據來看,2016年全年教師資格考試報名人數共有260萬(wan) 人,而短短三年之後的2019年,教師資格考試報名人數就攀升至900萬(wan) 人。

  去年9月,教育部在介紹教師隊伍建設進展成效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透露,2021年全國已有191萬(wan) 人次通過認定獲得教師資格證書(shu) ,較2020年全年增長28.7%。

  從(cong) 更長的時間段對比,教育部曾公布數據,“十三五”期間,全國年平均認定教師資格人數在160萬(wan) 以上,較“十二五”年增長約37%。

  專(zhuan) 家:“教資熱”需理性看待

  對於(yu) “教資熱”和“教師熱”,今年6月,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本科生就業(ye) 報告》顯示,“中小學教育”長期以來是本科生就業(ye) 量較大的職業(ye) 類,調查顯示,2021屆本科生畢業(ye) 半年後有8.9%從(cong) 事該領域工作,5.1%在公辦中小學任教。

  “教師職業(ye) 本身跟其他職業(ye) 相比,相對來說比較穩定,越來越多的人傾(qing) 向考教師資格,此外,教師入職主要是兩(liang) 個(ge) 環節,一是考證,二是考編,如果沒有教師資格證,現在入編基本上沒可能,要考證通過以後,才有可能考入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chu) 朝暉說。

  儲(chu) 朝暉說,考證的人多,一個(ge) 主要原因就是不斷攀升的大學畢業(ye) 生規模,就業(ye) 競爭(zheng) 之下,持證就意味著多了一條出路。

  儲(chu) 朝暉同時提醒,考證者應理性看待教資考試的熱度,並不是所有持證者未來都能從(cong) 教。“像日本,大概8個(ge) 取得教師資格證的人,隻有1個(ge) 能夠進入教師崗位,因為(wei) 師資規模在不斷調整,未來,我們(men) 國家也可能會(hui) 出現這種情況,拿教師資格證的人比較多,但是直接能夠上崗的人是相對少數。”(完)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