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斜杠青年”,別掉進“斜杠陷阱”
作者:土土絨
白天,他們(men) 是設計師、程序員、公司職員……身著職業(ye) 服裝穿梭在高樓間、辦公室裏;夜裏,他們(men) 則“變身”成直播UP主、代駕、健身教練等各種角色,以利用私人時間尋求主業(ye) 外的收入。這些擁有多重身份、多種職業(ye) 的人,常常用斜杠來介紹自己,比如:作家/插畫師/攝影師,因此被稱為(wei) “斜杠青年”。
近年來,“斜杠青年”一直是熱議話題。據某招聘平台《中國人力資本生態十年變遷白皮書(shu) (2011-2021)》調研數據顯示,2021年有51.85%的職場人擁有副業(ye) 。斜杠青年的大量出現,無疑是社會(hui) 發展的產(chan) 物。一方麵,人們(men) 有了更多的空餘(yu) 時間,可以去追求自己的興(xing) 趣愛好,豐(feng) 富自己的人生;另一方麵,互聯網將世界前所未有地緊密聯係在一起,不但催生了很多時間靈活的新職業(ye) ,也給了年輕人更多學習(xi) 新技能、連接新群體(ti) 的機會(hui) 。
但是,雖然都叫斜杠青年,斜杠與(yu) 斜杠之間卻各不相同。互聯網上一度熱議過年輕人上班與(yu) 下班的“割裂感”,“上班不準笑,下班去搞笑”“上班工程狗,下班扛琴走”,大多表現年輕人上班時正襟危坐,下班後卻個(ge) 性飛揚。這樣的斜杠青年,是為(wei) 了追求自由、發展個(ge) 人興(xing) 趣而“斜杠”,他們(men) 發展副業(ye) 與(yu) 經濟收入並不直接相關(guan) 。不過,根據時代數據、齊魯人才網提供的數據,斜杠青年青睞的職業(ye) 中,微商排名第一,達到了47.61%,快車司機和淘寶店主分別位列二三位。這些副業(ye) 靈活性較高,收入也較為(wei) 可觀。這類“斜杠”,則更多是為(wei) 了獲得經濟收入。
追求斜杠本沒有錯,但年輕人對副業(ye) 的熱衷也讓不少機構從(cong) 中尋到財富密碼。一時間,“0基礎學剪輯,輕鬆月入上萬(wan) 元!”“做好這件事,一個(ge) 月賺2W+”等五花八門的廣告出現在各個(ge) 社交平台上。但值得注意的是,類似培訓機構魚龍混雜,稍有不慎就可能損失慘重。
這些年來,各種兼職、培訓糾紛屢屢引發關(guan) 注。特別是一些看上去“時尚新潮”,又充滿“錢景”的兼職,更容易吸引年輕人的目光。“靠聲音副業(ye) 賺錢”“教你說話就能月入過萬(wan) ”“小白也能聲音變現”……這些廣告充滿誘惑力,門檻低,收入高,看上去為(wei) 年輕人鋪設了一條“躺贏”之路,但背後隱藏的卻是商家的重重套路。有人花費數千元上培訓班最終卻打了水漂,有人想兼職聲播卻深陷刷單騙局。因此,各地警方、媒體(ti) 均多次曝光此類騙局,提示人們(men) 避免上當。
總而言之,斜杠青年並沒有人們(men) 想象的那樣輕鬆又光鮮。副業(ye) 的邏輯和主業(ye) 並沒有什麽(me) 不同,每一件事都要付出大量的努力才能做好。蜻蜓點水、淺嚐輒止,不可能在任何一個(ge) 行業(ye) 裏獲得尊重。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有的人一開始隻是想發展一下副業(ye) ,最後卻把主業(ye) 辭掉的原因——想做好副業(ye) ,也得把它當主業(ye) 來嚴(yan) 肅對待。
即使是新興(xing) 的小眾(zhong) 行業(ye) ,要想持續發展下去,也必然會(hui) 越來越專(zhuan) 業(ye) 化、職業(ye) 化。所以,你想切入的副業(ye) ,也是別人的主業(ye) 。而那些鼓吹“高收入、低門檻”的兼職廣告,往往不是餡餅而是陷阱。因此,在決(jue) 定發展副業(ye) 之前,必須問清楚自己:準備好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了嗎?具備這一行必需的知識技能了嗎?不同的目標帶來了不同的斜杠選擇,但相同的一點是: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土土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