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突遇強震如何正確避險?專家解讀
9月5日12時52分,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在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期間遇到地震,該怎樣快速選擇正確的避險方式?
9月5日,四川大學教授、地震預警與(yu) 多災種預警應用信息技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就此進行了解讀。
“當兩(liang) 個(ge) 突發事件並發時,我們(men) 需要衡量考慮基於(yu) 危險程度的避險優(you) 先級和基於(yu) 預警時間的緊急程度的問題。如果危險程度差不多,則需要先應對緊急程度更高的事件;如果危險程度差別較大,則先應對危險程度更高的事件。”王暾說,曆數近30年發生的災害,“黑天鵝”“灰犀牛”級巨災雖是小概率的,仍需要深入研究其預警機製、響應預案、演練方案、化解方案、配套法規製度等。四川成都青白江區5.1級地震後,四川省應急管理廳製定了《疫情期間重特大地震應對準備重點工作方案》,而研究製定雙突發或多突發事件的預警信息的對策,是應急管理工作需要進一步考慮的工作內(nei) 容。
他說,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社會(hui) 敲響了建立預警機製的警鍾,我們(men) 也應當持續建立適當超出預警響應級別的響應機製,依靠技術手段支撐預警信息,通過預警機製或可幫助民眾(zhong) “搶出來”一些逃生和避險的寶貴時間。
疫情期間突遇強震如何正確避險?他說,疫情期間,民眾(zhong) 需備有防疫—地震應急包,包內(nei) 備有水、壓縮餅幹、保溫毯、手電、口哨、折疊刀、衛生紙和醫藥包。此外,可在應急包中多備口罩和適量酒精消毒液,但要注意遠離火源。發生地震時,如果民眾(zhong) 正在居家隔離,可粗略判斷一下地震的遠近和強弱,再選擇不同的避震方法。
他說,目前我國大部分建築都達到了“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設防水準。因此,若發生了震級較小的地震,應該盡量保護自己不被墜落物砸傷(shang) ;若遇近處震級較大的地震,應該帶上防疫—地震應急包,選擇室內(nei) 安全地帶就近躲避。同時,若民眾(zhong) 能到達戶外,需要佩戴好口罩,盡快跑到開闊地帶,保持和人群的安全距離;若民眾(zhong) 在室內(nei) 避險地震,則不需要考慮防疫的事情,隻需采取正常的室內(nei) 避險方式即可,如保護頭部,就近躲避在活命三角區,遠離玻璃和懸掛物等;若預警地震烈度不是強破壞性的,則防疫優(you) 先級高,需要做好防疫措施再避險地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