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高新區生產總值十年增長迅速
光明日報北京9月14日電 記者楊舒14日從(cong) 科技部媒體(ti) 吹風會(hui) 上獲悉,國家高新區園區生產(chan) 總值從(cong) 2012年的5.4萬(wan) 億(yi) 元增長至2021年的15.3萬(wan) 億(yi) 元,增長2.8倍,占我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的比重從(cong) 2012年的10.1%增長至2021年的13.4%,提高了3.3個(ge) 百分點,已成為(wei) 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介紹,截至目前,國家高新區總數達173家,較2012年增加84家,依托66家國家高新區建設23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比2012年增加20家。十年來,國家高新區內(nei) 企業(ye) 營業(ye) 收入增長超過2.9倍,淨利潤增長超過3.4倍,營業(ye) 收入超過1000億(yi) 元的國家高新區數量從(cong) 2012年的54家增長至2021年的97家。
同時,國家高新區也是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重要力量。過去十年,國家高新區R&D經費投入增長了3.7倍,2021年首次超過1萬(wan) 億(yi) 元,占全國企業(ye) R&D經費投入的48.2%;國家高新區的高新技術企業(ye) 數量十年增長了6.4倍,從(cong) 2012年的不足2萬(wan) 家,增長至11.5萬(wan) 家。國家高新區企業(ye) 發明專(zhuan) 利有效量占全國的比重從(cong) 2012年的29.5%上升至2021年的44.0%。十年來,國家高新區在量子信息、高速鐵路、北鬥導航、國產(chan) 大飛機、5G通信等國家戰略性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參與(yu) 蛟龍號研製、神舟十四號發射、新冠疫苗研發等一係列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第一枚人工智能芯片、第一顆量子通信衛星等許多個(ge) 第一,均誕生在國家高新區。
國家高新區也成為(wei) 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的重要載體(ti) ,湧現出華為(wei) 、騰訊、寧德時代等世界一流企業(ye) ,以及大疆、科大訊飛、海康威視等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誕生了超過半數的“中國生物醫藥百強”企業(ye) ,90%的“中國互聯網百強”企業(ye) 和67%的科創板上市企業(ye) ,培育和集聚了全國35.9%的科技型中小企業(ye) 、36.2%的高新技術企業(ye) 。
在集聚創新創業(ye) 資源方麵,國家高新區也成為(wei) 重要陣地。科技部成果轉化與(yu) 區域創新司副司長吳家喜介紹,目前,國家高新區聚集了全國84%的國家重點實驗室、78%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56%的國家科技企業(ye) 孵化器和43%的國家備案眾(zhong) 創空間。當前,國家高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入庫達22.6萬(wan) 家,預計2022年底入庫數量達45萬(wan) 家,全國高新技術企業(ye) 預計2022年底達40萬(wan) 家。下一步,將加強各類資源的統籌協調,加快科技政策紮實落地,優(you) 化創新創業(ye) 服務,推動科技創新關(guan) 鍵變量轉化為(wei) 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