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招生製度十年變革:更公平、更科學、更有成效
光明日報記者 唐芊爾
考試招生製度作為(wei) 國家的基本教育製度,關(guan) 係國家發展大計,關(guan) 係百姓切身利益,也關(guan) 係青少年健康成長。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考試招生製度改革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wei) 根本任務,穩步推進、成效顯著。
“截至目前,教育部已陸續出台了實施高中學業(ye) 水平考試、加強和改進綜合素質評價(jia) 、規範高考加分、實施強基計劃、推進高職分類考試、改革藝術體(ti) 育考試招生等一係列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配套政策,分五批指導29個(ge) 省(區、市)啟動了高考綜合改革,各地結合實際製定改革實施方案並有序組織實施,形成了分類考試、綜合評價(jia) 、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ti) 製機製更加健全,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製度更加完善。”在9月15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總結道。
考試招生更加公平
就讀於(yu) 中國人民大學的大四學生王麗(li) (化名),來自山西省呂梁市的一個(ge) 國家級貧困縣。高考時,受惠於(yu) 國家專(zhuan) 項計劃,她得以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學習(xi) 。“這個(ge) 政策,對參加高考時的我是個(ge) 很大的動力來源。”
十年來,區域城鄉(xiang) 入學機會(hui) 更加公平。王輝告訴記者,教育部持續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每年從(cong) 全國招生計劃增量中專(zhuan) 門安排部分名額麵向中西部地區和考生大省招生。“持續實施重點高校招收農(nong) 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zhuan) 項計劃,招生名額從(cong) 2012年的1萬(wan) 人增至2022年的13.1萬(wan) 人,累計錄取學生95萬(wan) 餘(yu) 人,形成了保障農(nong) 村和貧困地區學生上重點高校的長效機製。同時,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升學考試政策,累計已有168萬(wan) 餘(yu) 名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了高考。”
十年來,高考加分大幅減少、嚴(yan) 格控製。據介紹,2015年、2019年,教育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先後開展了兩(liang) 輪清理和規範高考加分工作,明確取消體(ti) 育特長生、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you) 秀學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跡等5類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指導各地減少地方性加分項目,進一步降低加分分值。目前,已取消5類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逐步取消95類地方性加分項目。
十年來,考試招生管理更加嚴(yan) 格規範。王輝介紹,教育部製定出台了《高校招生違規行為(wei) 處理暫行辦法》,提出並實施“30個(ge) 不得”“八項基本要求”等一係列招生禁令;持續強化信息公開,嚴(yan) 格落實招生信息“十公開”,建立部、省、高校和中學四級信息公開製度;配合公安部等部門嚴(yan) 厲打擊涉考違法犯罪活動;此外,教育部還不斷健全部門協作機製,成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提出“應考盡考”的人性化考試理念,探索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組織大規模考試中國經驗。
人才選拔更加科學
從(cong) 2014年以來,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hui) 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鍾秉林與(yu) 研究團隊,就一直在對多個(ge) 省份的高考綜合改革進行跟蹤與(yu) 評估。通過分析50多萬(wan) 份問卷,梳理了80多場座談會(hui) 近800人次的訪談資料,他與(yu) 團隊見證了新一輪考試招生製度改革的全過程。
在鍾秉林看來,這一輪考試招生製度改革通過建立分類考試、綜合評價(jia) 、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著力於(yu) 科學選拔人才。
注重德智體(ti) 美勞全麵考查的考試內(nei) 容體(ti) 係基本建成。“高考命題由單純的學科知識考試評價(jia) 逐漸轉變為(wei) 綜合考查學生的知識、能力、素養(yang) 、價(jia) 值觀,著力選拔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時代新人。”鍾秉林表示。
教育部教育考試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孫海波介紹,近幾年的高考命題不僅(jin) 深度融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還緊扣時代脈搏,圍繞改革開放40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決(jue) 戰脫貧攻堅、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時代主題,引導學生堅定“四個(ge) 自信”,助力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此外,將對體(ti) 美勞教育的引導與(yu) 考查內(nei) 容、考查要求、考查載體(ti) 有機融合,促進學生素養(yang) 全方位提升。
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的選拔機製初步建立。2020年,教育部啟動實施強基計劃。“強基計劃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目前由39所‘雙一流’建設高校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以及哲學、曆史、古文字學等專(zhuan) 業(ye) 招生。推進‘破五唯’教育評價(jia) 改革,積極探索在招生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多維度評價(jia) 。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實行小班化、導師製,探索本碩博銜接的培養(yang) 模式。三年來,強基計劃共錄取新生1.8萬(wan) 餘(yu) 人。有關(guan) 高校普遍反映,通過強基計劃確實選拔了一批對基礎學科研究有誌向、有興(xing) 趣、有天賦的優(you) 秀學生。”王輝介紹道。
符合職業(ye) 教育特點的考試招生製度基本建立。近年來,教育部大力推進高職分類招考,推動高職院校的考試招生與(yu) 普通高校本科相對分開,采取“文化素質+職業(ye) 技能”的考試評價(jia) 方式。各地一般在每年春季安排舉(ju) 行高職院校分類考試。學生也可參加統一高考進入高職院校。在各地的大力推進下,分類考試已成為(wei) 學生升入高職院校的主渠道。全國每年通過分類考試錄取的考生已超過300萬(wan) 人,占高職招生總量的60%以上。
育人成效更加突顯
據了解,截至目前,全國29個(ge) 省份已啟動高考綜合改革。“隨著高考綜合改革深入推進,教育部圍繞強化條件保障、深入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促進教考招有效銜接等改革重點任務,著力促進普通高中和高校人才培養(yang) 銜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李曉勇表示。
鍾秉林指出:“在高考綜合改革省份,我們(men) 看到教、評、考、招有效銜接,統籌推進,有力促進了學生的成長發展。”
——教學有了“新常態”,高中全麵開展選課走班,教學模式由“齊步走”向“個(ge) 性化”轉變;開展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指導學生更好地選課選考、成長成才;
——考試有了“新模式”,新高考方案的考試科目由“固定組合”向“多元選擇”轉變,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性,學生的興(xing) 趣、特長得到更加充分的發展;
——評價(jia) 有了“新機製”,各省普遍建立統一的綜合素質評價(jia) 信息管理係統,客觀記錄學生的成長發展過程,引導學生增強社會(hui) 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招錄有了“新方式”,學生報考由側(ce) 重“學校”向“學校+專(zhuan) 業(ye) ”轉變,考生誌願與(yu) 錄取更加精準地匹配,更多學生“錄其所願”……
“有關(guan) 地方委托第三方機構對高考綜合改革進行了跟蹤評估,各方麵普遍對新高考改革措施給予積極評價(jia) ,特別是學生對自主選課選考等改革舉(ju) 措認同度較高。中學和高校普遍認為(wei) 這一輪改革在促進學生知識結構文理交融、提高學生的學習(xi) 興(xing) 趣和能力、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因材施教等方麵取得了積極成效。”王輝表示。
“下一步,我們(men) 將進一步深化考試招生製度改革,推進考試招生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王輝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