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金風科技站上風口

發布時間:2022-09-19 09:39:00來源: 經濟日報

  在剛剛結束的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hui) 上,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又一創新成果亮相。

  “風匠係統是公司曆時8年打造的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風電場精益投資服務平台,可實現風資源評估更加精準高效。第四代產(chan) 品應用場景從(cong) 風電場選址拓展至光伏領域,適用於(yu) 風光大基地和多能互補等能源項目場景。”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曹誌剛介紹。

  近年來,金風科技以創新驅動發展,積極開展場景化風電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堅定走高質量和規模化發展之路,從(cong) “以我為(wei) 主”的“新能源+”,逐步轉向一專(zhuan) 多能的“+新能源”。2021年,金風科技實現營業(ye) 收入505.71億(yi) 元;國內(nei) 新增裝機容量達11.38吉瓦,全球新增裝機12.04吉瓦;市場占有率連續11年保持國內(nei) 第一位、連續7年位列全球前三位。

  專(zhuan) 精於(yu) 風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碳達峰的關(guan) 鍵期、窗口期,構建以新能源為(wei) 主體(ti) 的新型電力係統,給風電行業(ye) 帶來發展新機遇。作為(wei) 風電行業(ye) 的龍頭企業(ye) ,金風科技充分發揮企業(ye) 技術創新主體(ti) 作用,不斷加快自主創新步伐。

  現代風力發電機組的設計由仿真驅動,整機多學科耦合仿真是貫穿機組全生命周期的核心技術,也是風電技術持續進步的關(guan) 鍵所在。瞄準整機仿真技術,金風科技從(cong) 零開始,自主研發了整機仿真軟件,並針對葉片模型、傳(chuan) 動鏈模型、整機穩定性模型等進行專(zhuan) 項優(you) 化,可有效支撐大葉輪、長柔葉片、高塔架風電機組的仿真設計。

  “金風科技智能風電機組以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仿真設計為(wei) 基礎,為(wei) 客戶設計、交付可靠性更高、成本更優(you) 的風電裝備,並降低規模化風電投資風險。”曹誌剛說。

  在整機仿真軟件開發基礎上,圍繞市場多元化核心需求,金風科技加快產(chan) 品技術變革,豐(feng) 富智能風機係列產(chan) 品,持續推進風電機組的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工作,使產(chan) 品能覆蓋更廣泛的應用場景,為(wei) 不同用戶提供量身定製的解決(jue) 方案。公司中速永磁係列產(chan) 品在多個(ge) 風電項目實現快速交付,首批商業(ye) 項目已陸續進入並網運行階段。

  經過充分論證和技術積累,金風科技於(yu) 2021年推出全新一代中速永磁智能風機,包括陸上風機係列產(chan) 品以及海上風機係列產(chan) 品,具有高可靠性、高收益率、高發電性能。

  “對企業(ye) 來說,要不斷去探尋邊界,不斷去探尋極限,而這些探尋也正是我們(men) 的創新原動力。”曹誌剛說,金風科技擁有3000多名研發和技術人員,正在通過技術創新塑造企業(ye) 差異化競爭(zheng) 力。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司擁有國內(nei) 外專(zhuan) 利近6000項。

  業(ye) 內(nei) 預計,2025年我國海上風電行業(ye) 年均複合增速會(hui) 達到44%,是發展最快的新能源細分賽道。與(yu) 此同時,風電裝備加快向“大型化”“深海化”發展,對風電安裝的海上施工作業(ye) 能力和裝備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設計開發海上風電機組的同時,金風科技致力於(yu) 推動海上風電降本增效和平價(jia) 開發。8月18日,金風海洋工程有限公司1600噸風電安裝平台在江蘇南通開工。該項目通過采用“運輸+儲(chu) 存+起重”一體(ti) 化模式,優(you) 化海上風電項目施工方式,大幅提升風機部件吊裝效率,降低工程建設成本。

  麵向存量市場挖潛,也是金風科技創新發展的一個(ge) 方向。許多老舊風電場處於(yu) 風資源豐(feng) 富地區,但風電機組容量係數、年利用小時數均偏低。對此,金風科技通過全麵檢測和評估,提供係統、專(zhuan) 業(ye) 、可靠的個(ge) 性化提質增效解決(jue) 方案,輔助發電企業(ye) 通過存量電場的增功提效和老舊風電場延壽技改,實現設備性能提升、資產(chan) 性能優(you) 化的目標,幫助老舊風電場“風盡其用、地盡其利、機盡其能”。

  不止於(yu) 風

  從(cong) 北京南四環東(dong) 路駛出,遠遠就能望見涼水河與(yu) 新鳳河交匯處的一座碩大風車,風車上“亦莊金風能源互聯網示範工程”的藍色大字格外醒目。風車葉片隨風而轉,2.5兆瓦的風力發電機為(wei) 它腳下的園區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滿足日常辦公、照明所需。

  “智能微網通過風光互補發電,保證穩定的電能供應,既可以與(yu) 外部電網並網運行,也可以獨立運行。”在金風科技智慧園區內(nei) 的辦公室,曹誌剛指著窗外的風車告訴記者。

  這個(ge) 巧妙地把風機、光伏、儲(chu) 能結合在一起的智能微網,源於(yu) 金風科技讓自己的園區用上綠電的想法。“我們(men) 當時想,如果發的電用不完,可以儲(chu) 存起來,需要時再釋放出來。先把自己變成綠色企業(ye) ,再幫助別人改變。”曹誌剛說,智慧園區通過部署4.8兆瓦分散式風電、1.3兆瓦分布式光伏和釩液流、鋰電池、超級電容等多種形式儲(chu) 能,實現清潔能源的就地生產(chan) 與(yu) 消納。

  在建設智慧園區的過程中,金風科技采用定製化“零碳能源供應+能效提升+能源管理”解決(jue) 方案,通過因地製宜建設分布式光伏,結合儲(chu) 能配置定製化智能微網,實現園區綠電自發自用;運用自主研發的能源聚合平台,量身定製最優(you) 經濟運行策略,進一步節約園區用電成本;配合智慧能碳平台實現不同層級能源運行管理,有效降低碳排放,推進園區建設。

  智慧園區源於(yu) 金風科技開展的一係列零碳實踐。“公司的目標是聯合上下遊企業(ye) 共同打造產(chan) 業(ye) 鏈可持續發展生態圈,推動供應鏈向零碳轉型,提升整個(ge) 新能源行業(ye) 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到2025年,主要供應商生產(chan) 金風產(chan) 品的綠電使用比例為(wei) 100%;到2040年,金風產(chan) 品回收利用比例達到100%。”曹誌剛說。

  “以前我們(men) 吃風電這碗飯,提供風電全生命周期的產(chan) 品解決(jue) 方案與(yu) 服務,這是‘風電+’‘新能源+’。以後可能會(hui) 變成‘+新能源’,以客戶為(wei) 主體(ti) ,扮演提供服務的角色。”曹誌剛說。

  角色的轉換會(hui) 帶來哪些改變?“挑戰在於(yu) 姿態,不在於(yu) 形式。有的業(ye) 務以我們(men) 為(wei) 核心,要承擔更大的責任;有的業(ye) 務變成服務型,要按照別人的需求做好工作。”曹誌剛說,“我們(men) 的願景是成為(wei) 全球可信賴的清潔能源戰略合作夥(huo) 伴,並一直為(wei) 此努力。”

  目前,金風科技在歐洲等重點目標市場取得多項突破,並積極布局非洲、南美、亞(ya) 洲等新興(xing) 市場,實現資本、市場、技術、人才、管理國際化,業(ye) 務覆蓋32個(ge) 國家。今年,公司將繼續以科技創新實現產(chan) 品引領,不斷拓展全球市場,推出質量更可靠、性能更優(you) 的產(chan) 品和解決(jue) 方案,提升多元化盈利能力。(楊學聰)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