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盡頭是草原》:抒寫感天動地的人間大愛
作者:魏 姍
電影《海的盡頭是草原》影片根據“三千孤兒(er) 入內(nei) 蒙古”的真實事件改編:上世紀50年代末,新中國遭遇嚴(yan) 重自然災害,大批南方孤兒(er) 麵臨(lin) 營養(yang) 不足的問題。在這個(ge) 關(guan) 頭,內(nei) 蒙古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主動請纓,本著“接一個(ge) ,活一個(ge) ,壯一個(ge) ”的原則,將這批孤兒(er) 接到了大草原上,交給淳樸善良的牧民們(men) 收養(yang) 。在這裏,遠離家鄉(xiang) 的孩子們(men) 學著融入新的環境和家庭,麵對新的家人。他們(men) 所有的不安與(yu) 傷(shang) 痛,都被感天動地的人間大愛化解。
據悉,在影片創作期間,導演爾冬升帶領主創團隊收集、研究了諸多有關(guan) 資料,看遍了能找到的相關(guan) 影視作品和書(shu) 籍文獻,也走訪了多位“國家的孩子”,從(cong) 他們(men) 孩童時期的片段式記憶裏抽離、概括出真情實感,還請教了內(nei) 蒙古牧民、民族學專(zhuan) 家、曆史顧問,深入了解當地曆史與(yu) 民俗,在電影中還原了諸多細節,例如當時對收養(yang) 家庭的資格審查、對孩子意願的考慮等。通過電影畫麵,觀眾(zhong) 與(yu) 角色們(men) 一同經曆60多年前那段震撼人心的往事,見證草原人民如山海般遼闊的大愛以及中華民族相互扶助的精神。該片出品人、總製片人,博納影業(ye) 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於(yu) 冬說:“這段曆史佳話觸動了我們(men) 所有主創的內(nei) 心,也希望影片傳(chuan) 遞的精神力量能感染當下的年輕人。”
影片將鏡頭對準大時代背景下的兩(liang) 個(ge) 小家庭,講述了一對兄妹在不同時空各自開啟尋親(qin) 之旅的故事。60多年前,小女孩杜思珩與(yu) 孤兒(er) 們(men) 一起乘坐火車,跨越半個(ge) 中國,來到完全陌生的草原。善良的牧民用珍貴的食物和無盡的嗬護培養(yang) 這些孩子長大,孩子們(men) 從(cong) 吃不慣奶豆腐、沒見過蒙古包到完全融入草原家庭,經曆長時間的磨合,逐漸與(yu) 草原額吉、阿爸、兄長成為(wei) 最親(qin) 近的家人。
由陳寶國飾演的哥哥杜思瀚,在與(yu) 親(qin) 妹妹分離60多年後,終於(yu) 踏上了尋找她的路途。關(guan) 於(yu) 這一角色的複雜心理,陳寶國表示:“他心中有對自己小時候裝病導致母親(qin) 送走妹妹的懺悔,有他對親(qin) 情的留戀,有身患重病的他對生命的追尋,還有要完成母親(qin) 臨(lin) 終托付的堅定信念。”觀眾(zhong) 跟隨他的腳步,逐漸揭曉妹妹杜思珩的人生軌跡,猶如翻開一本貼滿回憶的舊相冊(ce) ,背後每段故事都令人感慨。
影片悉心勾勒出一幅感人至深的溫情畫卷,賦予了影片如片名般詩意且富於(yu) 神采的意境。影片的敘事結構也受到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肯定,認為(wei) “在前半段平穩鋪墊之後,結尾的反轉十分有力。導演認真地做了各種伏筆,才能形成最後的衝(chong) 擊力,給觀眾(zhong) 帶來驚喜和感動”。(魏 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