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品工業邁向中高端
高效變頻壓縮機、圓珠筆頭等關(guan) 鍵部件取得突破,可穿戴智能設備、功能性服裝等創新產(chan) 品日益增多,惡性腫瘤等領域新藥研發取得重要進展……當前,我國已建成覆蓋麵廣、結構相對完整的消費品工業(ye) 體(ti) 係,有力保障了老百姓日常生活必需的各類民生產(chan) 品供應。
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日前舉(ju) 行的“推動消費品工業(ye) 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發布會(hui) 上,工信部消費品工業(ye) 司司長何亞(ya) 瓊表示,工信部將加快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不斷提升消費品產(chan) 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持續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夯實擴大內(nei) 需戰略供給基礎,推動實現我國工業(ye) 經濟平穩增長。
會(hui) 上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消費品工業(ye) 規模和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目前,規模以上企業(ye) 從(cong) 業(ye) 人數約2700萬(wan) ,智能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性及整體(ti) 競爭(zheng) 力持續增強。我國百億(yi) 規模消費品企業(ye) 有150家,輕工、紡織出口額占全球30%以上。
同時,消費品工業(ye) 持續發力擴大中高端產(chan) 品供給,消費品生產(chan) 供給質量和水平持續提升。目前,我國智能家電市場規模從(cong) 2016年的2000億(yi) 元增長到5000億(yi) 元,洗碗機、掃地機等新品類家電發展迅速,新型耐用消費品加快進入尋常百姓家。
消費品品質滿意度和品牌認可度穩步提高。消費品工業(ye) 領域智能製造、綠色製造、“互聯網+”協同製造取得積極進展,個(ge) 性化定製模式廣泛推廣。服裝、家電、製鞋等領域與(yu) 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達到95%,嬰幼兒(er) 配方食品質量抽檢合格率連續5年保持在99%以上,前10位家電品牌企業(ye) 銷售收入合計占全行業(ye) 接近70%。運動鞋、自行車、美妝產(chan) 品不僅(jin) 在國內(nei) 熱銷,也成為(wei) 海外“爆款”,老百姓對“國潮”品牌認可度明顯提升。
國潮興(xing) 起正是我國消費品工業(ye) 持續發力擴大中高端產(chan) 品供給的有力證明。國慶節前夕,年輕消費者們(men) 紛紛在得物APP置辦“國潮”新裝備,為(wei) “十一”長假出遊做好準備。國潮品牌相關(guan) 鞋服、數碼產(chan) 品、配件飾品、運動健身器材成為(wei) 年輕人網購的熱門選擇,不少老字號品牌正加速占領年輕人的購物車。敦煌感配色、三星堆聯名、墨竹印花、錦鯉等國潮文化符號,不僅(jin) 是年輕人的討論話題,還是他們(men) 的穿搭時尚。
“目前,在國內(nei) 紡織服裝消費中,國內(nei) 品牌占據主要地位,原創潮流品牌消費規模占品牌消費的比重快速提升,國內(nei) 紡織服裝品牌的認知度、美譽度和影響力持續增強。我們(men) 將在紡織行業(ye) 加速推進‘國潮’品牌建設。持續開展紡織服裝品牌跟蹤培育工作,組織紡織服裝創意設計園區試點示範,支持各地和行業(ye) 舉(ju) 辦時裝周、設計大賽等活動,推動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創新,增強品牌文化自信。”工信部消費品工業(ye) 司一級巡視員曹學軍(jun) 說。
何亞(ya) 瓊透露,工信部將持續組織開展“三品”全國行係列活動,通過打造知名品牌、培育新銳精品、塑造區域品牌,創建300個(ge) “三品”戰略示範城市,培育200家百億(yi) 元規模知名品牌,提升我國優(you) 質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充分挖掘中國文化、民族特色、中華老字號等傳(chuan) 統文化基因,提升區域品牌影響力和產(chan) 品附加值,擴大富有文化內(nei) 涵的消費品供給。
比如在智能家居領域,將加強跟蹤服務和指導支持,培育一批“鏈主”企業(ye) 和優(you) 質中小企業(ye) 。持續推進重點行業(ye) 品牌建設,組織開展智能家居品牌評價(jia) ,加強成果發布和交流推廣。到2025年,培育50個(ge) 左右知名品牌、15個(ge) 高水平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
據介紹,工信部還將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圍繞健康、醫療、養(yang) 老、育幼、家居等民生需求,以數字化研發設計促進產(chan) 品迭代更新,以自主創新創造引領消費升級。大力發展“互聯網+消費品”,打通生產(chan) 端和消費端數據鏈路,發展個(ge) 性化定製和柔性生產(chan) ,推動供需高效對接和精準交付,培育形成一批新品、精品、名品,不斷滿足消費者多層次、個(ge) 性化、高品質消費需求。
“數字化、綠色化技術應用促進了紡織生產(chan) 方式的變革,棉紡數字化紡紗生產(chan) 線使棉紡萬(wan) 錠用工由60人下降到15人,化纖智能工廠實現了原料輸送、工藝控製、自動卷繞包裝乃至倉(cang) 儲(chu) 的全流程數字化。建成一批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紡織生產(chan) 由大批量向個(ge) 性化柔性生產(chan) 轉變,滿足了小批量、多品種、及時化需求。”曹學軍(jun) 說。
據了解,工信部將在服裝家紡、家電家居、食品醫藥等行業(ye) 加快以數字化改造推動企業(ye) 提質增效,加快建設質量追溯體(ti) 係,強化智慧供應鏈管理,實現產(chan) 業(ye) 鏈協同發展;推廣應用300個(ge) 典型企業(ye) 案例,加快培育200家智能製造示範工廠,著力拓展100個(ge) 新型消費場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增強消費體(ti) 驗,培育壯大消費新業(ye) 態、新場景、新模式,推動實現品質變革和智能升級。(黃 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