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正確曆史認識,反對曆史虛無主義
作者:劉智聰(中共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生院);唐愛軍(jun) (中共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yi) 學院)
“知所從(cong) 來,方明所往”,如何看待本民族的曆史是關(guan) 乎民族現實與(yu) 未來的重大問題。對於(yu) 具有五千多年文明曆程的中華民族而言,正確認識本民族的曆史具有至關(guan) 重要的意義(yi) 。
一方麵,正確認識中華民族的曆史是維護民族團結的必然要求。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深深印刻在中華兒(er) 女心靈深處的文化基因,是維係中華民族大團結的精神紐帶,這種文化認同為(wei)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提供了最深層次的動力。如果割斷了中華民族的曆史文脈,也就動搖了民族團結的根與(yu) 魂。
另一方麵,正確認識中華民族的曆史是保障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對國家曆史的認識影響著人們(men) 對現實的理解,在曆史認識上出現錯誤,必然會(hui) 反映到現實中並造成顛覆性影響。在近代以來的曆史進程中中國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隻有回到曆史中才能充分認識其中的必然性。如果否定了民族發展的曆史,隻會(hui) 造成認識的迷茫與(yu) 社會(hui) 的動蕩。
曆史和現實證明,在新的長征路上堅定曆史自信、增強曆史主動,必須首先樹立正確的曆史認識,始終旗幟鮮明反對曆史虛無主義(yi) 。
第一,樹立正確的曆史認識必須以客觀的觀點看待曆史,反對曆史虛無主義(yi) 的主觀性。曆史不是躺在書(shu) 本中的冰冷文字,而是既往的客觀事實,對曆史的學習(xi) 研究不能添加任何“化學試劑”和主觀想象。盡管講故事的方式會(hui) 讓曆史更加生動鮮活地得到呈現,但講故事並不意味著曆史可以隨意杜撰,而應當以尊重曆史事實為(wei) 前提。實事求是是我們(men) 黨(dang) 思想路線的核心,這一原則在曆史問題上的貫徹要求我們(men) 必須根據真實地記錄、描述和呈現曆史的事實,不能根據自己的主觀意願任意地歪曲事實真相。曆史虛無主義(yi) 的主觀性體(ti) 現在其往往打著“曆史真相”的旗號,通過“重評曆史”的方式得出同現有認識截然相反的顛覆性結論,造成“好人不好,壞人不壞”的是非顛倒局麵來為(wei) 曆史翻案。無論是醜(chou) 化曆史以抹黑事實,還是美化曆史以掩蓋真相,都從(cong) 根本上背離了實事求是的原則,在曆史觀上走向唯心主義(yi) 。
掌握史實是正確認識曆史的首要前提,曆史依據的錯誤固然會(hui) 使曆史認識走入誤區,但在保證史實準確的同時也要注重對現象背後曆史規律的把握,避免表麵性思維,防止將曆史的學習(xi) 研究等同於(yu) 單純的資料羅列。隨著曆史進程的推進,我們(men) 對一些曆史事件或人物的評價(jia) 會(hui) 產(chan) 生新認識,這種新認識一般是對已有認識的深化而不是推翻,因此對曆史認識的深化並不意味著得出了今是昨非或昨是今非的全新結論。
第二,樹立正確的曆史認識必須以全麵的觀點看待曆史,反對曆史虛無主義(yi) 的片麵性。“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經叢(cong) 林。”按照唯物史觀的解釋,人類社會(hui) 曆史發展從(cong) 來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在曲折中前進的,這就表明曆史的發展必然伴隨著現實性的曲折和前進性的趨勢。因此要做到客觀地看待曆史必然要求對曆史進行全麵考察,“既不能因為(wei) 成就而回避失誤和曲折,也不能因為(wei) 探索中的失誤和曲折而否定成就”。
曆史虛無主義(yi) 的片麵性體(ti) 現在對曆史進行斷章取義(yi) 的片段化截取,單純聚焦曆史上存在的失誤或曲折並進行肆意誇大,企圖以局部的因素來否定全局的因素,用“不完全的真實”掩蓋對曆史的整體(ti) 認識。除此之外,隻看到曆史發展的成就,忽視曆史發展的曲折,把曆史發展的道路幻想得筆直又筆直也是一種形而上學的錯誤認識。二者都沒有正確處理曆史曲折性與(yu) 前進性的關(guan) 係。
全麵地考察曆史必須一分為(wei) 二地看問題,但不意味著在任何曆史問題的評價(jia) 上都簡單得出好壞參半的結論,關(guan) 鍵在於(yu) 把“兩(liang) 點論”與(yu) “重點論”相統一,既客觀全麵地反映曆史事實,又準確把握曆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總的來看,曆史發展的道路雖然曲折,但曆史前進的方向是誰也無法改變的;黨(dang) 的事業(ye) 雖然曆經坎坷,但黨(dang) 所取得的曆史成就是誰也無法否定的。
第三,樹立正確的曆史認識必須以具體(ti) 的觀點看待曆史,反對曆史虛無主義(yi) 的抽象性。曆史是在充滿未知的現實生活中探索前進的,曆史人物的活動和曆史事件的進程都受到當時現實條件的製約,“現實的人”及其曆史條件由此成為(wei) 我們(men) 正確認識曆史的出發點。馬克思主義(yi) 的唯物史觀正是以“現實的人”為(wei) 考察前提,在分析人的現實生活過程基礎上揭示了人類社會(hui) 曆史發展的規律。曆史虛無主義(yi) 的抽象性體(ti) 現在脫離特定的曆史條件,對曆史人物或曆史事件進行空泛的述說評價(jia) ,將矛頭直指黨(dang) 的領導和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等政治原則,或者以站在曆史之外的“上帝視角”審視曆史,通過“時空錯置”的手法把自己的結論移植到曆史之中,將現實生活解釋為(wei) 曆史發展的自然結果。認識今日之中國,必須了解中國之曆史,而對於(yu) 中國曆史的考察絕不能戴著“有色眼鏡”厚此薄彼,隻能從(cong) 具體(ti) 的曆史條件中理解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必然性。
曆史的發展有其內(nei) 在規律和必然趨勢,但這不意味著曆史結果是自然而然得出的,而是通過人民群眾(zhong) 的曆史活動取得的,生活在既定條件下的人們(men) 從(cong) 事著創造曆史的活動,他們(men) 的活動又為(wei) 下一代人創造曆史提供了條件,由此構成了曆史階段的連續性和繼承性,曆史的發展正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繼續奮鬥中實現的。對曆史進行抽象考察,簡單地將曆史功過歸結於(yu) 個(ge) 人因素,隻會(hui) 走向否定人民群眾(zhong) 曆史主體(ti) 作用和曆史主動精神的“英雄史觀”。
曆史虛無主義(yi) 以各種形式存在,其中不少還很具有迷惑性,我們(men) 隻有時刻站在正確立場上,以唯物史觀為(wei) 根本武器,以客觀全麵的事實為(wei) 依據,才能有效辨識和回應錯誤認識,保持人們(men) 對曆史的正確認識。而正確認識曆史的最終目的在於(yu) 從(cong) 曆史中汲取智慧、堅定自信,更好地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把握現實、開創未來。“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men) 能否繼續交出優(you) 異答卷,關(guan) 鍵在於(yu) 有沒有堅定的曆史自信。”這種曆史自信源於(yu)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延續,源於(yu) 對中華民族近代以來命運沉浮的深刻體(ti) 悟,源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對初心使命始終如一的堅守,源於(yu) 中國人民的偉(wei) 大創造和團結奮鬥。因此新時代我們(men) 堅定曆史自信具有充足的依據和底氣,要善於(yu) 把正確的曆史認識、堅定的曆史自信轉化為(wei) 真抓實幹的曆史主動,以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接續書(shu) 寫(xie) 中華民族曆史的新輝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