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數字建設:給美麗鄉村加朵“雲”

發布時間:2022-09-22 09:2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經濟界麵】

  光明日報記者 劉坤

  智慧養(yang) 殖、電子村務、直播賣貨……隨著我國數字鄉(xiang) 村建設加快推進,數字技術正成為(wei) 一些鄉(xiang) 村的“新農(nong) 資”。

  近日,中央網信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印發《數字鄉(xiang) 村標準體(ti) 係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數字鄉(xiang) 村標準化建設目標、建設內(nei) 容和建設路徑,為(wei) 標準化建設引領數字鄉(xiang) 村高質量發展、助力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提供了保障。

  當前,我國數字鄉(xiang) 村發展現狀如何?數字鄉(xiang) 村建設麵臨(lin) 哪些挑戰?怎樣推動數字鄉(xiang) 村高質量發展?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1.鄉(xiang) 村走上“數字”路

  9月16日至18日,2022山東(dong) (壽光)智慧農(nong) 業(ye) 裝備博覽會(hui) 舉(ju) 辦。會(hui) 上,農(nong) 業(ye) 機器人、植保無人機、智能灌溉設備等90多種智慧農(nong) 業(ye) 領域新技術、新裝備、新成果集中亮相,科技範兒(er) 十足。

  作為(wei) “中國蔬菜之鄉(xiang) ”,近年來山東(dong) 壽光加快發展數字農(nong) 業(ye) ,助力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目前,水肥一體(ti) 化、智能溫控等智慧化裝備應用率達到80%以上,智慧化監管實現全覆蓋,數字化營銷能力不斷提升。

  “自從(cong) 俺家大棚裝上了新設備,俺在手機上就能看到棚裏西紅柿的長勢情況,還能用手機操控完成澆水、通風等農(nong) 活兒(er) ,再也不用一天到晚在棚裏忙活了。”壽光一位村民說,現在,棚裏的西紅柿比以前長得更好了,一年下來能多賺不少錢。

  這是我國數字鄉(xiang) 村建設的一個(ge) 真實寫(xie) 照。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意見》明確,實施數字鄉(xiang) 村戰略,做好整體(ti) 規劃設計,加快農(nong) 村地區寬帶網絡和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覆蓋步伐,開發適應“三農(nong) ”特點的信息技術、產(chan) 品、應用和服務,推動遠程醫療、遠程教育等應用普及,彌合城鄉(xiang) 數字鴻溝。

  2019年,中辦、國辦印發的《數字鄉(xiang) 村發展戰略綱要》提出,立足新時代國情農(nong) 情,要將數字鄉(xiang) 村作為(wei) 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方麵,加快信息化發展,整體(ti) 帶動和提升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發展。

  如今,我國農(nong) 村地區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全麵強化,現有行政村已實現“村村通寬帶”;5G、物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正與(yu) 農(nong) 村生產(chan) 生活加快融合,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有利條件。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教授李勇堅在接受光明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數字鄉(xiang) 村建設正處於(yu) 快速發展階段,數字鄉(xiang) 村總體(ti) 發展水平明顯提高。比如,數字鄉(xiang) 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鄉(xiang) 村數字化生產(chan) 與(yu) 服務加快轉型,數字鄉(xiang) 村環境與(yu) 治理發展持續創新,數字技術顯著提高了鄉(xiang) 村居民生活水平。

  在李勇堅看來,數字技術發展有利於(yu) 農(nong) 村集聚資金、人才等多方麵的生產(chan) 資源。同時,數字技術廣泛應用為(wei) 推進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和精細化提供了物質基礎,也為(wei) 提升鄉(xiang) 村治理效率提供了重要驅動力。

  2.標準化建設步伐加快

  數字鄉(xiang) 村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戰略方向,標準化在推進數字鄉(xiang) 村建設中發揮著引領性、支撐性作用。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提出強化標準引領,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標準化行動。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數字鄉(xiang) 村標準化建設”作出了具體(ti) 部署安排。

  《指南》則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數字鄉(xiang) 村標準化工作目標:到2025年,初步建成數字鄉(xiang) 村標準體(ti) 係。重點領域標準製修訂工作步伐加快,基本滿足數字鄉(xiang) 村建設需求,國家標準、行業(ye) 標準應用多點突破,地方標準、團體(ti) 標準研究同步實施,打造一批標準應用試點,形成標準支撐和引領數字鄉(xiang) 村發展的良好局麵。

  此外,《指南》提出了數字鄉(xiang) 村標準體(ti) 係框架,包括基礎與(yu) 通用標準、數字基礎設施標準、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數據標準、農(nong) 業(ye) 信息化標準、鄉(xiang) 村數字化標準、建設與(yu) 管理標準、安全與(yu) 保障標準7部分內(nei) 容。

  中央網信辦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加強數字鄉(xiang) 村標準化建設,對於(yu) 推動解決(jue) 當前數字鄉(xiang) 村領域基礎設施、農(nong) 機裝備、信息係統、數據資源難於(yu) 互聯互通等問題,全麵支撐鄉(xiang) 村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數字化轉型具有重要意義(yi) 。

  該負責人表示,中央網信辦將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建立健全數字鄉(xiang) 村相關(guan) 信息係統共建和數據共享規則,強化跨部門、跨層級、跨行業(ye) 、跨領域之間的協調聯動、政策協同和信息共享。指導有關(guan) 國家、行業(ye) 標準化技術組織等加快推進數字鄉(xiang) 村國家標準、行業(ye) 標準製修訂,做好應用標準與(yu) 基礎通用標準、新製定標準與(yu) 已發布標準的有效銜接。引導地方、行業(ye) 協會(hui) 、產(chan) 業(ye) 技術聯盟等與(yu) 標準化技術組織加強合作,因地製宜、多點並行推動數字鄉(xiang) 村地方標準、團體(ti) 標準的製修訂。

  3.數字引擎激發鄉(xiang) 村活力

  當前,數字鄉(xiang) 村建設仍麵臨(lin) 著“成長的煩惱”。比如,數字鴻溝依然存在,有的村民不能熟練使用互聯網、智能手機等。

  李勇堅認為(wei)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城鄉(xiang) 發展差距拉大,利益分配機製尚不完善。數字鄉(xiang) 村建設人力資源不足,專(zhuan) 業(ye) 指導培訓有待加強。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全產(chan) 業(ye) 鏈銜接不暢,數字滲透程度有待深化。數字鄉(xiang) 村普惠金融程度不深,實施路徑工具尚待整合。數字鄉(xiang) 村治理應用程度較低,數字治理潛力有待挖掘。

  近一段時間以來,一係列促進數字鄉(xiang) 村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陸續出台。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大力推進數字鄉(xiang) 村建設。推進智慧農(nong) 業(ye) 發展,促進信息技術與(yu) 農(nong) 機農(nong) 藝融合應用。加強農(nong) 民數字素養(yang) 與(yu) 技能培訓。以數字技術賦能鄉(xiang) 村公共服務,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鄉(xiang) 村延伸覆蓋。

  今年5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鄉(xiang) 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明確,實施數字鄉(xiang) 村建設發展工程。推進數字技術與(yu) 農(nong) 村生產(chan) 生活深度融合,持續開展數字鄉(xiang) 村試點。加強農(nong) 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深化農(nong) 村光纖網絡、移動通信網絡、數字電視和下一代互聯網覆蓋,進一步提升農(nong) 村通信網絡質量和覆蓋水平。建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大數據體(ti) 係,推進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全產(chan) 業(ye) 鏈大數據建設。

  “數字鄉(xiang) 村建設最終要落實到提升鄉(xiang) 村居民生活水平與(yu) 質量上來,體(ti) 現在居民收入、生活質量、城鄉(xiang) 差異、文化發展以及就業(ye) 問題上。”李勇堅說。

  李勇堅建議,要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的助力作用,推進數字平台全鏈路嵌入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過程,加強數字經濟相關(guan) 人才引進和培養(yang) ,利用數字技術打造農(nong) 村居民生活服務體(ti) 係,依托數字技術實現鄉(xiang) 村誌願服務跨越發展,推動建立線上線下協同的鄉(xiang) 村治理共同體(ti) 。

  專(zhuan) 家表示,未來,我國數字鄉(xiang) 村建設深入推進,將進一步發掘信息化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的巨大潛力,促進農(nong) 業(ye) 全麵升級、農(nong) 村全麵進步、農(nong) 民全麵發展。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