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直播間裏,好大米賣出好價錢(人物故事·聚焦鄉村創業)

發布時間:2022-09-26 09:47:00來源: 人民日報

  ■創業(ye) 心得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互聯網已經成為(wei) 重要力量。一方麵,可以通過互聯網主動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的品牌化;另一方麵,要勇於(yu) 嚐試預售、定製等產(chan) 銷對接新方式,讓更多“養(yang) 在深閨人未識”的農(nong) 產(chan) 品走進千家萬(wan) 戶。

  ——陳雨佳

  陳雨佳,1989年出生於(yu) 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上官地村。2016年,她回村創業(ye) ,運用互聯網思維優(you) 化水稻種植、加工和銷售環節,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闖出了一條增收致富路。陳雨佳先後獲得全國“巾幗新農(nong) 人”創業(ye) 典型、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上萬(wan) 年前,火山噴發,岩漿外溢形成熔岩台地。經過長期風化,岩石表麵堆起一層營養(yang) 豐(feng) 富的腐殖土,進而演變成獨特的石板田……”在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上官地村,伴著潺潺流水、幽幽稻香,玄武湖大米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銷售經理陳雨佳,正通過手機直播,為(wei) 網友講述當地石板大米名稱的由來。

  開辟線上銷路,打出產(chan) 品口碑

  得益於(yu) 獨特的自然環境,石板大米口感佳、營養(yang) 價(jia) 值高。“可酒香也怕巷子深,村裏的大米多年來沒有打出知名度,銷路一直不好。”玄武湖大米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褚麗(li) 娟說。

  早在2008年,褚麗(li) 娟就牽頭成立合作社,推動村裏的稻田規模化經營。可是,受製於(yu) 傳(chuan) 統的種植、銷售方式,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日子始終算不上寬裕,村集體(ti) 經濟收入也一度入不敷出。

  眼看母親(qin) 褚麗(li) 娟著急上火,2016年,在外工作了3年多的陳雨佳悄悄返鄉(xiang) ,打定主意要通過互聯網幫助老鄉(xiang) 賣大米。

  “以往到了水稻收獲季,大夥(huo) 兒(er) 都是被動等待商販上門收購,賣不上好價(jia) 錢。”陳雨佳心裏自有盤算,毛遂自薦在合作社擔任起銷售經理一職,“利用互聯網,把優(you) 質大米直接端到消費者的餐桌上。”

  開工不到一個(ge) 月,陳雨佳就做成了第一單生意。“我把賣米的廣告發到了朋友圈,有熟人感興(xing) 趣,一試還真不錯,然後口口相傳(chuan) ,一下賣出了幾百斤。”

  拍視頻,搞直播,開網店……陳雨佳和合作社的兩(liang) 個(ge) 年輕人組成網絡營銷團隊,把大米種植的各個(ge) 環節都展現給消費者。慢慢地,陳雨佳在網上有了不少粉絲(si) ,線上訂單也逐漸多了起來。

  與(yu) 此同時,合作社在提高大米品質上也下足了功夫,從(cong) 選種、耕種到加工,綠色技術覆蓋全程:肥料方麵全部施用有機肥和農(nong) 家肥,除草則采用人工方式和稻田養(yang) 鴨,灌溉水源來自鏡泊湖和牡丹江……

  “這麽(me) 幹費工費力,萬(wan) 一大米賣不上價(jia) 怎麽(me) 辦?”有的村民擔心。通過開辟線上銷售渠道,銷量的確增加了,可是價(jia) 格相較往年並沒有明顯上漲。“怎麽(me) 把好米賣出好價(jia) ?”陳雨佳不斷思索。

  加強與(yu) 網友互動,改進銷售模式

  “歡迎來到上官地村,這裏不僅(jin) 有美麗(li) 的玄武湖,還有200多戶淳樸的農(nong) 民”“今天請大家和小陳一起把鴨雛放到田裏去”……積攢了一些經驗後,陳雨佳和團隊拍視頻、做直播時,不再局限於(yu) 推介產(chan) 品,而是通過鏡頭講述鄉(xiang) 親(qin) 們(men) 種植石板大米的故事,展示原汁原味的鄉(xiang) 村生活。

  在與(yu) 網友的互動中,陳雨佳不斷改進銷售模式,升級服務體(ti) 驗。這天,記者跟著她下田察看水稻長勢,清風徐來,掀起層層稻浪。地頭上,立著一塊塊小木牌,上麵寫(xie) 著不同的名字。

  “這是我們(men) 推出的‘認種’模式,春天時消費者認購一畝(mu) 稻田,秋收後就能收到這畝(mu) 稻田產(chan) 出的大米,還可以來村裏免費體(ti) 驗插秧、收割水稻等農(nong) 事活動。”陳雨佳說,“這個(ge) 點子就來源於(yu) 直播時跟網友的互動,當時有網友感慨我們(men) 這兒(er) 山好水好,想來村裏體(ti) 驗種田。”

  “認種”模式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今年的200畝(mu) 有機稻田,在插秧之前就已被認購一空,預售款接近400萬(wan) 元。”陳雨佳說,今年插秧季,一些客戶就帶著家人來村裏體(ti) 驗了一回鄉(xiang) 村“慢生活”。

  還有網友給陳雨佳留言:“大米買(mai) 多了存不住,有沒有辦法隨時都能吃到新鮮大米?”為(wei) 此,陳雨佳推出定製銷售模式,“秋收後,我們(men) 把稻穀存放在村裏恒溫恒濕的穀倉(cang) 裏。消費者可以根據相關(guan) 憑證隨時在網上兌(dui) 換,我們(men) 按訂單隨時開機碾米,保證水稻脫殼後第一時間送到客戶手上。”

  “在有關(guan) 部門的支持下,我們(men) 還建起了農(nong) 業(ye) 物聯網。消費者隻要掃一下二維碼,就能看到石板大米的生產(chan) 全過程。”陳雨佳說,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者更加關(guan) 注品質和體(ti) 驗,這種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銷售模式,能進一步增強消費者的黏性。

  通常,一場直播要兩(liang) 個(ge) 多小時,陳雨佳講得嗓子冒煙,卻樂(le) 此不疲。“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把家鄉(xiang) 和家鄉(xiang) 的石板大米推介出去。”據介紹,現在整個(ge) 合作社約1/3的銷售額來自線上渠道。

  農(nong) 旅融合發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除了賣米,陳雨佳回鄉(xiang) 創業(ye) 還有一個(ge) 目標:發展鄉(xiang) 村旅遊。上官地村緊鄰玄武湖、鏡泊湖,背靠火山口國家森林公園,區位得天獨厚,自然風光優(you) 美。

  “上官地村可謂‘天生麗(li) 質’,卻一直‘疏於(yu) 打扮’。”陳雨佳說,“以前村裏的路坑坑窪窪,一下雨就泥濘難行。”

  2019年,為(wei) 深入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渤海鎮開始全力打造玄武湖農(nong) 業(ye) 公園,推動農(nong) 旅融合發展。與(yu) 此同時,上官地村的人居環境大為(wei) 改善。“我們(men) 以‘稻作文化’帶動鄉(xiang) 村旅遊,修建了觀景區、農(nong) 事體(ti) 驗區、美食區、菜園采摘區等多個(ge) 功能區。路平了,景美了,人氣也旺了。”上官地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張本軍(jun) 說。

  在陳雨佳的鏡頭裏,不僅(jin) 有玄武湖碧波蕩漾、田間稻浪起伏等美景,還有下田捕魚捉鴨、製作黏豆包等樂(le) 事,吸引了不少網友慕名前來。“冬天農(nong) 閑季,我們(men) 這兒(er) 照樣也是網紅打卡地。遊客們(men) 滑雪橇、賞雪雕、吃黏豆包,體(ti) 會(hui) 濃鬱的關(guan) 東(dong) 風情。”陳雨佳說。

  眼看著遊客越來越多,陳雨佳給母親(qin) 出主意,幫助村民裝修家裏閑置的老房子,作為(wei) 民宿出租。這樣既能增加村裏的旅遊收入,房主又能得到一份租金。目前,全村已有民宿19家,可同時接待100多人。

  “現在,不僅(jin) 家裏的大米能賣出好價(jia) 格,我還在玄武湖農(nong) 業(ye) 公園當起了講解員,日子越過越寬裕。”村民梁麗(li) 賢高興(xing) 地說,“在合作社打工、經營民宿、侍弄小菜園……大夥(huo) 兒(er) 一年四季有活幹,精氣神更足了。”

  據統計,去年上官地村集體(ti) 收入達110多萬(wan) 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2.7萬(wan) 多元。“種大米、賣山貨、開直播、發展鄉(xiang) 村遊……像陳雨佳這樣,近幾年回到寧安創業(ye) 的高校畢業(ye) 生有300多人。”寧安市就業(ye) 局副局長金麗(li) 玉說,他們(men) 在實現個(ge) 人夢想的同時,也源源不斷地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新鮮血液。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