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綠色製造釋放新動能

發布時間:2022-09-26 10:04:00來源: 經濟日報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共組織實施了300餘(yu) 項綠色製造重大工程項目,發布了184家綠色製造係統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製定綠色製造相關(guan) 標準500多項,培育建設了2783家綠色工廠、223家綠色工業(ye) 園區、296家綠色供應鏈企業(ye) ,對工業(ye) 綠色低碳轉型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

  工信部節能與(yu) 綜合利用司司長黃利斌表示,將製定出台全麵推行綠色製造的指導意見,部署“十四五”綠色製造推行工作。同時,統籌用好中央和地方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支持引導企業(ye) 持續實施綠色低碳升級改造。

  梯度培育領軍(jun) 標杆

  構建綠色製造體(ti) 係的核心在於(yu) 推動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環境影響最小化。黃利斌介紹,“十三五”時期,工信部把綠色製造作為(wei) 工業(ye) 綠色發展的重要抓手,出台《綠色製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以重大工程、項目為(wei) 牽引,以綠色產(chan) 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ye) 建設為(wei) 紐帶,帶動綠色技術推廣應用、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協同轉型,支撐起綠色製造的基本麵,對工業(ye) 綠色低碳轉型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

  今年8月,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工業(ye) 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積極推行綠色製造,完善綠色製造體(ti) 係,深入推進清潔生產(chan) ,打造綠色低碳工廠、綠色低碳工業(ye) 園區、綠色低碳供應鏈,通過典型示範帶動生產(chan) 模式綠色轉型。

  賽智產(chan) 業(ye) 研究院院長趙剛認為(wei) ,綠色製造是實現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製造業(ye) 模式,它在提升生產(chan) 效率的同時,可節約資源、降低能耗、減少碳排放和降低環境汙染。目前,我國綠色製造體(ti) 係已基本建立,綠色理念落實到了產(chan) 品、工廠、企業(ye) 、園區和供應鏈;機械、電子、食品、紡織、化工、家電等行業(ye) 樹立了一批綠色製造典型,企業(ye) 綠色化轉型不斷推進;“雙碳”目標加快落實,綠色製造蔚然成風、加快發展。

  在日前舉(ju) 辦的“零碳製造:轉型新路徑”圓桌論壇上,聯想集團數據智能工業(ye) 節能解決(jue) 方案總監陳鑫表示,降低高耗能製造業(ye) 碳排放量、實現綠色製造是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guan) 鍵一步,但工業(ye) 製造領域的綠色、零碳建設是複雜的係統性工程,在實踐碳基線盤查、減排目標設定和減排舉(ju) 措設計等環節依舊麵臨(lin) 著諸多難題,“零碳製造”的實現離不開體(ti) 係化支撐。

  黃利斌表示,將加強工業(ye) 和信息化領域綠色低碳標準體(ti) 係規劃建設,充分發揮各行業(ye) 標準化技術組織作用,加快相關(guan) 標準製定修訂;建立完善綠色製造標杆培育機製,結合近幾年綠色工廠、綠色工業(ye) 園區和綠色供應鏈培育建設工作,梯度培育綠色製造領軍(jun) 標杆。

  發揮科技賦能優(you) 勢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hui) 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hui) 副理事長劉世錦提出了三種不同的減碳戰略,與(yu) 致力於(yu) 減少生產(chan) 的“衰退型減碳”、致力於(yu) 提高碳生產(chan) 率的“增效型減碳”這兩(liang) 種防禦型戰略不同,“創新型減碳”屬於(yu) 一種進取型戰略,旨在通過創新技術在相同產(chan) 出下減少碳排放,具有發展潛力大、“綠色溢價(jia) ”低、附加效用多等多種可持續發展優(you) 勢,有機會(hui) 啟動和引領遠超減碳預期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化、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是綠色製造推進的加速器。趙剛分析,首先,數字化轉型讓企業(ye) 可以采集生產(chan) 過程中的能源消耗、碳排放等數據,建設數字“雙碳”監測係統,實現自動監測和智能分析。其次,數字化轉型讓企業(ye) 將數據要素投入生產(chan) ,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能源、原材料等投入,降低能耗以及碳排放,提升生產(chan) 效率。再次,數字化轉型讓企業(ye) 實現數字技術和綠色能源技術相互融合,創新出更多數字化的綠色能源低碳技術,如數字化的新能源裝備、儲(chu) 能裝備等。

  “立足中國數字經濟的創新優(you) 勢和實體(ti) 製造業(ye) 的規模優(you) 勢,加速‘數實融合’,構建零碳製造體(ti) 係,才是平穩邁向碳中和的關(guan) 鍵。”聯想集團副總裁、全球電腦與(yu) 智能設備首席質量官王會(hui) 文說。

  在綠色技術創新方麵,聯想集團研發的低溫錫膏工藝可在加快焊接速度的同時增加產(chan) 能,減少35%的能耗和碳排放量;溫水水冷服務器可幫助綠色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實現成本與(yu) 效益的平衡,每年減少超過42%的電費和排放;浪潮信息與(yu) 京東(dong) 雲(yun) 聯合發布的天樞液冷整機櫃服務器支持冷板式液冷,與(yu) 傳(chuan) 統風冷式整機櫃相比,散熱效率提升50%,能耗降低40%以上。在智能生產(chan) 方麵,聯想集團自主研發的生產(chan) 調度係統通過提高生產(chan) 效率、減少生產(chan) 線閑置等方式,每年可減少2000多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黃利斌表示,工信部將建立數字賦能綠色製造引導機製,推動利用大數據、5G、工業(ye) 互聯網等新興(xing) 技術與(yu) 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物聯網、雲(yun) 計算、數字孿生、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綠色製造領域的應用。

  推動基礎設施綠色升級

  數據中心、5G是支撐未來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戰略資源和公共基礎設施,也是節能降耗的重點領域之一。為(wei) 了推動數據中心、5G等新型基礎設施綠色高質量發展,工信部發布了《“十四五”工業(ye) 綠色發展規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ye) 發展規劃》,引導數字基礎設施加快節能與(yu) 綠色低碳發展。

  據了解,“十三五”時期以來,工信部向社會(hui) 推薦百餘(yu) 項為(wei) 數據中心、5G節能提效服務的先進適用技術產(chan) 品;為(wei) 打造典型標杆,發布3批共153家國家綠色數據中心;組織製定《數據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等能效標準,推動數據中心綠色升級。目前,5G基站單站址能耗已比2019年商用初期降低了20%以上,全國規劃在建的大型以上數據中心平均設計電能利用比值已降到1.3。

  我國算力總規模已躍居全球第二位,與(yu) 此同時,數據中心年碳排放量也與(yu) 日俱增。“可持續性已不再是數據中心建設的附加條件,而是必須采取的措施。”浪潮信息服務器產(chan) 品規劃總監陳彥靈說。

  據悉,工信部將完善節能降碳標準體(ti) 係,加快推動數字基礎設施領域節能提效相關(guan) 標準製定修訂,支持開展信息通信設備能效、綠色運維、高效製冷等標準研製工作;組織實施國家工業(ye) 專(zhuan) 項節能監察,開展數據中心等能效監察,促進重點用能領域依法依規合理用能。

  開放計算中國社區負責人葉毓睿介紹,當前,社區的眾(zhong) 多成員都在數據中心可持續性上發力。如浪潮信息興(xing) 建了亞(ya) 洲最大液冷數據中心生產(chan) 研發基地,其通用服務器、高密度服務器、整機櫃服務器、AI服務器四大係列產(chan) 品均支持冷板式液冷;三星電子存儲(chu) 器事業(ye) 部正朝著降低溫室氣體(ti) 排放的目標努力,開發節電技術以減少碳排放,並發掘環保型材料。

  “我們(men) 將引導企業(ye) 向氣候適宜、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區部署數據中心。持續發布國家工業(ye) 和信息化領域節能技術裝備產(chan) 品推薦目錄及典型應用案例,加快數字基礎設施高效節能設備革新和技術應用,並深入開展工業(ye) 節能診斷服務,組織對數據中心、通信基站實施節能診斷,深挖節能潛力,促進節能降碳、降本增效。”黃利斌說。(黃 鑫)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